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6詞典 2分類詞匯 124
《國語辭典》:得逞  拼音:dé chěng
計謀實現(xiàn),目的達(dá)成。通常指壞的主意。《新唐書。卷二二○。東夷傳。高麗傳》:「陛下之兵度遼而克固善,萬分一不得逞,且再用師?!?/div>
《國語辭典》:死黨(死黨)  拼音:sǐ dǎng
能盡死力互助的同黨。比喻情誼深厚的朋友。如:「他們倆是同進退的死黨。」《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故光祿大夫陳咸與立交通厚善,相與為腹心,有背公死黨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div>
《漢語大詞典》:城社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太上皇思東歸,故象舊里,制茲新邑,立城社,樹枌榆。”
(2).代指城鎮(zhèn)。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自此二女頻來,笑聲常徹宵旦,因而城社悉聞?!?陳毅 《過黃泛區(qū)書所見》詩:“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凄涼。”
(3).指邦國。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 華容侯 朱瑀 知事覺露,禍及其身,遂興造逆謀……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賞。”
(4).喻靠山(含貶義)。 唐 李邕 《又駁韋巨源謚議》:“託城社之固,亂皇家之基?!?span id="ww0xzkp" class="book">《舊唐書·薛存誠傳》:“僧 鑒虛 者,自 貞元 中交結(jié)權(quán)倖,招懷賂遺,倚中人為城社,吏不敢繩。”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jì)二:“中官視 胤 眥裂,以重賂甘言誘藩臣以為城社?!?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行魘法者皆有邪神為城社,輾轉(zhuǎn)撐拄,獄不能成。”參見“ 城狐社鼠 ”。
《國語辭典》:城狐社鼠  拼音:chéng hú shè shǔ
以城墻為窩的狐貍,以土地廟為窩的老鼠。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熏,何則?所托者然也?!贡扔鲬{藉權(quán)勢而肆意為惡的人?!稌x書。卷四九。列傳。謝鯤》:「敦將為逆,謂鯤曰:『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cè)之惡,匡主濟時,何如?』對曰:『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一一出:「城狐社鼠,擾朝廷,毒閭閻?!挂沧鳌干缡蟪呛埂?/div>
《國語辭典》:干譽(干譽)  拼音:gān yù
釣取名譽。《宋史。卷三四三。鄧潤甫傳》:「論恤民力,則疑其違道干譽?!?/div>
《國語辭典》:附和  拼音:fù hè
1.自己毫無定見,隨他人意見或行動而同聲應(yīng)和?!豆沤裥≌f。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或時唾罵嚴(yán)賊,地方人等齊聲附和。」《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如何倒附和起新黨來?索性要開學(xué)堂了?!?br />2.依附勾結(jié)。宋。葉適國子監(jiān)主簿周公墓志銘〉:「聲連勢合,附和傾朝廷?!埂睹魇?。卷一七九。列傳。鄒智》:「李林甫、牛仙客與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綱?!?br />3.響應(yīng)、追隨。如:「許多同儕都附和他的政策主張?!?/div>
《國語辭典》:販賣(販賣)  拼音:fàn mài
商人買入貨物而轉(zhuǎn)售給消費者?!稘h書。卷七二。貢禹傳》:「市井勿得販賣,除其租銖之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一:「得些銀子,買馬去青州鎮(zhèn)州上販賣。」
《國語辭典》:腳色(腳色)  拼音:jiǎo sè
1.戲劇中的演員所扮演的人物?!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四回:「咱班子里一個老生,一個花臉,一個小生,一個衫子,都是括括叫,超等第一名的腳色。」也作「角色」。
2.科舉時代,初入仕的人必開具鄉(xiāng)貫三代名銜、家口、年歲,稱為「腳色」。亦即履歷或出身。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二:「是時葛原初得江東西提點銀銅坑冶,欲薦鑄,而移文取其腳色,鑄不與?!乖J龑殹肚亍返谒恼郏骸笍埱?,取他遞的腳色來我看?!?br />3.年歲面貌?!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便教人來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寫了他地理、腳色與來人。」
4.比喻才能適于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的人。如:「要找說客,他是一等的腳色?!?br />5.根底、底細(xì)?!毒劳ㄑ?。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見外面一個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來瞧俺腳色?』」
《國語辭典》:漢子(漢子)  拼音:hàn zi
1.古代胡人鄙視漢人的稱呼?!侗饼R書。卷二三。列傳。魏蘭根》:「遷青州長史,固辭不就。楊愔以聞。顯祖大怒,謂愔云:『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明日將過,我自共語?!弧?br />2.男子的通稱。《水滸傳》第三七回:「今日鎮(zhèn)上一個使鎗棒賣藥的漢子,叵耐那廝不先來見我弟兄兩個,便去鎮(zhèn)上撇呵賣藥,教使鎗棒?!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腹率且粋€粗鹵的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br />3.丈夫?!督鹌棵贰返诹换兀骸刚l不知他漢子是個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徑把老婆丟與你,圖你家買賣做?!埂都t樓夢》第六二回:「你漢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國語辭典》:透頂(透頂)  拼音:tòu dǐng
極甚、非常。如:「他真是個聰明透頂?shù)娜?,甚么事都難不倒他。」
《漢語大詞典》:換馬(換馬)
(1).指愛妾換馬。 宋 蘇軾 《戲周正孺二絕》之二:“ 相如 雖老猶能賦,換馬還應(yīng)繼二生?!?明 梅鼎祚 《玉合記·诇約》:“料我郎君雖無粉黛三千,不少金釵十二,尚堪換馬,何況贈君!”
(2).比喻撤換某項職務(wù)的任職人員。多含貶義。
《漢語大詞典》:介鱗(介鱗)
(1).甲蟲與鱗蟲。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介蟲介而后生,鱗蟲鱗而后生,介鱗之蟲,陰氣之所生也?!?span id="d1pn1ha" class="book">《淮南子·兵略訓(xùn)》:“下至介鱗,上及毛羽。” 唐 無名氏 《李林甫外傳》:“茲介鱗之屬,其間苦事亦不少?!?br />(2).古代傳說中的魚類祖先。《淮南子·墬形訓(xùn)》:“介鱗生蛟龍,蛟龍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魚;凡鱗者生於庶魚?!?br />(3).比喻遠(yuǎn)夷。含貶義。《后漢書·楊終傳》:“故 孝元 棄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西域之國,不以介鱗易我衣裳。” 李賢 注:“介鱗喻遠(yuǎn)夷,言其人與魚鱉無異也?!?宋 蘇軾 《伏波將軍廟碑》:“ 揚雄 有言, 朱崖 之棄,捐之之力也。否則介鱗易我衣裳?!?/div>
《漢語大詞典》:飏言(颺言)
(1).高聲朗朗地講話。多用于臣下奏辭。《書·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 孔 傳:“大言而疾曰颺?!?宋 王禹偁 《籍田賦》序:“右拾遺直史舘 王禹偁 再拜而颺言曰:‘耕籍之義大矣哉!’” 梁啟超 《論請愿國會當(dāng)與請愿政府并行》:“《國風(fēng)報》載筆者,謹(jǐn)述民意拜手稽首颺言曰:吾儕小民,不勝大愿。愿大皇帝蠲其大惠,賚吾儕以國會?!?br />(2).猶言大力宣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并颺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也?!?章炳麟 《訄書·官統(tǒng)上》:“及夫 箕子 所颺言,則以五行為臬樴,斯大古 夏 殷 之成憲,而 周 時毀棄久矣?!?br />(3).懷著一定的目的故意說出要采取某種行動的話(多含貶義)。 清 侯方域 《宦官論》:“夫宦官日奔走於人主之前,伺其喜怒而乘意竊發(fā),出則颺言於眾曰:是主上之所欲也。” 梁啟超 《中日交涉匯評·中日最近交涉平議》:“今不惟颺言不撤兵,而反突然提出種種要求?!?/div>
《國語辭典》:糾集(糾集)  拼音:jiū jí
聚集。如:「他負(fù)責(zé)糾集各路人馬,以便前去救援?!挂沧鳌给F集」、「鳩聚」。
《國語辭典》:下家  拼音:xià jiā
游戲、賭博或行酒令時,下一個輪到的人。也稱為「下手」。
《國語辭典》:敗柳(敗柳)  拼音:bài liǔ
1.枯頹的柳樹。唐。韓偓〈再思〉詩:「流金鑠石玉長潤,敗柳凋花松不知?!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敢娏诵┖s鳴敗柳,大火向西流?!?br />2.比喻遭人蹂躪遺棄的婦女,含貶義。如:「殘花敗柳」。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殘花敗柳冤仇結(jié),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