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朱賞,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官通直郎,寓臨安。休官后歸錢江。事見清同治《仙游縣志》卷五三。
人物簡介
中州集世賞,字彥功,汴人。與尹無忌王逸賓趙文孺相周旋明昌中保舉才能德行賜出身釋褐鞏州教授終于鹿邑簿有浚水老人集傳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宗室。和州人,寓居太平州,字宗白。度宗咸淳元年進士。知旌德縣。端宗初,擢知邵武軍。文天祥開都督府于南劍,辟為參議軍事、江西招討副使。統(tǒng)兵趨贛州,收復寧都縣,數(shù)以偏師當一面,戰(zhàn)皆有功??湛又?,兵敗被執(zhí),不屈死。
人物簡介
維基陳賞(14世紀—15世紀),字公延,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柳溪人。陳賞是洪武十八年進士陳仲述之子,永樂元年(1403年)中舉人,九年(1411年)成進士,十一年(1413年)獲授廣西按察司僉事,為官如父親一樣清苦,在任內(nèi)去世,由同僚周濟才能將棺木送回家鄉(xiāng),江西按察司僉事黃翰經(jīng)過泰和感夢得知,為他的妻兒復修故居,著有《橋梓后集》流傳。
人物簡介
維基王臣(1454年—?),字世賞,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人,官籍。進士出身。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六十二名,改庶吉士。成化七年,改翰林院編修。
人物簡介
維基葉懋賞(1494年—?年),字功父,四川成都府綿州人,民籍。九月十一日生,行二,治《書經(jīng)》,由州學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年四十二歲中式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會試中式第二百五十五名,第三甲第五十八名進士。授咸寧縣知縣。
人物簡介
明刻黃鶴樓校集注王臣,字世賞,明代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官春坊庶子。
人物簡介
維基王君賞,字汝懋,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一名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一百零七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劉世賞(1537年—?年),字功甫,四川重慶府巴縣人。劉世賞祖上四世皆為進士,曾祖劉春官至禮部尚書。世賞自年少作文即不同凡響,舉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三甲進士。五年(1571年)九月選授山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六年六月升任山東按察司僉事,萬歷三年(1575年)十一月升轉(zhuǎn)貴州右參議,六年三月升廣東副使,管理練兵兼督海防,八年七月改任廣西副使,九年五月升浙江左參政,十二年二月升河南按察使,十四年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十六年二月官至湖廣左布政使。為官二十馀年,清慎如一。
人物簡介
維基黃功懋,字懋賞,福建閩縣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歷官戶部郎中,出知浙江嚴州府,以治行優(yōu),改湖州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蘇州吳縣人,字延賞,號夷門。生活于嘉靖和萬歷間,工畫山水,受法于文徵明,有元人風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66—1638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懋和。萬歷二十年進士,除大理評事,遷蘇州知府,歷官四川布政使。天啟元年以永寧奢崇明及貴州安邦彥反,加兵部尚書兼督貴州、云南、廣西諸軍務,移鎮(zhèn)遵義。以平亂功,加少保進少師。著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
維基朱燮元(1566年10月26日—1638年5月7日),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恒岳,一號石芝,行明二十一,浙江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明朝政治、軍事人物。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進士,仕至兵部尚書貴州總督。任大理寺評事,后任蘇州知府。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礦稅使太監(jiān)孫隆在蘇州橫征暴斂,激起以葛成為首的萬余織工群起抗暴。時朱燮元已升川南道以“兵以御外寇者”為由反對武力鎮(zhèn)壓,采取勸諭解散。葛成挺身投案,要求免及他人。朱燮元又竭力說服上級,不僅免去葛成的死刑,而且不旁及一人。萬歷三十五年(1606年)朱燮元以父母年高棄官歸里,直到萬歷四十四年(1615年)才起任陜西按察使。萬歷四十六年(1617年)轉(zhuǎn)四川右布政使。天啟元年(1621年)奢安之亂,奢崇明、安邦彥反,朱燮元加兵部侍郎,總督四川及湖廣荊、岳、鄖、襄、陜西漢中五府軍務兼巡撫四川。朱燮元堅守成都百余日,以石炮破呂公車,又令秦良玉率白桿兵等收復重慶、永寧。天啟四年,以兵部尚書兼督貴州、云南、廣西軍務,移鎮(zhèn)遵義。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安邦彥、奢崇明合兵十萬進犯赤水、永寧,朱燮元誘敵深入,又派奇兵“繞其后,急擊之,賊大驚潰”,殺奢崇明、安邦彥。又招撫流亡,修路筑驛,廣開屯田,西南遂安。朱燮元為之進少保,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后加少師、左柱國。卒于官,年七十三,贈太師,蔭世襲錦衣衛(wèi)指揮使。
人物簡介
維基胡世賞(1570年3月31日—?年),字R|薦蓼,四川重慶府合州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辛丑進士。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鄉(xiāng)試第31名。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會試第198名,殿試二甲第十四名進士(易三房)。都察院觀政,授戶部主事。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湖廣監(jiān)兌。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通州挖運,本年升戶部郎中。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升湖廣岳州府知府。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調(diào)荊州府知府。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升湖廣按察使司副使。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甲寅,升驛傳道、浙江布政使司參政。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改督糧道。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升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升浙江右布政使。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升浙江左布政使。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升太仆寺卿,天啟三年(1623年)癸亥,升太常寺卿。天啟三年(16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皇子生,覃恩錄蔭,其子胡我琨準送監(jiān)讀書。天啟四年(1624年),劾魏忠賢,不聽。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六月十日,升工部右侍郎,六月十三日署掌本部印信,九月九日蔭一子入監(jiān)兼賚銀幣,十月十八日蔭子胡我珫入監(jiān)讀書,十一月以鉆謀亞卿,冠帶閑住。崇禎元年(1629年)戊辰,起用,遇缺會推。崇禎二年(1629年)己巳,起刑部右侍郎,升左侍郎,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以刑部囚犯逃脫革職閑住,杖八十,贖杖為民。后文震孟為崇禎講解《魯論》講到「君使臣以禮」一段時,他反覆講解規(guī)諷,崇禎皇帝感悟降旨放出喬允升、胡世賞等。崇禎四年至五年,回鄉(xiāng)后的胡世賞為捍衛(wèi)合州城郭,保衛(wèi)沿街民房而倡捐在城北楊柳街嘉陵江岸修司空堤,共歷時5個月。堤高3.9丈,寬10丈,長60馀丈,又名胡公堤。在合州捐置漏澤園,在合州迎恩門外三里。崇禎十七年,起為戶部左侍郎。卒于家,年七十六歲。
人物簡介
維基魏天賞,字崍庵,河南遂平縣人。清初官員。崇禎十六年(1643年)中癸未科進士。未及授官,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遂降,授官淮揚鹽運使。順治元年,清兵入關(guān)(1644年),仕清。順治三年(1646年),補選內(nèi)翰林國史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806—?
【介紹】:
清廣西人,木工出身。參加金田起義,任典木匠,職同總制。咸豐三年定都天京后,因大興土木,建立木營,升職同指揮,封恩賞丞相,專管木營事。升至天朝九門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