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4詞典 1分類詞匯 263
《漢語大詞典》:假候
古代對邊境縣人民實行軍事編制,設(shè)伍、里、連、邑四級,一邑之長稱假候。《漢書·晁錯傳》:“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hù),習(xí)地形知民心者?!奔俸颍?漢 荀悅 《漢紀(jì)·文帝紀(jì)下》作“假侯”。
《漢語大詞典》:隅辟
邊境,國境。辟,通“ 僻 ”。《漢書·禮樂志》:“姦偽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遠(yuǎn),四貉咸服。” 顏師古 注:“四貉猶言四夷。辟讀曰僻。”
分類:邊境國境
《漢語大詞典》:邊嚴(yán)(邊嚴(yán))
邊境上的戒嚴(yán)措施。周書·于翼傳:“不若解邊嚴(yán),減兵防,繼好息人,敬待來者?!?/div>
《漢語大詞典》:邊豎(邊豎)
邊境地區(qū)的為非作歹分子。《魏書·廣陽王深傳》:“邊豎構(gòu)逆,以成紛梗,其所由來,非一朝也。”
《漢語大詞典》:邏候(邏候)
(1).巡邏偵察;巡察稽查。 三國 蜀 諸葛亮 《與兄瑾言治綏陽谷書》:“有 綏陽 小谷,雖山崖絶險,谿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 章炳麟 《五無論》:“今法令滋章,其所庇仍在強(qiáng)者,貧民以為盜受誅,寧止億兆,其或邏候森嚴(yán),不得恣意,則轉(zhuǎn)死於煤坑中耳?!?br />(2).指邊境偵察敵情的哨所、土堡。候,“ 堠 ”的古字。北史·獠傳:“ 始欣 謀將南叛。 始欣 族子 愷 時為 隆城 鎮(zhèn)將,密知之,嚴(yán)設(shè)邏候,遂禽 梁 使人,并封 始欣 詔書、鐵券、刀劍、衣冠之屬,表送行臺?!?宋 文同 《豳州》詩:“邏候不驚烽燧息,高原閑獵舊將軍?!?/div>
《漢語大詞典》:騷徼(騷徼)
騷擾邊境。 唐 張說 《諫避暑三陽宮疏》:“今國家北有胡寇覷邊,南有夷獠騷徼……臣愿陛下及時旋軫,深居上京。”
《漢語大詞典》:平型關(guān)(平型關(guān))
在 山西省 繁峙縣 東北邊境。長城要口之一。古稱 瓶形寨 , 金 時稱 瓶形鎮(zhèn) , 清 時稱 平型嶺關(guān) ,后改今稱。地勢險要,為 晉 北交通要沖??谷諔?zhàn)爭時,八路軍于1937年9月在此伏擊 日本 侵略軍,殲滅 日 軍三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品,打擊了 日 軍的氣焰。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 平型 雁門 捷, 陽堡 顯奇跡?!?/div>
《國語辭典》:徼亭  拼音:jiào tíng
巡邏警戒的哨站?!稇?zhàn)國策。韓策一》:「為除守徼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div>
分類:邊境哨所
《漢語大詞典》:徦狄
居住在遙遠(yuǎn)邊境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漢書·禮樂志》:“沇沇四塞,徦狄合處?!?顏師古 注:“徦狄,遠(yuǎn)夷也……‘徦’即‘遐’字耳,其字從彳?!?/div>
《漢語大詞典》:剪藩
指割讓邊境屬地。 孫中山 《檀香山興中會章程》:“近之辱國喪師,翦藩壓境,堂堂 華夏 ,不齒於鄰邦;文物冠裳,被輕於異族?!?/div>
《漢語大詞典》:遠(yuǎn)僥(遠(yuǎn)僥)
遙遠(yuǎn)的邊境。
《漢語大詞典》:友誼關(guān)
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關(guān)口。在廣西憑祥市西南中、越邊境處。曾名鎮(zhèn)南關(guān)、睦南關(guān),1965年改今名。清末馮子材率軍民在此取得抗法戰(zhàn)爭大捷。湘桂鐵路終點。有鐵路和公路通往越南。
《漢語大詞典》:長白山脈
中國東北地區(qū)東部和中、朝邊境東北段山地的總稱。東北起自完達(dá)山,西南延至千山,海拔大部在500~1000米。2000米以上高峰集中在中、朝邊境的白頭山附近。中國重要林區(qū),特產(chǎn)人參。
《漢語大詞典》:延鷺堠(延鷺堠)
指亭堠。古代邊境上專用以候望敵情者。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宮室·延鷺堠畫烏亭:“余舊有《紀(jì)行》詩:‘山遮延鷺堠,江繞畫烏亭。’上句用 元魏 改官制,以候望官為白鷺,取其延望之意,其時亭堠多刻鷺像也?!?/div>
《國語辭典》:鄱陽湖平原(鄱陽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邊境,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陽湖水系贛、撫、信、修、鄱等水沖積而成的湖濱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