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9詞典 10分類詞匯 79
《漢語大詞典》:變貫(變貫)
變化而貫通。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 胥公 有啟謝 歐陽秀才 云:‘……敏學(xué)該乎變貫,英識(shí)極於覃研。’”
分類:貫通
《漢語大詞典》:過脈(過脈)
(1).溝通的水道。 明 馮夢(mèng)龍 《邯鄲夢(mèng)·鑿河通陜》:“ 黃河 過脈, 澠池 分派,自從 公主河 西,直引到 大陽橋 外。”
(2).詩文中承前啟后貫通上下的段落。 元 范梈 木天禁語:“五言長(zhǎng)古篇法:分段,過脈,回照,讚嘆?!?林紓 《撒克遜劫后英雄略》:“然每聽述者敘傳中事,往往於伏線接筍,變調(diào)過脈處,大類吾古文家?!?/div>
《國(guó)語辭典》:打通  拼音:dǎ tōng
1.除去阻隔使相貫穿通連。如:「里長(zhǎng)請(qǐng)清潔隊(duì)來打通堵塞的水溝?!埂蹲硇咽返诎嘶兀骸浮喝?,走為上著』,自己換了衣帽,連婢妾也叫穿了男衣,打通后墻逃卻。」《綠野仙蹤》第二回:「正面三間房,兩間是打通的,擺設(shè)的極其精雅,可謂明窗凈幾。」
2.用財(cái)物暗中請(qǐng)托,藉以消除阻礙。如:「他用盡方法,終于打通管道,獲得一些內(nèi)部的消息?!埂都t樓夢(mèng)》第九九回:「奴才聽見不但是托了知縣,還求璉二爺去花了好些錢各衙門打通了才提的?!埂缎咽酪鼍墏鳌返谌兀骸嘎犑吕羰切?,門子是弟,禮房先生是朋友,直堂書辦是至親,皂隸快手都是相識(shí),把這些關(guān)節(jié)打通,你才得與那官府講話?!?br />3.舊時(shí)北京觀眾給臺(tái)上表演人員喝倒采叫「打通」。
《漢語大詞典》:打鬧臺(tái)(打鬧臺(tái))
戲曲術(shù)語。又稱打通。舊時(shí)戲曲多在鄉(xiāng)間野臺(tái)演出,開演之前先用鑼鼓和嗩吶演奏,借以招徠觀眾。演奏分為三通,每通之間停息片刻。
《國(guó)語辭典》:镕化(鎔化)  拼音:róng huà
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時(shí)變成液體。
《漢語大詞典》:通穴
貫通的洞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guó)下:“石上鳥跡,崖中通穴,歲月雖久,于今尚存?!?/div>
分類:貫通洞穴
《漢語大詞典》:探綜(探綜)
探究貫通。 漢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考覽六籍,探綜羣緯?!?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guó)志·吳志·韋曜傳》:“見 曜 自少勤學(xué),雖老不倦,探綜墳典,溫故知新?!?/div>
分類:探究貫通
《漢語大詞典》:包貫(包貫)
包容貫通。
分類:包容貫通
《國(guó)語辭典》:通欄(通欄)  拼音:tōng lán
書籍報(bào)刊上,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貫通、版面不分欄的編排形式。如:「這則重大的新聞,將采取通欄的方式報(bào)導(dǎo)。」
《漢語大詞典》:貫越(貫越)
貫通穿越。 漢 李尤 《函谷關(guān)賦》:“于北則有 蕭居 、 天井 、 壺口 、 石陘 ,貫越 代 朔 ,以臨 胡 庭。”
分類:貫通穿越
《漢語大詞典》:貫練(貫練)
貫通熟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 張敞 以正讀傳業(yè), 揚(yáng)雄 以奇字纂訓(xùn),并貫練《雅》《頌》,總閲音義,鴻筆之徒,莫不洞曉。” 周振甫 注:“‘雅頌’當(dāng)作雅頡……貫練《雅》《頡》,貫通熟練爾雅《蒼頡篇》?!?/div>
《漢語大詞典》:過段(過段)
詩文中承前啟后、貫通上下的段落。 元 范梈 木天禁語:“七言長(zhǎng)古篇法:分段,過段,突兀,字貫,讚嘆。分段如五言,過段亦如之?!?/div>
《漢語大詞典》:逮通
貫通,暢通。 孫中山 《實(shí)行裁兵宣言》:“政策切實(shí),而符民眾所渴望,而于組織訓(xùn)練之點(diǎn),則務(wù)使上下逮通?!?/div>
分類:貫通暢通
《漢語大詞典》:通綜(通綜)
貫通綜合。晉書·司馬彪傳:“ 彪 乃討論眾書,綴其所聞……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jì)、志、傳凡八十篇,號(hào)曰《續(xù)漢書》?!?span id="c9irhfs" class="book">《世說新語·規(guī)箴》“ 郗太尉 晚節(jié)好談” 劉孝標(biāo) 注引《中興書》:“ 鑒 ( 郗鑒 )少好學(xué)博覽,雖不及章句,而多所通綜?!?/div>
分類:貫通綜合
《國(guó)語辭典》:一筆畫(一筆畫)  拼音:yī bǐ huà
下筆后連綿不斷,氣脈相連所成的畫。
《漢語大詞典》:一筆書(一筆書)
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shì)似一筆寫成,故稱。 唐 張彥遠(yuǎn) 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 張芝 學(xué) 崔瑗 杜度 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shì)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 王子敬 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div>
《漢語大詞典》:貫類(貫類)
謂從同類事物的比較中貫通其理。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今夫天子踰年即位,諸侯於封內(nèi)三年稱子,皆不在《經(jīng)》也,而操之與在《經(jīng)》無以異,非無其辨也,有所見而《經(jīng)》安受其贅也,故能以比貫類,以辨付贅者,大得之矣?!?凌曙 注引《廟殿火災(zāi)對(duì)》:“春秋之道,舉往以明來,是故天下有物視春秋所舉與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倫類以貫其理,天地之變,國(guó)家之事,粲然皆見,亡所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