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球 → 毬球”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56,分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分類詞匯(續(xù)上)
貝利
杯賽
地滾球
底線
點球
點球決勝法
蹴圓
球膽
守門員
任意球
角球
《漢語大詞典》:貝利
(1940- )巴西足球運動員。原名埃德遜·阿蘭德斯·多·納西門托。生于體育世家。十七歲入巴西國家隊。曾參加四次世界杯賽,三次為巴西足球隊奪得世界冠軍作出貢獻。至1977年引退,共參加一千三百六十六場足球賽,踢進一千二百八十二個球。曾三次被評為“世界最佳足球運動員”。被譽為“球王”。1975年畢業(yè)于桑托斯大學體育學院,獲碩士學位。1994年任巴西體育部部長。
《漢語大詞典》:杯賽
以某種獎杯命名的運動競賽,如世界杯足球賽。
《漢語大詞典》:地滾球
落地或地面滾動的球(例如棒球,板球,或足球),尤指被擊中后立即落地滾動的球
被打出的棒球在對方外場手沒能接住前已經(jīng)落地
被擊后沿著地面滾動的球;容易接的滾球
《國語辭典》:底線(底線)  拼音:dǐ xiàn
1.能容忍的最后界線。如:「當資方宣布調整薪資的底線為百分之五后,立刻遭到勞方的抗爭?!?br />2.網(wǎng)球、足球、排球、籃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端線。如:「底線進攻」、「底線抽球」。
3.文字下方的橫線。如:「這段文字很重要,請畫上底線?!?br />4.指內(nèi)線。即潛伏在敵方刺探情報的人員。
《漢語大詞典》:點球(點球)
(1).足球運動比賽中,運動員在本方罰球區(qū)內(nèi)故意犯規(guī)時被判罰的球。比賽結束時,出現(xiàn)平局,也可用踢點球決定勝負。踢點球時,球應放置罰球點(即距球門線正中11米,英制為12碼)處,除罰球隊員和對方守門員外,其他球隊員應退至場內(nèi)罰球區(qū)及罰球弧之外。
(2).曲棍球運動比賽中,防守隊員在本方射門區(qū)內(nèi)犯規(guī),其行為阻止對方有可能射門得分,判罰“點球”。執(zhí)行時,把球放在球門前6.40米處的罰球點上,除守方守門員和攻方主罰隊員各一名外,任何其他隊員必須站在守方23米線以外。
《漢語大詞典》:點球決勝法
足球比賽規(guī)則之一。必須決出勝負的比賽終場平局時,用踢點球決定勝負的辦法。由比賽終止時的雙方在場隊員按既定順序交替各踢五次點球,進球多者為勝。如雙方雖未踢滿五次,而一方已肯定獲勝,即可終止踢點球并宣布獲勝隊;如雙方踢滿五次,仍成平局,則由雙方后續(xù)隊員繼續(xù)踢點球,直至決出勝負。
《國語辭典》:蹴圓(蹴圓)  拼音:cù yuán
一種古代的踢球游戲。參見「蹴鞠」條。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刑部。賭博厲禁》:「洪武二十二年圣旨: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者卸腳?!?/div>
分類:類似足球
《國語辭典》:球膽(球膽)  拼音:qiú dǎn
足球、籃球、排球等內(nèi)層的空氣囊。由薄橡皮制成。灌足空氣后,球即富彈性。
《國語辭典》:守門員(守門員)  拼音:shǒu mén yuán
在球類運動中,負責防守球門的選手。
《漢語大詞典》:任意球
(1).足球運動比賽規(guī)則之一。罰球的一種方式。比賽中,任何一方隊員觸犯應判罰任意球的規(guī)定時,應由對方隊員在犯規(guī)地點罰任意球。分直接任意球與間接任意球兩種:前者直接射門,得分有效,故俗稱“一腳球”;后者須觸及除主罰隊員之外的其他任何隊員再入球門,得分才有效,故俗稱“兩腳球”。
(2).手球、曲棍球運動比賽規(guī)則之一。
《國語辭典》:角球  拼音:jiǎo qiú
足球賽中,若球由己方碰觸、踢出己方端線,則由另一方于端線與邊線的交叉點踢自由球,稱為「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