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軼踰(軼踰)
跨越。 清 曾國藩 《翰林院侍讀學士丁君墓志銘》:“生徒翼翼,無敢軼踰法度?!?/div>
分類:跨越
《漢語大詞典》:軼逾
跨越。
分類:跨越
《漢語大詞典》:軼義(軼義)
散失了的理論和主張。 清 馮桂芬 《〈約堂算學雜記〉序》:“厥后古書稍稍出,后生雋才,探討紬繹,往往得一二遺文軼義於殘編斷簡之中?!?/div>
《漢語大詞典》:軼聞遺事(軼聞遺事)
見“ 軼事遺聞 ”。
《漢語大詞典》:軼事遺聞(軼事遺聞)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咸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亦作“ 軼聞遺事 ”。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及於 唐 宋 ,其體益滋,稗則為山,説則為海,軼聞遺事,雜然著已?!?/div>
《漢語大詞典》:軼談(軼談)
猶軼話。 秦牧 《藝海拾貝·毒物和藥》:“在文學史上常常有許多‘文章法則’被人粉碎的故事,那道理,和這一類的軼談如出一轍?!?/div>
《漢語大詞典》:軼說(軼説)
指未正式搜輯成集子的著作、言論。 清 梅曾亮 《陳石士學士授經(jīng)圖記》:“ 兩江 人士,莫不訪求 姚先生 之傳書軼説?!?/div>
《漢語大詞典》:軼事遺聞(軼事遺聞)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故單辭隻義,軼事遺聞,咸筆之於書,以冀流傳久遠。”亦作“ 軼聞遺事 ”。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及於 唐 宋 ,其體益滋,稗則為山,説則為海,軼聞遺事,雜然著已?!?/div>
《漢語大詞典》:軼史(軼史)
正史以外的歷史記載。 清 余懷 板橋雜記·珠市名妓附見:“故附書于卷尾,以備 金陵 軼史云?!?蔡寅 《題琉球竹枝詞》:“凄咽琵琶 天寶 后,幾多軼史被君收?!眳⒁姟?逸史 ”。
《漢語大詞典》:逸史
指散失、隱沒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鴻 始以 景明 之初,求諸國逸史,逮 正始 元年,鳩集稽備?!?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趙高:“閲古逸史,載 趙高 為 趙 之公子,抱忠義之性,自宮,隱 秦 宮中,為 趙 報讎?!?郁達夫 《和李西浪〈讓畫詩〉原韻》:“留得藝人真逸史,大風堂下海揚塵。”
《漢語大詞典》:軼詩(軼詩)
指未編入詩經(jīng)的古詩。史記·伯夷列傳:“余悲 伯夷 之意,睹軼詩可異焉。” 司馬貞 索隱:“軼音逸。謂見逸詩之文,即下《采薇》之詩是也。不編入三百篇,故云逸詩也?!?/div>
分類:編入
《國語辭典》:軼群絕類(軼群絕類)  拼音:yì qún jué lèi
超越同類。宋。曾鞏代人祭李白文〉:「飛黃駃騠,軼群絕類?!挂沧鳌赋澜^倫」、「逸群絕倫」。
《漢語大詞典》:游軼(游軼)
游動襲擊。《捻軍資料別集·曾國荃函》:“此次臺斾赴 荊 ,正值捻蹤在 襄河 北岸游軼之時?!?/div>
分類:游動襲擊
《駢字類編》:天軼(天軼)
嫏嬛記:膏神曰雁娘,黛神曰天軼。
《漢語大詞典》:湮軼(湮軼)
埋沒散失。 鄧實 《國學無用辨》:“故其學派遂日遠而日微,即其遺書亦湮軼而不可見,不亦悲乎!”
分類:埋沒散失
《漢語大詞典》:遺聞軼事(遺聞軼事)
見“ 遺聞逸事 ”。
《漢語大詞典》:遺聞逸事(遺聞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然而只有這一本,雖然淺薄,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span id="leecfc8" class="book">《大地》1981年第3期:“ 齊老先生 ( 齊白石 )的遺聞逸事也常聽人說起,可是都沒有 新鳳霞 寫的那么真?!币嘧鳌?遺聞軼事 ”、“ 遺聞瑣事 ”。 沈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詞中自遺聞軼事,名跡勝景,以及方言物產(chǎn)之瑣細,靡不詳載記之。” 章炳麟 《訄書·哀焚書》:“其佗遺聞軼事,皆前代逋臣所録?!?蠡勺居士 《〈昕夕閑談〉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遺聞瑣事,以附於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見世事而已?!?/div>
《國語辭典》:磊落軼蕩(磊落軼蕩)  拼音:lěi luò yì dàng
形容心胸坦蕩,行為不受拘束。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二。宋萬弒閔公》:「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軼蕩,出于法度之外,為君者亦當以度外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