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春選(春選)
春闈。進(jìn)士考試,例在春季,故稱。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大選,終於春季之月……有春中下解而后集,謂之春選?!?明 李東陽 《〈呆齋劉先生集〉序》:“比得鄉(xiāng)試,怪不在優(yōu)等,謂不魁春選,無相見也?!?span id="x9zvb2r" class="book">《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兒欲歸家,就赴春選。”參見“ 春闈 ”。
《國語辭典》:春闈(春闈)  拼音:chūn wéi
1.科舉時代會試于春季舉行,稱為「春闈」。《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來年春闈得第,衣錦還鄉(xiāng)?!埂都t樓夢》第一回:「且喜明歲正當(dāng)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戰(zhàn),方不負(fù)兄之所學(xué)也?!挂卜Q為「春試」。
2.宮殿。《舊唐書。卷八九。姚璹傳》:「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職居獻(xiàn)替,豈敢緘默!」唐。王勃釋迦佛賦〉:「寶殿之龍顏大悅,春闈之鳳德何虞?!?/div>
《國語辭典》:大班  拼音:dà bān
1.幼稚園學(xué)生按年紀(jì)分成大班、中班、小班。如:「他今年五歲半,在讀幼稚園大班?!?br />2.舞廳里調(diào)遣舞女的人。
3.舊時對洋行、銀行經(jīng)理的稱呼。
《漢語大詞典》:杏園宴(杏園宴)
科舉時代帝王恩賜新科進(jìn)士的宴會。 唐 李遠(yuǎn) 《陪新及第赴同年會》詩:“曾攀芳桂英,處處共君行。今日杏園宴,當(dāng)時天樂聲?!眳⒁姟?杏園 ”。
《漢語大詞典》:杏園(杏園)
(1).杏樹園。 唐 劉長卿 《過鄭山人所居》詩:“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前蜀 牛嶠 《酒泉子》詞:“記得去年,煙暖杏園花正發(fā),雪飄香。”
(2).園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郊 大雁塔 南。 唐 代新科進(jìn)士賜宴之地。 唐 賈島 《下第》詩:“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xiāng)。 杏園 啼百舌,誰醉在花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 神龍 已來, 杏園 宴后,皆於 慈恩寺 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紀(jì)之。”
(3).泛指新科進(jìn)士游宴處。 宋 王禹偁 《初拜拾遺游瓊林苑》詩:“ 杏園 鶯蝶如相識,應(yīng)恠重來蒨綬香。”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 杏園 料已題詩罷,望 長安 使人悲詫?!?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類·柳》:“杏園一宴,桃李春官?!?br />(4).古 黃河 渡口名。 唐 郭子儀 曾自此渡 河 討 安慶緒 。今為 河南省 汲縣 杏園鎮(zhèn) 。 唐 杜甫 《垂老別》詩:“ 土門 壁甚堅, 杏園 度亦難。”新唐書·郭子儀傳:“ 子儀 自 杏園 濟(jì) 河 ,圍 衛(wèi)州 ?!?/div>
《漢語大詞典》:仙人桂
舊時稱舉進(jìn)士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舉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評事宰蘭溪》詩:“科名舊捷仙人桂,縣界遙看婺女星。”參見“ 仙桂 ”。
《漢語大詞典》:仙桂
(1).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稱之為“仙桂”。語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 宋 無名氏 《大圣樂·初夏》詞:“輕紈舉,動團(tuán)圓素月,仙桂婆娑?!?br />(2).喻指科舉功名。 宋 無名氏 《百字歌·壽張簿》詞:“才華拔萃,早宜仙桂高折?!眳⒁姟?仙人桂 ”。
《漢語大詞典》:坐師(坐師)
明 清 舉人、進(jìn)士對主考官、總裁官的稱呼。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文學(xué)》:“於庶常之散館者,則初見用一紅一白,雖謁坐師房師,亦止用白刺,曰某頓首拜,謂之拜斷稟帖?!?/div>
《漢語大詞典》:游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進(jìn)士:“﹝ 唐太宗 ﹞嘗私幸 端門 ,見新進(jìn)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以“游彀”謂中進(jìn)士。 黃人 《〈清文匯〉序》:“繼世之主,懋學(xué)右文:兩舉詞科,而駿雄游彀;宏開四庫,而文獻(xiàn)朝宗?!?/div>
分類:進(jìn)士
《漢語大詞典》:報羅(報羅)
舊稱考取進(jìn)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說法不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 羅玠 , 貞元 五年及第,關(guān)宴, 曲江 泛舟,舟沉, 玠 以溺死。后有關(guān)宴前卒者,謂之‘報羅’?!?宋 王楙 野客叢書·報羅二說:“《雜説》謂進(jìn)士放榜,須有一人謝世,名曰報羅使,言報大羅天也。《摭言》又謂‘ 羅玠 , 貞元 中及第,開宴, 曲江 泛舟, 玠 以溺死。后有開試(關(guān)試)前卒者謂之報羅?!h不同。”
《國語辭典》:顧繡(顧繡)  拼音:gù xiù
明代顧名世之媳繆氏擅刺繡,孫媳韓希孟摹繡古今名畫極為神妙。后顧家中落,名世曾孫女設(shè)帳授徒,顧繡之名始著,并對后世陳設(shè)性的刺繡形成深遠(yuǎn)的影響。后泛指江南一帶的繡品為顧繡?!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概昱可颦傊?,精工顧繡,寫扇作詩。」
《漢語大詞典》:綠云衣(緑雲(yún)衣)
指新進(jìn)士所穿的綠袍。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 嫦娥 翦就緑云衣,折得蟾宮第一枝?!?/div>
《漢語大詞典》:左榜
元 代考試制度,中選舉人及中選進(jìn)士均分二榜,蒙古人、色目人為一榜,稱右榜;漢人、南人為一榜,稱左榜。舉人榜揭于省門之左右,進(jìn)士榜用敕黃紙書,揭于內(nèi)前紅門之左右。見元史·選舉志一。 元 歐陽玄 《喜門生中狀元》詩序:“ 泰定 丁卯八月十二日, 崇天門 傳臚賜進(jìn)士,右榜第一人 阿察亦 ,左榜第一人 李黼 ,皆肄業(yè)國學(xué)日新齋,余西廳授業(yè)生也?!?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左右:“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div>
《漢語大詞典》:關(guān)試(關(guān)試)
唐 宋 時吏部對進(jìn)士的考試。合格者方能為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進(jìn)士下篇:“近年及第未過關(guān)試皆稱新及第進(jìn)士?!?span id="gbpwgmc"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登科之人,例納朱膠綾紙之直,赴吏部南曹,試判三道,謂之關(guān)試?!?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三:“關(guān)試,吏部試也。進(jìn)士放榜勑下后,禮部始關(guān)吏部。吏部試判兩節(jié),授春關(guān),謂之關(guān)試,始屬吏部守選?!?/div>
《漢語大詞典》:淡墨榜
科舉時代,禮部錄取進(jìn)士,以淡墨書榜,稱“淡墨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雜文:“ 貞觀 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門……進(jìn)士榜頭,豎黏黃紙四張,以氈筆淡墨袞轉(zhuǎn)書曰‘禮部貢院’四字,或曰 文皇 頃以飛帛書之?!?宋 張洎 賈氏譚錄:“ 李紆 侍郎將放舉人,命筆吏勒紙書,未及填右語‘貢院’字,吏得疾暴卒。禮部令史 王昶 者亦善書, 李侍郎 召令終其事。適值 王昶 被酒已醉,昏夜之中半酣,染筆不能加墨,迨明懸榜,方始覺悟,則修改無及矣。然一榜之內(nèi),字有二體,濃淡相間,反致其妍。自后榜因模法之,遂成故事?!?宋 楊萬里 《送族弟子西赴省》詩:“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漢語大詞典》:披宮錦
唐朝進(jìn)士及第披宮袍,后稱中進(jìn)士為“披宮錦”例如:予披宮錦還家。——·袁枚《祭妹文》
《國語辭典》:散館(散館)  拼音:sàn guǎn
舊制翰林院庶吉士于登第入庶常館肄業(yè),三年期滿,以考試分別授職,稱為「散館」。
《漢語大詞典》:省題詩(省題詩)
唐 宋 時進(jìn)士應(yīng)省試按尚書省所出題目而作的詩,叫“省題詩”。 宋 俞成 《螢雪叢說·詩題用全句對》:“省題詩,考官以古人詩句命題,尾字屬平,全押在第二韻上,不拆破者,并用全句對全句?!?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省題詩更須留意》:“大體作省題詩,尤當(dāng)用 老杜 句,若有鼻孔者,便知是好詩也?!?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省題詩自成一家機(jī)軸,非他詩比。” 宋 劉攽 《中山詩話》:“自 唐 以來,試進(jìn)士詩,號省題?!?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然騷人墨客雖從事於時文,至作省詩,亦不為格律所縛。 楊廷秀 序訓(xùn)蒙省詩,亦曰‘以騷人之情性,寓舉子之刀尺’,真名言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