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4詞典 1分類詞匯 263
共264,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寓望
邊甲
邊諜
北裔
梗邊
候驛
司疆
朔門
邊職
邊附
表旗
蠻垂
商屯
覷邊
跨邊
《漢語大詞典》:寓望
古代邊境上所設(shè)置的以備瞭望、迎送的樓館。亦指其主管官員。國(guó)語·周語中:“國(guó)有效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災(zāi)也?!?韋昭 注:“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也?!?董增齡 正義:“寓望,謂寄寓之樓,可以觀望。亦曰候館,館有積,遺人掌之,其官中士、下士,而賓客羇旅,則委人以甸稍之畜供之。”
《漢語大詞典》:邊甲(邊甲)
代稱邊境戰(zhàn)亂。 唐玄宗 《封李過折北平郡王制》:“使鳥竄之眾,復(fù)為戎人,鷹揚(yáng)之師,且息邊甲?!?唐 張九齡 《敕幽州節(jié)度張守珪書》:“委卿良圖,用息邊甲。”
《漢語大詞典》:邊諜(邊諜)
派往邊境進(jìn)行偵探的諜報(bào)人員。《東周列國(guó)志》第四七回:“百官朝賀方畢,忽邊諜報(bào)稱:‘ 秦 遣大兵送 公子雍 已至 河 下。’”
分類:邊境偵探
《漢語大詞典》:北裔
指北方邊境。《史記·五帝本紀(jì)》“以變北狄” 裴駰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北裔也?!?span id="vcxoe3u" class="book">《北史·祖瑩傳》:“帝戲 盧昶 曰:‘昔流 共工 於 幽州 ,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
《漢語大詞典》:梗邊(梗邊)
騷擾邊境。新唐書·張守珪傳:“ 契丹 、 奚 連年梗邊…… 守珪 至,每戰(zhàn)輒勝,虜遂大敗。”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二:“本朝 太祖 武靖天下, 真宗 以文持之……所當(dāng)設(shè)張之具,猶若闕然。重以 羌 酋梗邊,主上方攬眾策以濟(jì)之?!?/div>
《漢語大詞典》:候驛(候驛)
候塢和驛站。候塢,邊境地區(qū)伺望敵情的土堡。后漢書·西羌傳·東號(hào)子麻奴:“使謁者 郭璜 督促徙者,各歸舊縣,繕城郭,置候驛。”
《漢語大詞典》:司疆
主管邊境防務(wù)的官員。 北周 庾信 《又移齊河陽執(zhí)事文》:“實(shí)謂上方銷劍,山陽息馬。過茲御客,或慢重扃。屬故司疆,陰行善盜,君一臣二,上穆下乖?!?倪璠 注:“司疆,司疆埸之官?!?/div>
《漢語大詞典》:朔門(朔門)
指北方邊境之地。 唐 王丘 《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朔門正炎月,兵氣已秋風(fēng)?!?/div>
分類:北方邊境
《漢語大詞典》:邊職(邊職)
邊境地區(qū)的官職。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季直 不能阿意, 明帝 頗忌之,乃出為輔國(guó)長(zhǎng)史、 北海 太守。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div>
《漢語大詞典》:邊附(邊附)
靠近邊境的屬國(guó)。魏書·彭城王拓跋勰傳:“比鳳皇未至,蒼黎二化,故仰屈尊謨,綏懷邊附,而寇豎昏迷,敢鬭 淮 楚 ?!?span id="i7p8phz" class="book">《北史·吐谷渾傳》:“ 梁彌邕 與卿并為邊附,語其國(guó)則隣藩,論其位則同列?!?/div>
《漢語大詞典》:表旗
邊境線上的標(biāo)幟,猶后世的界碑。左傳·昭公元年:“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樹之官。舉之表旗,而著之制令。” 楊樹達(dá) 《積微居讀書記·讀左傳·昭公》:“表旗即后世界碑之類。”
《漢語大詞典》:蠻垂(蠻垂)
指南方邊境。垂,通“ 陲 ”。《三國(guó)志·吳志·薛綜傳》:“天啟其心,東南是歸。厥初流隸,困于蠻垂?!?/div>
分類:南方邊境
《漢語大詞典》:商屯
又稱鹽屯。屯田的一種。 明 鹽商為便于邊境納糧換取鹽引而進(jìn)行的屯墾。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為籌措西北邊防軍糧餉,令鹽商向邊地納糧后發(fā)給鹽引,憑引支鹽運(yùn)銷。鹽商圖交糧便利,招募農(nóng)民在邊境開荒,就地取糧。 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為鹽商徑向鹽運(yùn)使司納銀領(lǐng)引,不再納糧,商屯漸廢。參閱明史·食貨志四。
《漢語大詞典》:覷邊(覰邊)
亦作“覷邊”。窺伺邊境。新唐書·張說傳:“今北有胡寇覷邊,南有夷獠騷徼?!?宋 王安石 《檢校太尉贈(zèng)侍中正惠馬公神道碑》:“公至 延州 , 羌 方以兵覷邊?!?/div>
分類:窺伺邊境
《漢語大詞典》:跨邊(跨邊)
謂兼有邊境兩方的籍貫。清史稿·食貨志一:“其有冒籍、跨籍、跨邊、僑籍皆禁之。”
分類:邊境籍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