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7,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屏跡
鳥跡
禹跡
往跡
馬跡
足跡
名跡
靈跡
轍跡
寄跡
遁跡
塵跡
仙跡
虎跡
絕跡
《國語辭典》:屏跡(屏跡)  拼音:bǐng jī
匿避?!稌x書。卷七○。卞壸傳》:「忠于事上,權(quán)貴屏跡?!埂缎绿茣?。卷一九四。卓行傳。陽城傳》:「歲饑,屏跡不過鄰里,屑榆為粥,講論不輟?!?/div>
《漢語大詞典》:鳥跡(鳥跡)
亦作“ 鳥跡 ”。
(1).鳥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宋 司馬光 《夏日西齋書事》詩:“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古圣觀天地之文,獸迮鳥跡而作書契。”
(2).鳥飛空中,了無痕跡。比喻物無實(shí)體。 晉 僧肇 寶藏論·廣昭空有品:“實(shí)彼非此,實(shí)此非彼,鳥跡空文,奇特以現(xiàn)?!?br />(3).指鳥篆。 漢 蔡邕 《隸勢(shì)》:“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jiǎn)易?!?唐 白居易 《雞距筆賦》:“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跡落?!?明 張煌言 《建夷宮詞》之九:“笑殺 鐘 王 空妙筆,而今鳥跡是同文?!眳⒁姟?鳥篆 ”。
《國語辭典》:鳥篆(鳥篆)  拼音:niǎo zhuàn
1.似鳥形的古篆字。參見「鳥蟲書」條?!逗鬂h書。卷六○下。蔡邕傳》:「本頗以經(jīng)學(xué)相招,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shù)十人。」
2.形似篆文的鳥跡。宋。陸游 新涼書事詩:「臥看鳥篆印蒼苔,窗戶涼生亦樂哉?!?/div>
《國語辭典》:禹跡(禹跡)  拼音:yǔ jī
1.夏禹治水,足跡遍歷中國,故以禹跡為中國的代稱?!蹲髠鳌O骞哪辍罚骸该⒚⒂碹E,畫為九州?!?br />2.夏禹的功業(yè)。北周。庾信《周宗廟歌?;氏摹罚骸腹⒂碹E,德贊堯門。」唐。章孝標(biāo) 上浙東元相詩:「何言禹跡無人繼,萬頃湖田又?jǐn)匦??!?/div>
《漢語大詞典》:往跡(往蹟)
亦作“ 往蹟 ”。
(1).人或車馬行進(jìn)所留下的蹤跡。 晉 陶潛 《桃花源詩》:“往跡浸復(fù)湮,來徑遂蕪廢?!?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五:“壯歲客四方,蹙蹙少安宅。迨老猶未已,車馬多往蹟?!?br />(2).前人或過去的事跡。 唐 孟郊 《自商行謁復(fù)州盧使君虔》詩:“ 仲宣 荊州 客,今余 竟陵 賓。往蹟雖不同,託意皆有因?!?甘簃 《辛亥和議之秘史》:“辛亥南北和議之往蹟,人人知之,亦人人能言之?!?/div>
《駢字類編》:馬跡(馬跡)
唐 李白 游泰山六首 其一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唐 張籍 贈(zèng)梅處士 近移馬跡山前住,多向牛頭寺里行。
唐 張祜 毀浮圖年逢東林寺舊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
《國語辭典》:足跡(足跡)  拼音:zú jī
1.腳踏過的痕跡。如:「雪地上留下人們的足跡?!挂卜Q為「腳印」。
2.行蹤所到的地方?!肚f子。胠篋》:「足跡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jié)乎千里之外?!?jié)h?;笇挕尔}鐵論。誅秦》:「立帝號(hào),朝四夷,舟車所通,足跡所及,靡不畢至?!?/div>
《國語辭典》:名跡(名蹟)  拼音:míng jī
有名的古跡?!独蠚堄斡浂帯返诙兀骸覆贿^既有這個(gè)名跡,總得種五棵松在那地方,好讓那游玩的人看了,也可以助點(diǎn)詩興?!?/div>
《漢語大詞典》:靈跡(靈蹟)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yùn)。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yīng)寫順,祗無涵祕(mì)?!?br />(2).神明的功績(jī)。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yǎng),功藏靈跡?!?br />(3).神靈的遺跡;圣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br />(4).引申為奇跡。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里,依舊帶著那種因?yàn)楦械娇湟鴣淼挠淇?,而且仿佛談?wù)f一種靈跡?!?br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div>
《國語辭典》:轍跡(轍跡)  拼音:chè jī
車輪輾過留下的痕跡。南朝宋。顏延之應(yīng)詔觀北湖田收〉詩:「周御窮轍跡,夏載歷山川。」
《國語辭典》:寄跡(寄跡)  拼音:jì jī
寄托形跡,指暫且托身。晉。陶淵明〈命子〉詩一○首之六:「寄跡風(fēng)云,冥茲慍喜。」唐。鄭谷 府中寓止寄趙大諫詩:「神州容寄跡,大尹是同年?!挂沧鳌讣纳怼?。
《國語辭典》:遁跡(遁跡)  拼音:dùn jī
隱避行蹤,不為人所知。指隱居。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養(yǎng)生》:「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塵滓,千萬不遇一爾?!?/div>
《漢語大詞典》:塵跡(塵跡)
見“ 塵跡 ”。
亦作“塵蹟”。 猶陳跡。 唐 羊士諤 《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之一:“湯沐成塵跡,山林遂寂寥?!?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挽詞》之一:“堂堂今不見,塵跡自依然?!?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佩響些些,塵跡謝繁華?!?/div>
分類:陳跡
《漢語大詞典》:仙跡
仙人的遺跡或行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廬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疊鄣之巖萬仞,懷靈抱異,苞諸仙跡?!?span id="kpfqcgr" class="book">《剪燈馀話·幔亭遇仙錄》:“﹝ 杜僎成 ﹞拜受什襲,辭歸,……越數(shù)年,乃棄妻子,攜仙跡,遨游名山,罕與人接?!?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蓬萊仙跡:“ 登州 蓬萊閣 ,頗多仙跡,士人往往有所見聞。”
《駢字類編》:虎跡(虎跡)
捫虱新話:予觀抱樸子曰:古人入山,皆佩黃神越章之印。行見新虎跡,以順印印之,虎即去。以逆印印之,虎即還。此亦倒用印法也。但未知其說。明一統(tǒng)志:仙虎跡在南昌府藥王山。世傳文簫?鸞跨虎,升仙處有二跡,彷佛于石上。韋應(yīng)物山行積雨歸途始霽詩:深林猿聲冷,沮洳虎跡新。盧綸敩顏魯公送挺赟歸翠微寺詩:虎跡印雪大如斗,閏月暮天過得無。張祜途中逢李道實(shí)游蔡州詩:僻地人行澀。荒林虎跡稠。許渾晚投慈恩寺呈俊上人詩:沙虛留虎跡,水滑帶龍涎。
《國語辭典》:絕跡(絕跡)  拼音:jué jī
1.斷絕蹤跡,不與人交往?!段倪x?;笢?。薦譙元彥表》:「杜門絕跡,不面?zhèn)瓮?。?br />2.卓越的事跡。《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跡可考于今者也?!?br />3.僻遠(yuǎn)無人跡的地方?!段倪x。班彪。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絕跡而遠(yuǎn)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