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7,分38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蹤跡
陳跡
遺跡
無跡
人跡
心跡
舊跡
浪跡
行跡
行跡
古跡
勝跡
事跡
形跡
真跡
《國(guó)語辭典》:蹤跡(蹤跡)  拼音:zōng jī
1.足跡、行蹤。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詩:「一別無消息,水南蹤跡稀?!埂都t樓夢(mèng)》第七三回:「打著燈籠,各處搜尋,并無蹤跡?!?br />2.追蹤找尋。宋。何薳《春渚紀(jì)聞。卷二。二富室疏財(cái)》:「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埂队魇烂餮浴>砣?。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廟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跡縣尉,并無的信?!?/div>
《國(guó)語辭典》:陳跡(陳跡)  拼音:chén jī
過去的事跡?!肚f子。天運(yùn)》:「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分類:陳跡遺跡
《國(guó)語辭典》:遺跡(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文選。王粲。贈(zèng)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紅樓夢(mèng)》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
2.心相知而跡相忘?!段倪x。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寄通靈臺(tái)之下,遺跡江湖之上?!?br />3.比喻棄而不顧?!秶?guó)語。楚語下》:「靈不顧于民,一國(guó)棄之,如遺跡焉?!?/div>
《國(guó)語辭典》:遺跡(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事跡。清。邵長(zhǎng)蘅〈夜游孤山記〉:「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遺跡顧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無跡(無跡)
亦作“ 無跡 ”。 沒有蹤影;沒有痕跡。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無跡,天工罕代?!?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 李惠登 ﹞為政清浄無跡,不求人知?!?/div>
《國(guó)語辭典》:人跡(人跡)  拼音:rén jī
人的足跡。《薛仁貴征遼事略》:「到三門外,見左青龍,右白虎,護(hù)其觀門,并無人跡?!埂都t樓夢(mèng)》第四七回:「湘蓮見前面人跡已稀,且有一帶葦塘。便下馬將馬拴在樹上?!?/div>
分類:人跡足跡
《國(guó)語辭典》:心跡(心跡)  拼音:xīn jī
心意、想法。《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顧己雖自許,心跡猶未并?!?/div>
《漢語大詞典》:舊跡(舊蹟)
亦作“ 舊跡 ”。亦作“ 舊蹟 ”。
(1).陳跡;遺跡。后漢書·隗囂傳:“今 天水 完富,士馬最強(qiáng),北收 西河 、 上郡 ,東收 三輔 之地,案 秦 舊跡,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樓歌》:“君王舊跡今人賞,轉(zhuǎn)見千秋萬古情。”《紅樓夢(mèng)》第三四回:“彩綫難收面上珠, 湘江 舊跡已模糊。”
(2).引申為前人的規(guī)矩。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敘略節(jié):“胸藏舊蹟,目無成法?!?br />(3).前人的或舊時(shí)的墨跡(指書畫)。 宋 王讜 唐語林·識(shí)鑒:“ 閻立本 善畫,至 荊州 視 張僧繇 舊跡?!?宋 沈括 夢(mèng)溪筆談·技藝:“世之摹字者,多為筆勢(shì)牽制,失其舊跡。須當(dāng)橫摹之,汎然不問其點(diǎn)畫,惟舊跡是循,然后盡其妙也?!?br />(4).水流的故道。《后漢書·明帝紀(jì)》:“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門, 河 汴 分流,復(fù)其舊跡。”魏書·裴延儁傳:“ 范陽郡 有舊 督亢渠 ……皆廢毀多時(shí),莫能修復(fù)。時(shí)水旱不調(diào),民多飢餒, 延儁 謂疏通舊跡,勢(shì)必可成,乃表求營(yíng)造?!?/div>
《國(guó)語辭典》:浪跡(浪跡)  拼音:làng jī
行蹤無定,到處流浪。如:「他婚姻、事業(yè)兩失意后,浪跡天涯,不愿返鄉(xiāng)?!箷x。戴逵〈棲林賦〉:「浪跡潁湄,棲景箕岑?!固啤@畎住闯暾勆俑翟姡骸笁研那S綬,浪跡寄滄洲?!?/div>
《漢語大詞典》:行跡(行蹟)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 事跡;行為。東觀漢記·平原懷王勝傳:“ 平原王 葬, 鄧太后 悲傷,命史官述其行跡,為傳誄,藏于王府?!?span id="vitftbs"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jì)序》:“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后本紀(jì)》。” 清 姚鼐 《河南孟縣知縣新城魯君墓表》:“君少讀書,慕古人行蹟?!?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們看成空氣一樣,一點(diǎn)也不因此檢點(diǎn)一下自己的行跡?!?/div>
分類:行跡事跡
《國(guó)語辭典》:行跡(行跡)  拼音:xíng jī
1.蹤跡?!段倪x。江淹。雜體詩。張司空》:「蘭徑少行跡,玉臺(tái)生網(wǎng)絲。」
2.事跡、行事?!段倪x。范曄。后漢書皇后紀(jì)論》:「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后本紀(jì)?!?/div>
《國(guó)語辭典》:古跡(古跡)  拼音:gǔ jī
古代的遺跡。如:「大陸各地的古跡,往往成為游客爭(zhēng)相游覽的地點(diǎn)?!挂沧鳌腹袍E」。
《國(guó)語辭典》:古跡(古蹟)  拼音:gǔ jī
古代流傳下來的遺跡。《紅樓夢(mèng)》第五○回:「我從小兒所走的地方古跡不少,我如今揀了十個(gè)地方的古跡,作了十首懷古的詩?!挂沧鳌腹袍E」。
《國(guó)語辭典》:勝跡(勝跡)  拼音:shèng jī
有名的古跡。唐。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詩:「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埂都t樓夢(mèng)》第二回:「卻是自己擔(dān)風(fēng)袖月,游覽天下勝跡。」也作「勝跡」。
《國(guó)語辭典》:事跡(事跡)  拼音:shì jī
事情發(fā)展經(jīng)過的遺跡。亦指人生的經(jīng)歷及所做的種種事情。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jì)次?!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高@是小弟半生事跡,專求老先生大筆,或作一篇文,或作幾首詩,以垂不朽?!挂沧鳌甘论E」、「事蹤」。
《國(guó)語辭典》:事跡(事蹟)  拼音:shì jī
個(gè)人或團(tuán)體曾經(jīng)做過的事情。如:「?jìng)ト说氖论E,足為后人典范?!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徵圣》:「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徵也。」明。余繼登《典故紀(jì)聞》卷四:「凡及兩考,而事跡顯著者,皆得加授階?!埂都t樓夢(mèng)》第四回:「使他認(rèn)得幾個(gè)字,記得前朝幾個(gè)賢女事跡便罷了,卻只以紡績(jī)井臼為要?!?/div>
《國(guó)語辭典》:形跡(形跡)  拼音:xíng jī
1.表露于外的動(dòng)作舉止。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挂沧鳌感污櫋埂?br />2.儀容禮貌。如:「不拘形跡」。《聊齋志異。卷八。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div>
《國(guó)語辭典》:真跡(真跡)  拼音:zhēn jī
書畫作品確實(shí)出自作者本人手筆,而非偽托假造。唐。杜甫 戲題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唐。王建宮詞一○○首之一二:「真跡進(jìn)來依數(shù)字,別收鎖在玉函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