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4詞典 1分類詞匯 263
共264,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榷場
寇邊
雪海
松嶺
南徼
北鄙
略地
東極
西蕃
蕃兵
乘邊
邊警
窺邊
邊任
南垂
《漢語大詞典》:榷場(榷場)
宋 、 遼 、 金 、 元 時在邊境所設(shè)的同鄰國互市的市場。場內(nèi)貿(mào)易由官吏主持,除官營外,商人需納稅、交牙錢,領(lǐng)得證明文件方能交易。 宋 蘇軾 《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臣聞 河 北榷場,禁出文書,其法甚嚴,徒以 契丹 故也。”金史·食貨志五:“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明 沈德符 野獲編·戶部·海上市舶司:“而 宋 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與 金國 博易,三處榷場,其歲入百餘萬緡?!?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八節(jié):“ 宋 金 戰(zhàn)爭停止時,雙方都在 淮河 沿岸及西部邊地設(shè)立貿(mào)易的市場,稱為‘榷場’。”
《漢語大詞典》:寇邊(寇邊)
侵犯邊境。后漢書·西羌傳序:“及 武乙 暴虐, 犬戎 寇邊, 周 古公 踰 梁山 而避于 岐下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 道光 壬寅, 英吉利 寇邊,議和未定,有 英國 兵船遭風泊 臺灣 ,巡道 姚瑩 要殺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本來, 吐蕃 寇邊是常事, 唐 守邊兵把它趕走也是常事?!?/div>
《漢語大詞典》:雪海
(1). 唐 代西北邊境地名。故址在前 蘇聯(lián) 境內(nèi),距 伊塞克湖 不到百里。 唐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四邊伐鼓 雪海 涌,三軍大呼 陰山 動?!?陳鐵民 等校注:“《西突厥史料》謂應(yīng)指 乏驛嶺 上諸小湖?!?span id="uk2sn23" class="book">《新唐書·西域傳下·康》:“出 安西 西北千里所,得 勃達嶺 ……北三日行度 雪海 ,春夏常雨雪?!?br />(2).廣闊深厚的積雪。 宋 陸游 《雪中登云泉上方》詩:“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br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隨園詩話補遺》卷三引 清 陳岸亭 《憶梅》詩:“相思雪海應(yīng)同漲,一笛江城忍便吹?!?br />(4).白色海濤。 唐 劉禹錫 《客有為余話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div>
《國語辭典》:松嶺(松嶺)  拼音:sōng lǐng
山名。在內(nèi)蒙古、河北、遼寧邊境,其脈起于陰山,斜貫河北省北部、內(nèi)蒙古東南部,入遼寧,盡于遼河西岸。
《漢語大詞典》:南徼
(1).南方邊陲;南部邊界。 唐 宋之問 《入瀧江》詩:“海窮南徼盡,鄉(xiāng)遠北魂驚。”新唐書·天文志一:“ 江 源自南紀之首,循 梁州 南徼達 華陽 ,而與地絡(luò)相會?!?br />(2).指代南部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或附屬國。 漢 馬融 《廣成頌》:“南徼因九譯而致貢,朔狄屬象胥而來同?!?/div>
《國語辭典》:北鄙  拼音:běi bǐ
北方邊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贡扔髌h的地區(qū)。唐。賈島 酬厲玄詩:「我來從北鄙,子省涉西陵?!?/div>
《國語辭典》:略地  拼音:lüè dì
1.巡視邊境?!蹲髠?。隱公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凰焱愻~而觀之?!?br />2.攻占土地。《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夫曹參雖有野戰(zhàn)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
《漢語大詞典》:東極(東極)
(1).東方邊際;東方極遠之處。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帝命 竪亥步 ,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晉 左思 《吳都賦》:“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經(jīng) 扶桑 之中林,包 湯谷 之滂沛?!?唐 陸龜蒙 《和重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老思東極舊巖扉,卻待秋風泛舶歸?!?br />(2).指 中國 東部邊境。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臨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 泰山 ,周覽東極?!?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百濟傳》:“今中夏平一,宇內(nèi)無虞,每欲陵威東極,懸旌域表。”
(3).指 東海 。亦泛指東方大海。 唐 杜甫 《長江》詩之二:“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 仇兆鰲 注:“東極,指 東海 ?!?明 俞安期 《望?!?/a>詩:“星臨東極無分野,山入南荒有 沃焦 。”
《漢語大詞典》:西蕃
(1).特指 吐蕃 。 唐 高適 《賀哥舒大夫破九曲》詩:“遙傳副丞相,昨日破 西蕃 ?!?br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國古代對 西域 一帶及西部邊境地區(qū)的泛稱。晉書·桓伊傳:“臣過蒙殊寵,受任西藩?!?span id="n3fauew" class="book">《南齊書·周盤龍傳》:“師不淹晨,西蕃剋定?!?span id="e7vqdvn" class="book">《北史·西域傳序》:“ 煬帝 時,乃遣侍御史 韋節(jié) 、司隸從事 杜行滿 使於西藩諸國?!?span id="pwokzqb" class="book">《明史·西域傳二·西番諸衛(wèi)》:“西番即西 羌 ,族種最多,自 陜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殺青:“ 西蕃 用貝樹造成紙葉, 中華 又疑以貝葉書經(jīng)典?!?br />(4).舊時對西洋人的泛稱。
(5).我國少數(shù)民族普米族的舊稱。
《漢語大詞典》:蕃兵
宋 代在邊境地區(qū)招募少數(shù)民族組成的邊境守軍。蕃,通“ 番 ”。宋史·兵志五:“蕃兵者,具籍塞下內(nèi)屬諸部落,團結(jié)以為藩籬之兵也。”
《漢語大詞典》:乘邊(乘邊)
防守邊境。漢書·韓安國傳:“今以陛下之威,海內(nèi)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邊守塞。” 顏師古 注:“乘,登也,登其城而備守也。”新唐書·解琬傳:“前后乘邊積二十年…… 華 虜安之?!?宋 王安石 《省兵》詩:“方今將不擇,獨以兵乘邊?!?/div>
《國語辭典》:邊警(邊警)  拼音:biān jǐng
邊境遭敵人入侵的警訊?!蛾悤?。卷一。高祖本紀上》:「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為?!埂睹魇?。卷一七○。于謙列傳》:「俄有邊警,帝憂形于色。」
分類:邊境警報
《漢語大詞典》:窺邊(窺邊,闚邊)
窺伺邊境。 陳去病 《少年行·張綏道上作》:“即今車書久同一,奚事窺邊猶未絶?!?br />闚邊:窺伺間隙以侵犯邊境。魏書·元澄傳:“ 澄 以北邊鎮(zhèn)將選舉彌輕,恐賊虜闚邊,山陵危迫,奏求重鎮(zhèn)將之選,修警備之嚴,詔不從?!?/div>
《漢語大詞典》:邊任(邊任)
邊境地區(qū)的官職。晉書·胡毋輔之傳:“父 原 ,練習兵馬, 山濤 稱其才堪邊任?!?span id="wieysk8" class="book">《舊唐書·婁師德傳》:“自專綜邊任,前后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梅高報母:“獄上,有旨, 能 降四級,調(diào)除邊任?!?/div>
《國語辭典》:南垂  拼音:nán chuí
南方邊陲之地。《后漢書。卷五七。欒巴傳》:「以郡處南垂,不閑典訓(xùn),為吏人定婚姻喪紀之禮,興立學(xué)校,以獎進之?!?/div>
分類:南方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