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9詞典 10分類詞匯 79
《漢語大詞典》:探綜(探綜)
探究貫通。 漢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考覽六籍,探綜羣緯?!?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見 曜 自少勤學,雖老不倦,探綜墳典,溫故知新?!?/div>
分類:探究貫通
《漢語大詞典》:包貫(包貫)
包容貫通。
分類:包容貫通
《國語辭典》:通欄(通欄)  拼音:tōng lán
書籍報刊上,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貫通、版面不分欄的編排形式。如:「這則重大的新聞,將采取通欄的方式報導。」
《漢語大詞典》:貫越(貫越)
貫通穿越。 漢 李尤 《函谷關(guān)賦》:“于北則有 蕭居 、 天井 、 壺口 、 石陘 ,貫越 代 朔 ,以臨 胡 庭?!?/div>
分類:貫通穿越
《漢語大詞典》:貫練(貫練)
貫通熟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 張敞 以正讀傳業(yè), 揚雄 以奇字纂訓,并貫練《雅》《頌》,總閲音義,鴻筆之徒,莫不洞曉。” 周振甫 注:“‘雅頌’當作雅頡……貫練《雅》《頡》,貫通熟練爾雅《蒼頡篇》。”
《漢語大詞典》:過段(過段)
詩文中承前啟后、貫通上下的段落。 元 范梈 木天禁語:“七言長古篇法:分段,過段,突兀,字貫,讚嘆。分段如五言,過段亦如之?!?/div>
《漢語大詞典》:逮通
貫通,暢通。 孫中山 《實行裁兵宣言》:“政策切實,而符民眾所渴望,而于組織訓練之點,則務(wù)使上下逮通。”
分類:貫通暢通
《漢語大詞典》:通綜(通綜)
貫通綜合。晉書·司馬彪傳:“ 彪 乃討論眾書,綴其所聞……通綜上下,旁貫庶事,為紀、志、傳凡八十篇,號曰《續(xù)漢書》?!?span id="lmaevzd" class="book">《世說新語·規(guī)箴》“ 郗太尉 晚節(jié)好談” 劉孝標 注引《中興書》:“ 鑒 ( 郗鑒 )少好學博覽,雖不及章句,而多所通綜?!?/div>
分類:貫通綜合
《國語辭典》:一筆畫(一筆畫)  拼音:yī bǐ huà
下筆后連綿不斷,氣脈相連所成的畫。
《漢語大詞典》:一筆書(一筆書)
指漢字草書。草書體勢似一筆寫成,故稱。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昔 張芝 學 崔瑗 杜度 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 王子敬 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div>
《漢語大詞典》:貫類(貫類)
謂從同類事物的比較中貫通其理。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今夫天子踰年即位,諸侯於封內(nèi)三年稱子,皆不在《經(jīng)》也,而操之與在《經(jīng)》無以異,非無其辨也,有所見而《經(jīng)》安受其贅也,故能以比貫類,以辨付贅者,大得之矣?!?凌曙 注引《廟殿火災(zāi)對》:“春秋之道,舉往以明來,是故天下有物視春秋所舉與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倫類以貫其理,天地之變,國家之事,粲然皆見,亡所疑矣?!?/div>
《漢語大詞典》:關(guān)綜(關(guān)綜)
(1).全面掌管。三國志·吳志·朱治傳“ 治 聞之,求往見 賁 ,為陳安危”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特以君侯骨肉至親,器為時生,故表 漢 朝,剖符大郡,兼建將校,仍關(guān)綜兩府,榮冠宗室?!?br />(2).貫通綜合。魏書·崔浩傳:“少好文學,博覽經(jīng)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guān)綜?!?span id="z2lpk6a" class="book">《北史·刁沖傳》:“陰陽、圖緯、算數(shù)、天文、風氣之書莫不關(guān)綜,當世服其精博?!?/div>
《漢語大詞典》:洞同
會合貫通。《淮南子·詮言訓》:“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
分類:會合貫通
《漢語大詞典》:貫軼(貫軼)
猶貫越,貫通。《宋書·袁淑傳》:“方乃奠山沉河,創(chuàng)禮輯策,闡燿 炎 昊 之遺則,貫軼 商 夏 之舊文?!?/div>
分類:貫通
《漢語大詞典》:一透都透
猶言一通百通。謂一理既明,眾理皆可貫通。朱子語類卷六:“圣賢雖千言萬語,千頭萬項,然一透都透?!?/div>
分類:一通貫通
《漢語大詞典》:葉貫(葉貫)
謂若樹葉之脈理貫通。形容知識融會貫通,皆有條理可尋。《淮南子·俶真訓》:“提挈陰陽,嫥捖剛?cè)?。枝解葉貫,萬物百族,使各有經(jīng)紀條貫。”《淮南子·兵略訓》:“古得道者……下至介鱗,上及毛羽,條脩葉貫,萬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 漢 王充 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能審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