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2詞典 2分類詞匯 70
《漢語大詞典》:同食
(1).吃同樣的食物。左傳·文公十六年:“自 廬 以往,振廩同食。” 杜預(yù) 注:“同食,上下無異饌也?!?br />(2).一同進(jìn)食,共食。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朱家 ﹞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span id="6bl8ohm" class="book">《晉書·宣帝紀(jì)》:“﹝ 魏武帝 ﹞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div>
《國語辭典》:侑食  拼音:yòu shí
1.勸食?!吨芏Y。天官。膳夫》:「以樂侑食,膳夫授祭品嘗食?!埂抖Y記。玉藻》:「凡侑食不盡食,食于人不飽。」
2.陪伴尊長或賓客而食。
3.附祭。宋。蘇軾議富弼配享狀〉:「國朝祖宗以來,皆以名臣侑食清廟。」
《漢語大詞典》:侑祠
配享,以后死的功臣、賢哲附祭于祖廟。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祠廟》:“ 泰伯廟 ,在 閶門 內(nèi),舊在門外…… 延陵季子 侑祠焉。” 泰伯 是 春秋 吳 始立的國君, 延陵季子 ( 季札 )是他的二十代孫。
《漢語大詞典》:罍洗
古代祭祀或進(jìn)食前用以潔手的器皿。罍?zhǔn)⑶逅?,用枓取水潔手,下承以洗?唐 白行簡 《三夢記》:“ 劉 擲瓦擊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見?!?span id="0ojkvgl" class="book">《舊唐書·高麗傳》:“俗喜弈、投壺、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頗有 箕子 之遺風(fēng)?!?span id="wn37u3w" class="book">《宋史·禮志十一》:“帝再拜,詣罍洗,登歌樂作,降階,樂止?!?明 宋濂 《水北山居記》:“有能特立而不為所移者,殆所謂盆盎中之古罍洗也?!?/div>
《漢語大詞典》:中食
(1).進(jìn)食之中。國語·晉語九:“吾小人也,貪。饋之始至,懼其不足,故嘆。中食而自咎也,曰:豈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嘆?!?三國 魏 鐘會 《生母張夫人傳》:“﹝ 孫氏 ﹞愈更嫉妬,乃置藥食中,夫人中食,覺而吐之?!?br />(2).指佛教徒于中午進(jìn)齋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忽見一寺,門宇炳煥,遂求中食?!?span id="2hcndxi" class="book">《釋氏要覽·中食》引《僧祇律》云:“時(shí)食,謂時(shí)得食,非時(shí)不得食。今言中食。以天中日午時(shí)得食,當(dāng)日中,故言中食?!?br />(3).普通飲食。宋史·孝義傳·郭琮:“凡母之所欲,必親奉之。居常不過中食,絶飲酒茹葷者三十年,以祈母壽?!?/div>
《國語辭典》:絕食(絕食)  拼音:jué shí
斷絕飲食?!吨軙?。卷四五。儒林傳。樊深傳》:「墜崖傷足,絕食再宿。」《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楊奉尋得牛車一輛,載帝至大陽。絕食,晚宿于瓦屋中?!挂沧鳌附^?!埂?/div>
《漢語大詞典》:絕谷(絶穀)
1.斷絕進(jìn)食。《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今以為學(xué)者之有過而非學(xué)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絶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br />2.即辟谷。道家以為養(yǎng)身長生之術(shù)。漢武帝內(nèi)傳附錄:“﹝ 李少君 ﹞少好道,入 泰山 採藥,修絶穀遁世全身之術(shù)?!?span id="3joxztb" class="book">《晉書·郗愔傳》:“﹝ 郗愔 ﹞與姊夫 王羲之 、高士 許詢 ,并有邁世之風(fēng),俱棲心絶穀,修 黃 老 之術(shù)?!?/div>
《國語辭典》:野食  拼音:yě shí
1.在野外進(jìn)食。唐。杜甫〈寄峽州伯華使君〉詩:「林居看蟻穴,野食待魚罾?!?br />2.從野外取得的食物。
3.比喻本分以外所得的財(cái)物。
4.俗稱已婚者在外尋求的感情關(guān)系。如:「打野食」。
《國語辭典》:馬食(馬食)  拼音:mǎ shí
不用匙筷,以口就盛器而食?!妒酚?。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div>
《漢語大詞典》:食三
蠶經(jīng)過三眠三度進(jìn)食。謂已接近生命之終了。 宋 王十朋 《三月晦日與同舍送春于梅溪因序齒分韻》:“卻因送別還驚我,我境如蠶已食三。”
《漢語大詞典》:問膳(問膳)
古禮,父母進(jìn)食,人子侍側(cè),問膳食如何。語本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鄭玄 注:“問所食者?!?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之二:“雞鳴常問膳,今恨玉京留?!?宋 梅堯臣 《送弟赴和州幕》詩:“ 歷陽 況與吾廬近,春穀休言問膳難。”參見“ 問安視膳 ”。
《國語辭典》:問安視膳(問安視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語本《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nèi)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nèi)豎曰:『安?!晃耐跄讼?。及日中又至,亦如之?!成?,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贡局赶蚋改刚埌?,并親自侍奉父母進(jìn)膳食。后以問安視膳泛指子女奉養(yǎng)父母的孝禮?!顿Y治通鑒。卷二四五。唐紀(jì)六十一。文宗開成元年》:「溫諫曰:『太子當(dāng)雞鳴而起,問安視膳,不宜專事宴安!』」
《漢語大詞典》:迪嘗(迪嘗)
進(jìn)嘗,進(jìn)食。《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顏師古 注:“迪,進(jìn)也。嘗謂歆饗之也?!?清 顧炎武 《十廟》詩:“無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嘗。”
分類:進(jìn)食
《漢語大詞典》:禮食(禮食)
古代國君賜臣下進(jìn)食的一種禮遇。國語·晉語七:“反役,與之禮食?!?韋昭 注:“禮食,公食大夫之禮。”儀禮·士相見禮“若君賜之食,則君祭先飯,徧嘗膳,飲而俟,君命之食,然后食” 漢 鄭玄 注:“臣先飯,示為君嘗食也。此謂君與之禮食?!?賈公彥 疏:“君與臣小小禮食,法仍非正禮食。正禮食則公食大夫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再食
(1).再次進(jìn)食或連食兩口。禮記·禮器:“﹝禮﹞有以少為貴者……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鄭玄 注:“一食、再食、三食,謂告飽也。” 孔穎達(dá) 疏:“食猶飱也。尊者常以德為飽,不在食味……諸侯再者,德降天子,故至再飱而告飽,須勸乃又食?!?孫希旦 集解:“愚謂食一口謂之一食,再謂連食二口,三謂連食三口。”
(2).指每日兩餐。 明 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漢語大詞典》:谷氣(穀氣)
(1).山谷之氣。《淮南子·墬形訓(xùn)》:“谷氣多痺,邱氣多狂。”
(2).中醫(yī)名詞。指胃氣。《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下〉》:“谷氣下流?!弊ⅲ骸肮葰庹?,即胃氣也?!?br />食物之氣。古人謂進(jìn)食后積聚于人體者。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dāng)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span id="zyd7etm" class="book">《初學(xué)記》卷二七引 晉 楊泉 《物理論》:“穀氣勝元?dú)猓淙朔识粔?;元?dú)鈩俜Y氣,其人瘦而壽。養(yǎng)生之術(shù),常使穀氣少,則病不生矣?!?/div>
《漢語大詞典》:展缽(展鉢)
謂效僧人以缽盂進(jìn)食。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山谷欲效佛氏獻(xiàn)食:“近時(shí)士大夫乃多效浮屠家以鉢盂而食,食時(shí)謂之展鉢,無乃好奇之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