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1 【介紹】: 新莽時濟南東平陵人。王莽子。平帝元始四年,以莽功封賞都侯,王莽居攝時進封褒新公。王莽始建國元年,立為皇太子。以久病,改為統(tǒng)義陽王。后謀殺莽,事發(fā),自殺。謚繆。
全漢文·卷六十
臨,莽太子,貶為統(tǒng)義陽王,以疑賜藥,自制死。
尹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蜀人。漢末為天水郡主簿。隨姜維入蜀。后官至執(zhí)金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丹陽人,字世賞。晉元帝時,以戰(zhàn)功至伏波將軍,為陶侃部將。五溪蠻攻武昌,延率部掩襲,大破之。當論功進秩,會疾卒。
韓賞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賞。開元中官御史。歷右補闕戶祠二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7—787 【介紹】: 唐蒲州猗氏人。本名寶符。張嘉貞子。幼孤。開元末,玄宗召見,賜今名,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代宗大歷初拜河南尹,徙荊南、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加吏部尚書。德宗建中四年,西山兵馬使張朏襲成都作亂,討平之。貞元元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卒謚成肅。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延賞。中書令嘉貞子。本名寶符。元宗取賞延于世之義改焉。特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參軍。肅宗在鳳翔。拜監(jiān)察御史。累擢太原少尹兼行軍司馬北都副留守。代宗朝拜御史大夫。歷淮南荊南劍南西川節(jié)度觀察使。尋加吏部尚書。貞元元年徵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薨。年六十一。贈太保。謚曰成肅。
宇文賞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賞。代宗時擢書判拔萃科。
穆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懷州河內(nèi)人。穆員弟。其長兄穆贊被誣受金,捕送獄,賞上冤狀,遂得釋。累官監(jiān)察御史。
薛元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文宗大和初自司農(nóng)少卿出為漢州刺史,長于吏事,遷司農(nóng)卿、京兆尹。出為武寧節(jié)度使,未幾,徙邠寧。武宗會昌中復拜京兆尹。加檢校吏部尚書,進工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終昭義節(jié)度使。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元賞。太和時累遷司農(nóng)卿京兆尹。出為武寧節(jié)度使。徙邠寧。會昌中進工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宣宗立。下除袁王傅。拜昭義節(jié)度使卒。
陳君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文宗大和九年,為金吾大將軍。甘露之變后,民心未安,值有使者巡邊回,民以為兵至,訛言相驚,縱橫散走,賴君賞以其徒立望仙門下,方定。開成三年,遷平盧軍節(jié)度使。五年,遷易定節(jié)度使。軍亂,被逐。君賞募勇士數(shù)百人復入,誅亂者,乃安。
侯廷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真宗咸平間為施州巡檢使,邊民懷服。真宗召問,奏對言邊民唯欲鹽,真宗乃詔諭夔路轉(zhuǎn)運使丁謂措置,謂即傳告,邊民感悅,相與盟約,不為寇鈔,愿輸兵食,自是邊谷有三年之積。六年為峽路都監(jiān)。大中祥符元年兼知夔州,次年病,真宗欲以人代而難其選。
侯延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德四年(1007)任夔州知州。
陳延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
陳延賞,江州德化(今江西九江)人。登淳化三年進士。景德中知容州,天圣中知筠州。見《武溪集》卷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四九。又據(jù)《宋史》卷四五六《陳兢傳》載,陳延賞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陳泰從子,舉進士,官職方員外郎,當即此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望之。王當?shù)?。徽宗崇寧二年進士。高宗紹興十二年,以禮部侍郎兼權(quán)直學士院。忤秦檜意,出知利州。曾參與編修實錄。為文師蘇軾。有《玉臺集》。
全宋文·卷三一二七
王賞,字望之,學者稱玉臺先生,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當?shù)?。崇寧二年進士。建炎四年為朝散郎,通判敘州。紹興十二年為司農(nóng)少卿兼實錄院檢討官,徙太常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又兼侍講、直學士院。十三年九月出知利州。十九年以秘閣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九月卒,贈敷文閣待制。賞為文師蘇軾,有《玉臺集》四十卷(佚)。見《宋會要輯稿》禮二之三、禮七之三一、儀制一一之一四、職官七○之二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六、一四四、一四五、一四六、一五○、一五九、一六○,《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史》卷一四三、二○八,《全宋詞》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0—1178 【介紹】: 宋綏德軍青澗人,初名世輔,字君錫。年十七隨父從軍。陷金為官。高宗紹興八年,脫身入西夏,舉家皆遭金人殺害。次年歸宋,帝賜名顯忠。忠勇絕倫,屢建戰(zhàn)功,議復中原,為秦檜所忌。歷任都統(tǒng)制等職。孝宗隆興元年,以御前都統(tǒng)制兼淮西招討使北伐,連克靈壁、虹縣、宿州,幾復河南失地。授殿前都指揮使。以副使邵宏淵因妒牽制,致兵潰符離,坐責散官。后復任威武軍節(jié)度使、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卒謚忠襄。
全宋文·卷四五七九
李顯忠(一一一○——一一七八),字君錫,綏德軍青澗(今陜西青澗)人。年十七隨父從軍,以戰(zhàn)功充副將。金人陷延安,逼任偽齊知同州。尋機南歸,幾經(jīng)波折,于紹興九年抵行在。初名世輔,至是高宗嘉之,賜名加賞,除承宣使。累破金兀術、金主亮大軍,以功擢太尉、寧國軍節(jié)度使。隆興元年,奉命渡江作戰(zhàn),收復靈壁、虹縣、宿州等地,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殿前都指揮使。尋兵潰于符離,責授顯忠果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后朝廷知其故,召除威武軍節(jié)度使、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復太尉。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九,謚忠襄。見《宋史》卷三六七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逸賞(《宋詩紀事補遺》卷三誤作陳延賞),資州(今四川資中)人,生當真宗朝。見《全蜀藝文志》卷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