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身手  拼音:shēn shǒu
技藝或武藝。唐。杜甫哀王孫〉詩:「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也稱為「身法」。
《國語辭典》:好身手  拼音:hǎo shēn shǒu
體格雄健威武,身手矯捷,武藝高超。唐。杜甫哀王孫〉詩:「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元。王逢〈天門行〉:「羽林堅銳莫汝攖,慎勿輕誇好身手。」
《國語辭典》:顯身手(顯身手)  拼音:xiǎn shēn shǒu
表現(xiàn)本領、才能。如:「我棒球投手在決賽最后一局中顯身手,三振對方,贏得冠軍?!?/div>
分類:本領才能
《國語辭典》:身手不凡  拼音:shēn shǒu bù fán
比喻技術很好。如:「比賽時他身手不凡,因而獲得一面金牌。」
分類:技術
《國語辭典》:身手矯捷(身手矯捷)  拼音:shēn shǒu jiǎo jié
動作矯健敏捷。如:「那警探身手矯捷,將人犯抓得正著?!?/div>
分類:矯健敏捷
《國語辭典》:一展身手  拼音:yī zhǎn shēn shǒu
展露才藝技能。如:「在比賽中一展身手,脫穎而出?!?/div>
《國語辭典》:不露身手  拼音:bù lòu shēn shǒu
隱藏才能、實力,不使人知。如:「那老人家身懷絕技,卻從不露身手?!?/div>
《國語辭典》:大展身手  拼音:dà zhǎn shēn shǒu
大大的展現(xiàn)其技藝、特長。如:「本次舉辦的聯(lián)合畫展,提供美術系學生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div>
《國語辭典》:初試身手(初試身手)  拼音:chū shì shēn shǒu
第一次施展才華或本領。如:「他初試身手,就獲得上司青睞。」
《國語辭典》:大顯身手(大顯身手)  拼音:dà xiǎn shēn shǒu
充分顯露、展示自己的本領才干。如:「好不容易盼到正式比賽,我可不愿失去這大顯身手的機會?!?/div>
《漢語大詞典》:犬跡狐蹤(犬跡狐蹤)
喻低弱的身手。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斕的大蟲,料想俺將門下無犬跡狐蹤?!?/div>
分類:低弱身手
《國語辭典》:出手  拼音:chū shǒu
1.撰作的詩文,方才脫稿?!蛾悤>矶?。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
2.賣出、脫手。如:「這幾個錢他不肯出手。」也作「出脫」。
3.出任其事?!端疂G傳》第二四回:「若不嫌時,奴出手與乾娘做如何?」《警世通言。卷二○。計押番金鰻產禍》:「日前時便怕人笑話,沒出手?!?br />4.用錢。如:「他出手很大方。」
5.展現(xiàn)的本領。如:「出手不凡」。
《漢語大詞典》:試手(試手)
(1).試身手。 宋 歐陽修 《南歌子·閨情》詞:“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br />(2).謂試探性地出手。《西游記》第二七回:“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div>
《漢語大詞典》:五褲手
謂實施善政的身手。 宋 蘇軾 《送黃師是赴兩浙憲》詩:“愿君五袴手,招此半菽魂。”參見“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褲 ”。 后漢書·廉范傳:“﹝ 范 ﹞ 建初 中,遷 蜀郡 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為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唐 儲光羲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頌千箱?!?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趙衡州》詞:“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啣?!?span id="ugnhet7"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六六回:“又久仰貴任榮修德政,舉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譽?!?清 錢謙益 《戶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爾之字人可以庶,爾之祥刑可以教……〈無衣〉五袴之謡豈遂遜於前烈乎?”
《國語辭典》:趫踔  拼音:qiáo zhuó
身手矯健,善于行走。明。何景明〈蹇賦〉:「眾趫踔而便捷兮,又車輶而馬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