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侯服  拼音:hóu fú
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qū)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參見「五服」2.條?!稌?jīng)。禹貢》:「五百里侯服?!埂吨芏Y。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div>
《國語辭典》: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極為奢華?!稘h書。卷一○○。敘傳下》:「侯服玉食,敗俗傷化?!埂稌x書。卷五五。夏侯湛傳》:「湛族為盛門,性頗豪侈,侯服玉食,窮滋極珍。」
《漢語大詞典》:九賦(九賦)
周 代的九類賦稅。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歛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賦,六曰邦都之賦,七曰關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幣餘之賦。” 鄭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關市、山澤謂占會百物,幣餘謂占賣國中之斥幣,皆未作當增賦者?!卑矗傲N賦稅皆以地區(qū)遠近為區(qū)別,征土地產(chǎn)物;關市之賦征商旅稅;山澤之稅征礦、漁、林業(yè)稅;幣馀之賦指不屬以上各類的其他賦稅。后以“九賦”泛指各類賦稅。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奉勅作》詩:“關市欣九賦,倉廩開萬箱?!?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武帝紀》:“軍國器用,動資四表,不因厥產(chǎn),咸用九賦?!?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狀》:“示優(yōu)裕之德以周惠,利緩九賦?!?/div>
《漢語大詞典》:闊狹(闊狹)
(1).寬與狹;距離的遠近。史記·天官書:“大小有差,闊狹有常?!?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闊狹,若三臺星相去遠近?!?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百里之物,數(shù)萬相連,闊狹從斜,常不盈縮。”《水滸傳》第四七回:“不問路道闊狹,但有白楊樹的轉灣,便是活路;沒那樹時,都是死路?!?br />(2).猶疏密。史記·李將軍列傳:“ 廣 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射戲求疏密,持酒以飲不勝者?!?br />(3).猶緩急;寬嚴。漢書·兒寬傳:“ 寛 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顏師古 注:“謂有貧弱及農(nóng)要之時不即徵收也?!?span id="ktd6vw5"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余謂闊,謂征斂稍寛、禁防疏闊之時;狹,謂督促迫急之時。闊時不急征收,假貸與民,使營生業(yè)?!币徽f,指寬裕與窘迫。參閱 王先謙 《〈漢書〉補注》。 唐 劉禹錫 《砥石賦》:“得既有自,失豈無因? 漢 氏以還,三光景分。隨道闊狹,用之得人。五百餘年, 唐 風始振?!?br />(4).指虛實、強弱等具體情況。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諸葛瑾 ﹞書與 遜 云:‘大駕已旋,賊得 韓扁 ,具知吾闊狹。且水乾,宜當急去。’”《宋書·蕭思話傳》:“下官近在 歷下 ,始奉國諱,所承使人,不知闊狹,既還在路,漸有所聞,猶謂人倫無容有此,私懷感慨,未敢在言?!?span id="qih1mff"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元年》:“ 魏 騎潰去, 崇 亦引還,斬首獲生,具言敵中闊狹,眾心稍振。”
《漢語大詞典》:祫祭
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廟的大合祭。禮記·曾子問:“祫祭於祖,則迎四廟之主。主出廟入廟必蹕。” 孔穎達 疏:“祫,合祭祖。大祖三年一祫。謂當?shù)勚陝t祝迎高、曾、祖、禰四廟,而於大祖廟祭之。天子祫祭則迎六廟之主。今言四廟者,舉諸侯言也?!?span id="6d0e5rn" class="book">《穀梁傳·文公二年》:“祫祭者,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范寧 注:“祫祭者,皆合祭諸廟。已毀未毀之主,於大祖廟中以昭穆為次序?!?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韋玄成傳》:“祫祭者,毀廟與未毀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子為穆,孫復為昭,古之正禮也。”《東觀漢記·張純傳》:“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故合聚飲食也?!?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祫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故命歲暮太廟祫祭。凡捧帛執(zhí)爵諸執(zhí)事官,皆用圣祖以下宗支諸王公將軍充之。”
《漢語大詞典》:鎮(zhèn)服(鎮(zhèn)服)
(1). 周 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區(qū)之一。按遠近分,每隔五百里為一等,鎮(zhèn)服在夷服與藩服之間,屬第八等。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鎮(zhèn)服?!?鄭玄 注:“鎮(zhèn)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須鎮(zhèn)守也?!?章炳麟 《封建考》:“八紘者鎮(zhèn)服,八極者藩服,服皆五百里,兩面則為千里?!眳⒁姟?九服 ”。
(2).強使服從。 唐 韓愈 《上李尚書書》:“非閤下條理鎮(zhèn)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李文靖 公 沆 為相,專以方嚴重厚鎮(zhèn)服浮躁?!?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覺得他的一片牢騷似乎把那老媽媽給鎮(zhèn)服著了,其實她并沒有聽他的話?!?/div>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劃為一區(qū),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wèi)服、蠻服、夷服、鎮(zhèn)服及藩服,稱為「九服」。見《周禮。夏官。職方氏》。
2.泛指全國各地。《文選。劉琨。勸進表》:「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
3.古代天子的九種吉服,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九。制度》。
《漢語大詞典》:大祫
古時天子,諸侯宗廟祭禮之一。集遠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廟合祭。《公羊傳·文公二年》:“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何休 注:“毀廟,謂親過高祖,毀其廟,藏其主于大祖廟中?!?/div>
《漢語大詞典》:分銖(分銖)
(1).一分一銖。后漢書·方術傳·華佗:“精於方藥,處齊不過數(shù)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br />(2).形容極少。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人有數(shù)婦,暴面於道,尋道爭分銖,以給其夫輿馬衣資?!?唐 沈亞之 《上使主第三書》:“ 亞之 幸蒙過意,提在賓階,雖無分銖之能以事萬一,然誓將鞭勵,孱謹以效終身?!?br />(3).古代弓上測定射箭遠近的標志。《文選·潘岳〈射雉賦〉》:“於是筭分銖,商遠邇,揆懸刀,騁絶技。” 徐爰 注:“分銖,弩牙后刻畫定矢所至遠近之處也。”
《漢語大詞典》:三居
古代依罪行的輕重分別將犯人流放到遠近不同的三個地方。書·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孔 傳:“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div>
《漢語大詞典》:等親(等親)
按遠近關系把親屬分為若干等,入等的親屬稱為“等親”。
《漢語大詞典》:敷同
布同。謂遠近相同。書·益稷:“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 孔 傳:“帝用不是,則遠近布同而日進於無功?!?孔穎達 疏:“知帝不分別善惡,則無遠近徧布同心,日口進於無功之人……敷是布之義,故言遠近布同,同心妄舉也?!?/div>
分類:遠近
《國語辭典》:三流  拼音:sān liú
比喻層次較低的。如:「這個三流笑話很低俗,不適合在公開場所談論?!?/div>
《漢語大詞典》:十體(十體)
(1).指十種文體。 唐 陸龜蒙 《再酬襲美先輩見和讀襄陽耆舊傳之作》詩:“吾祖仗才力,革車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場麾……十體免負贅,百家咸起痿?!?明 楊慎 《文賦列十體》:“分文之十體,各以四字盡之,可謂妙矣?!?br />(2).指書法的十體。 唐 張懷瓘 所分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見所著書斷·列傳。
(3).指書法的十體。 唐 唐元度 所分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飛白、薤葉、垂針、垂露、鳥書、連珠。見宣和書譜·唐元度。
(4).指十種詩體。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時,將自己所作詩分編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五言七言兩體、律諷、悼亡、艷詩今古兩體,共成十體。見所作《敘詩寄樂天書》。
(5).指十種詩體。 五代 齊己 分詩作為高古、清奇、遠近、雙分、背非、虛無、是非、清潔、覆妝、闔門十體。見所著風騷旨格·詩有十體。
《漢語大詞典》:躔離(躔離)
日月運行所經(jīng)歷的距離遠近。漢書·律歷志上:“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躔,徑也。離,遠也。”新唐書·歷志三上:“故經(jīng)朔雖得其中,而躔離或失其正?!?明 陸垹 《簣齋雜著·歲差》:“若差半杪,積以歲月,則躔離朓朒皆不合原算矣?!?/div>
《漢語大詞典》:干祫
謂無廟祫祭。祫祭,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廟合祭,原于天子諸侯喪事完畢時舉行。干祫是祫祭的一種特例。《禮記·大傳》:“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鄭玄 注:“干,猶空也。空祫,謂無廟祫祭之於壇墠?!?孫希旦 集解:“干者,自下而進取乎上之意,祫本諸侯以上之禮,而大夫士用之,故曰干祫。” 宋 張載 《正蒙·王禘》:“若祫,則請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弊宰ⅲ骸案傻勚划?shù)劧氐勚?。?/div>
《漢語大詞典》:廟祫(廟祫)
古時天子諸侯宗廟祭禮之一。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廟合祭。清史稿·禮志四:“敬念列祖創(chuàng)垂,顯承斯在。永懷先澤,瞻仰長新。式衷廟祫之儀,斯協(xié)家庭之制。應迎列祖、列后圣容奉 壽皇殿 ,歲朝合請懸供,肅將祼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