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2詞典 1分類詞匯 91
《國語辭典》:聽證會(聽證會)  拼音:tīng zhèng huì
起源于英美法系中為公平聽證原則,聽取有關(guān)人員的說明、作證所召開的會議。在我國通常系指依《行政程序法》或其他法規(guī)所舉行之聽證。
《漢語大詞典》:根窩(根窩)
清 代鹽商專賣憑證。起源于 明 萬歷 時綱法的窩本。 清 沿 明 制,兩 淮 課鹽,招商人認窩繳納銀兩,發(fā)給專賣憑證,謂之“根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勘兩 淮 鹽務(wù),奏上節(jié)浮費、革根窩等八條,并請裁鹽政,由總督兼轄?!?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四:“近世銀幣日窮,銀價日貴,於是有議變通行楮幣者。其法本於 唐 之飛錢, 宋 之交會,其用同於近日北五省之會票, 淮南 之根窩?!?span id="24e4c9a"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五回:“有部帖的鹽商,叫做‘根窩’。有根窩的,每鹽一引,他要抽銀一兩,運腳公用?!?/div>
《國語辭典》:發(fā)源地(發(fā)源地)  拼音:fā yuán dì
1.河流的源頭。如:「長江和黃河的發(fā)源地,都在青海?!?br />2.發(fā)跡、起始、開頭的地方。如:「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在黃河流域沿岸?!?/div>
《漢語大詞典》:國際象棋(國際象棋)
國際棋類游戲。相傳起源于古 印度 ,在流傳中,幾經(jīng)變革,形成現(xiàn)制。棋盤為正方形,黑白相間,縱橫八格,共六十四方格。黑白棋子各十六個,分成六種:一王、一后、兩象、兩車、兩馬、八兵。兩人對弈,各子走法不同,以先“將死”對方為勝。子路運行全盤,戰(zhàn)術(shù)相當復雜。有國際性的聯(lián)合組織和比賽活動。
《國語辭典》: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  拼音:ào lín pī kè yùn dòng huì
國際性的運動競賽大會。起源于古代希臘,古希臘人常在奧林匹克舉行祭典競技,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共舉行二九三次,至西元三九四年因羅馬王狄奧多阻止而中斷。一八九二年法人古柏丁(Pierre de Coubertin)倡議恢復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并于一八九六年于雅典舉行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而后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地點不定,由奧林匹克委員會管理。因其為世界性的綜合運動會,清末民初也稱為「世界運動會」??s稱為「奧林匹克」、「奧運」、「奧運會」。
《漢語大詞典》:地名學(地名學)
研究地名的起源、詞義、演變、轉(zhuǎn)譯以及命名時的地理環(huán)境與歷史條件或原因等的學科。可為語言學、歷史學、民族學等方面提供有關(guān)資料。
《漢語大詞典》:排教
道教的一派。起源于古代 湘江 、 贛江 中運駛木排者以符箓為人治病除妖,以后形成教派,曾流行于 湖南 、 江西 等省沿江各地。木排,即木簰,故又稱簰教。
《國語辭典》:山東快書(山東快書)  拼音:shān dōng kuài shū
起源于山東省濟寧、臨清地區(qū)的一種曲藝。約有一百馀年歷史,流行于山東、華北、東北各地。唱詞以七字句為主,間以說白。表演者一面吟誦,一面擊銅板伴奏,節(jié)奏較快,亦有用竹板擊拍。傳統(tǒng)曲目有武松傳、魯達除霸、馬家店等。
《國語辭典》:山東琴書(山東琴書)  拼音:shān dōng qín shū
起源于山東菏澤地區(qū)的一種曲藝。以唱為主,說為輔,唱詞以七字句為主,由一至五、六人演唱。常用曲調(diào)為鳳陽歌、垛子板,伴奏樂器有揚琴、箏、軟弓胡琴、三弦等,流行于山東與華北、東北等地。傳統(tǒng)曲目有〈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梁祝下山〉等。
《國語辭典》:爵士樂(爵士樂)  拼音:jué shì yuè
起源于美國黑人的狂躁音樂。多為即興演奏,無固定樂譜,節(jié)奏多變幻,音色鮮明而強烈,格調(diào)熱情而富刺激。
《國語辭典》:京東大鼓(京東大鼓)  拼音:jīng dōng dà gǔ
一種起源于北平、天津的民間小調(diào),且結(jié)合地方的語調(diào)發(fā)展而成。只唱不說,唱詞多七字句。演唱者左手擊銅板、右手打鼓,以三弦、打琴等伴奏。
《國語辭典》:梅花大鼓  拼音:méi huā dà gǔ
一種曲藝。演出時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樂器,以單人說唱方式演講故事內(nèi)容。約起源于清光緒、同治年間。音調(diào)柔緩,且多取材西廂記、紅樓夢等章回小說,與京韻大鼓相較之下顯得幽怨委婉。也稱為「梅花調(diào)」。
《國語辭典》:灤州影(灤州影)  拼音:luán zhōu yǐng
一種盛行于河北省灤縣一帶的皮影戲。以驢皮雕成高六、七寸的戲中人物,再繪以油彩,并使其手足皆能轉(zhuǎn)動。演出時,前置素紙幕,主演者立幕后,持影人貼紙幕而舞動,更以強光映影,使影人畢現(xiàn)于幕前。另有司唱者、奏樂者,皆與影人的動作相應(yīng)合。
《國語辭典》:倫理學(倫理學)  拼音:lún lǐ xué
從研究道德上的善與惡出發(fā),分析、評價并發(fā)展規(guī)范的道德標準,以處理各種道德問題的學說。也稱為「道德哲學」。
《漢語大詞典》:木化九隆
指 中國 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 哀牢夷 起源的神話傳說。據(jù)傳 哀牢夷 之祖先有婦人名 沙壹 ,居于 牢山 ,嘗捕魚水中,觸沉木若有感,因懷妊。生有十男。后沉木化成龍,躍出水面欲見其子。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土語謂背為九,坐為隆,故名小子為 九隆 。后長大,被推為王。 九隆 兄弟娶 牢山 十女為妻,生養(yǎng)繁衍,形成種族。事見后漢書·西南夷傳·哀牢夷。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破賊設(shè)蒙儉等露布》:“竹浮三節(jié),肇興外域之源;木化 九隆 ,頗為中國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