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4詞典 1分類詞匯 263
共264,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邊情
朔塞
邊壘
屯泊
邊落
邊候
諸番
犯境
邊邑
南鄙
邊藩
邊障
南裔
東鄙
四鄙
《漢語大詞典》:邊情(邊情)
(1).邊地的民心人情。宋書·劉道產(chǎn)傳:“前者兵寇攻逼,邊情波駭?!?宋 劉克莊 《挽黃巖趙郎中》詩之一:“訃傳 淮甸 邊情惜,路出 蕭山 巷祭多。” 清 昭梿 嘯亭雜錄·裘文達(dá)公:“而能下協(xié)邊情,上符睿算。”
(2).邊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南朝 陳后主 《隴頭水》詩之一:“登山一回顧,幽咽動(dòng)邊情。” 唐 朱灣 《寒城晚角》詩:“羇人此夜寐不成,萬里邊情枕上生?!?br />(3).邊境的形勢(shì)、情況。 宋 劉克莊 《北來人》詩:“胡運(yùn)占難久,邊情聽易訛?!?明 張居正 《答宣大巡撫吳環(huán)洲》:“辱示邊情,一一領(lǐng)悉?!?/div>
《漢語大詞典》:朔塞
朔北塞外。指北方邊境地區(qū)。 唐 李嶠 《旌》詩:“影麗 天山 雪,光搖朔塞風(fēng)?!?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御札一軸三紙藏右司黃犖家》:“珍藏既出于 云門 ,傳刻僅留于朔塞。” 明 謝榛 《居庸關(guān)》詩:“秋山牧馬處,朔塞用兵時(shí)?!?/div>
《漢語大詞典》:邊壘(邊壘)
邊境上的壁壘。《宋書·王僧達(dá)傳》:“脫以神州暫擾, 中夏 兵飢,容或游魂塞內(nèi),重窺邊壘?!?宋 陶弼 《兵器》詩:“倉惶筑邊壘,未戰(zhàn)力先瘁?!?元 姚燧 《武昌路學(xué)記》:“ 宋 人二百年間,峙糗鍛兵,岌為邊壘?!?/div>
分類:邊境壁壘
《漢語大詞典》:屯泊
(1).駐扎。多指戍守邊境重鎮(zhèn)。 宋 李綱 《與右相條具事宜札子》:“亦無寺觀屋宇可以屯泊,不免建造營屋,大使司支錢與諸州收買木植。”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 太祖 時(shí)以十萬駐京師,十萬派守外郡。戍守邊地重鎮(zhèn)稱屯泊(或駐泊),內(nèi)郡要地稱屯駐?!?br />(2).指停泊。 清 薛福成 《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將來 北洋 似應(yīng)以 威海 為戰(zhàn)艦屯泊之區(qū),而以 旅順 為修船之所為合宜?!?/div>
《漢語大詞典》:邊落(邊落)
邊地村落。泛指邊境地區(qū)。 宋 蘇軾 《答曾子宣書》之二:“自公之西,有識(shí)日望詔還,豈獨(dú)契愛之末,邊落寧肅,公豈久外哉?”
《漢語大詞典》:邊候(邊候)
(1).邊吏;邊守。韓非子·說林上:“ 子胥 出走,邊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蛞蜥屩??!?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吳越春秋》作‘關(guān)吏欲執(zhí)之’。”《陳書·高祖紀(jì)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蠻 陬,逖矣水寓之鄉(xiāng),悠哉火山之國, 馬援 之所不屆, 陶璜 之所未開,莫不懼我王靈,爭朝邊候?!?br />(2).古代邊境上伺望偵察的土堡,哨所。《南齊書·孔稚珪傳》:“ 建元 之初,胡塵犯塞, 永明 之始,復(fù)結(jié)通和,十餘年間,邊候且息?!?唐 長孫佐輔 《隴西行》:“早晚邊候空,歸來養(yǎng)羸卒。” 宋 張方平 《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工部郎中張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三司戶部副使》:“今邊候多警,戎車未脫,凡物才之充屈,生齒之耗登。”
(3).邊境的偵察人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時(shí) 吠舍釐王 聞 頻毘娑羅王 野處 寒林 ,整集戎旅,欲襲不虞。邊候以聞,乃建城邑?!?br />(4).邊地的時(shí)令節(jié)氣。 唐 岑參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詩:“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
《漢語大詞典》:諸番(諸番)
舊時(shí)指西北邊境各少數(shù)民族。 元 周致中 《異域志》卷上:“富於西戎,專行諸番為商?!?span id="1ozmh6i" class="book">《明史·成祖紀(jì)三》:“ 麻林 及諸番進(jìn)麒麟、天馬、神鹿。”
《國語辭典》:犯境  拼音:fàn jìng
侵犯邊境?!杜f唐書。卷一一七。列傳。嚴(yán)武》:「蜀方閭里以徵斂殆至匱竭,然蕃虜亦不敢犯境?!埂端问?。卷三三三。列傳。姚渙》:「徙知涪州,賓化夷多犯境,渙施恩信拊納,酋豪爭羅拜廷下,訖渙去無警?!?/div>
《漢語大詞典》:邊邑(邊邑)
猶邊城。泛指邊境地區(qū)。禮記·玉藻:“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span id="7vztkgd" class="book">《史記·伍子胥列傳》:“ 楚平王 以其邊邑 鐘離 與 吳 邊邑 卑梁氏 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四:“荒城空大漠,邊邑?zé)o遺堵?!?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強(qiáng)僭之國,皆接以恩禮,商賈往來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為之置市邊邑,使兩利。”
《漢語大詞典》:南鄙
南方邊境地區(qū)。左傳·僖公二年:“今 虢 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span id="slwtjja" class="book">《竹書紀(jì)年·威烈王九年》:“九年, 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 ?!?span id="p1dxxmb" class="book">《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予客自南鄙,觀蓺於 魯 ?!?張載 注:“南鄙, 荊州 也。”
《漢語大詞典》:邊藩(邊藩)
亦作“ 邊蕃 ”。 靠近邊境的藩國、藩鎮(zhèn)。宋書·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雖蒙褒敘,未盡才宜,并可授邊藩,展其志力?!?span id="7ty6z1p" class="book">《魏書·源懷傳》:“北鎮(zhèn)邊蕃,事異諸夏,往日署官,全不差別?!?span id="7avgblk" class="book">《舊唐書·魏少游傳》:“ 少游 以 肅宗 遠(yuǎn)離宮闕,初至邊藩,故豐供具以悅之?!?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十:“ 王 卒於邊藩, 盧 薨於殿帥。”
《漢語大詞典》:邊障(邊障)
亦作“ 邊鄣 ”。亦作“邉?wù)稀薄?邊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書·回鶻傳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陽 ,將遂封 泰山 , 夷男 與其下謀曰:‘天下封 泰山 ,萬國皆助兵,悉會(huì)行在,邊鄣空單, 思摩 ( 李思摩 )可取也?!?span id="6e2d7iq" class="book">《新唐書·回鶻傳下·劉昌傳》:“ 昌 在邊凡十五年,身率士墾田,三年而軍有羨食,兵械鋭新,邊障妥寧?!?宋 韓琦 《感事》詩:“一來邊障地,走馬過三秋?!?明 馮夢(mèng)龍 《邯鄲夢(mèng)·特詔賜環(huán)》:“以朕一時(shí)不明,陷汝三年邉?wù)??!?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大氣槖山川,雄風(fēng)被邊障?!?/div>
《漢語大詞典》:南裔
南方邊境地區(qū)。 晉 陸機(jī) 《贈(zèng)顧交趾公貞》詩:“發(fā)跡翼藩后,改授撫南裔?!?span id="ddcfkrd" class="book">《晉書·苻堅(jiān)載記下》:“吾將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諸卿意何如?”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 交阯 遠(yuǎn)居南裔, 越裳 之俗也; 敦煌 僻處西域, 昆戎 之鄉(xiāng)也?!?/div>
《漢語大詞典》:東鄙(東鄙)
(1).東部邊境。春秋·襄公十二年:“王二月, 莒 人伐我東鄙?!?span id="b6i6pif" class="book">《左傳·昭公五年》:“ 豎牛 取東鄙三十邑,以與 南遺 ?!?br />(2).指東部僻遠(yuǎn)地方。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 仲宣 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 南朝 齊 孔稚圭 《謝賜生荔支啟》:“信西 岷 之嘉珍,諒東鄙之未識(shí)?!?/div>
《漢語大詞典》:四鄙
(1).四方邊境地區(qū)。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五稼屢豐,四鄙不擾?!?宋 王安石 《開元行》:“由來犬羊著冠坐廟堂,安得四鄙無豺狼?!?明 劉基 《郁離子·螇螰》:“群臣輯睦,四鄙無事。”
(2).指四境邊民。《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則白露蚤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時(shí)則訓(xùn)》:“行冬令,則風(fēng)寒不時(shí),鷹隼蚤摯,四鄙入保?!?高誘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