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八〈貢舉一·總敘進士科〉~322~
進士為時所尚久矣,是故俊人由此出者,終身為文人。故爭名常切,為時所弊。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xiāng)貢,得第謂之前進士;互相推敬,謂之先輩,俱捷謂之同年,有司謂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將試相保,謂之合保;群居而賦,謂之私試;造請權(quán)要,謂之關(guān)節(jié);激揚聲價,謂之還往;既捷,列姓名于慈恩寺塔,謂之題名。
《國語辭典》:進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shè)進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于禮部合格者,稱為「進士」。明、清之制,會試中式,殿試后賜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皆通稱為「進士」?!都t樓夢》第二回:「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縣?!?/div>
《漢語大詞典》:進士第(進士第)
科舉時代考選進士,錄取時按成績排列的等第。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詞學(xué)科目:“任子中選者,賜進士第?!?宋 范成大 吳郡志·異聞三:“未幾,侍郎之子登進士第,至今衣冠不絶?!?明 高啟 《胡應(yīng)炎傳》:“ 咸淳 中, 應(yīng)炎 登進士第,授 溧水 尉,未赴?!?/div>
《漢語大詞典》:進士舉(進士舉,進士擧)
亦作“ 進士擧 ”。進士科考試。太平廣記卷一五七引 唐 盧肇 《逸史·李君》:“ 江陵 副使 李君 嘗自 洛 赴進士擧,至 華陰 ,見白衣人在店, 李君 與語?!?前蜀 馮鑒 《續(xù)事始》:“ 隋 大業(yè) 初,始舉進士舉?!?span id="pnxqj56"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五五引《野史·郭八郎》:“ 河中 少尹 鄭復(fù)禮 始應(yīng)進士擧,十上不第,困厄且甚?!?/div>
《漢語大詞典》:進士科(進士科)
隋 唐 科舉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 隋煬帝 ,至 唐 代特受重視。以后其他科目僅存空名,無足輕重,進士科遂成為科舉制度中的唯一科目。太平廣記卷一七八引 唐 李肇 唐國史補:“進士科,始於 隋 大業(yè) 中,盛於 貞觀 永徽 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明 陳繼儒 《群碎錄》:“進士科, 隋煬帝 大業(yè) 元年始,后世因之?!?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jié):“科舉以進士科為主,考試詩賦,以聲病對偶定優(yōu)劣,完全著眼于文字形式方面?!?/div>
《漢語大詞典》:前進士(前進士)
唐 代稱及第而尚未授官的進士。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投刺謂之鄉(xiāng)貢,得第謂之前進士?!?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王禹玉》引 宋 蔡寬夫 《詩話》:“自聞喜宴后,始試制兩節(jié)於吏部,其名始隸曹,謂之關(guān)試,猶今之參選。關(guān)試后始稱前進士。”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學(xué)政:“ 唐 代有舉人、進士之名,特為不第者之通稱……及第者及稱前進士。 程大昌 雍録引 唐 人詩云‘曾題名處添前字’,此為及第者稱前進士之確據(jù)。”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進士(鄉(xiāng)進士)
指鄉(xiāng)試中式的人。 明 清 稱舉人。 清 侯方域 《吳伯裔伯胤傳》:“ 胤 早舉明經(jīng),為鄉(xiāng)進士。”
《國語辭典》:四進士(四進士)  拼音:sì jìn shì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敘明世宗嘉靖年間新科進士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人出京為官,相約赴任后不得違法瀆職,后田倫因姊犯罪而行賄顧讀,為毛朋判罪的故事。也稱為「節(jié)義廉明」。
《國語辭典》:武進士(武進士)  拼音:wǔ jìn shì
明、清時武學(xué)的制度。武舉經(jīng)過會試、殿試錄取的,稱為「武進士」?!读凝S志異。卷三。夜叉國》:「馳怒馬,登武進士第?!?/div>
《國語辭典》:同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拼音:tóng jìn shì chū shēn
古代科舉及第者,按照中式等第賜予的一種稱號?!端问?。卷一五六。選舉志二》:「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五甲同進士出身。」《明史。卷七○。選舉志二》:「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div>
《國語辭典》:進士出身(進士出身)  拼音:jìn shì chū shēn
明、清之制,通過殿試而名列二甲的舉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則為同進士出身。
《國語辭典》:進士及第(進士及第)  拼音:jìn shì jí dì
明、清之制,通過殿試的舉子即可取得進士稱號。殿試分三甲,一甲僅三名,賜進士及第。
《國語辭典》:推賢進士(推賢進士)  拼音:tuī xián jìn shì
推舉賢人,引進學(xué)者。唐。姚崇〈答張九齡書〉:「近蒙獎擢,倍勵駑庸,每以推賢進士為務(wù),欲使公卿大夫稱職。」
《國語辭典》:不櫛進士(不櫛進士)  拼音:bù jié jìn shì
櫛,古人用來束發(fā)的梳篦。不櫛進士形容有文才的女子。《諧噱錄。不櫛進士》:「關(guān)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分類:文才女子
《分類字錦》:賜新進士(賜新進士)
燕翼貽謀錄:先是,進士參選,方解褐衣綠。是歲錫宴后五日癸酉,詔賜新進士并諸科人綠袍靴笏。自后以唱第日賜之,惟賜袍笏,不復(fù)賜靴。按謂太平興國二年。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