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55
典故
20
詞典
567
佛典
56
其它
12
共567,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18
19
20
2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局跡
檢跡
嘉跡
參跡
閉跡
返跡
文跡
麋跡
贗跡
趺跡
僭跡
刬跡
二跡
從跡
盜跡
《漢語大詞典》:
局跡(跼跡)
跼蹐。謹(jǐn)慎小心貌。 唐
駱賓王
《疇昔篇》
:“誰能跼跡依三輔,會就 商山 訪四翁?!?陳熙晉 箋注:“跡,一本作蹐。” 清
曹寅
《使院種竹》
詩:“人生幾逆旅,投足每跼跡。時無 王子猷 ,兀坐豈終夕。”
分類:
謹(jǐn)慎小心
《漢語大詞典》:
檢跡(檢跡)
見“ 檢跡 ”。
亦作“檢蹟”。
(1).檢查行跡。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論說
》
:“覽文雖巧,而檢跡如妄。”
(2).謂檢點行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序致》
:“夫圣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div>
分類:
檢查
檢點
行跡
《漢語大詞典》:
嘉跡
美好的業(yè)跡。
《水經(jīng)注·濁漳水》
引 三國 魏
曹丕
《述征賦》
:“羨 西門 之嘉跡,忽遙睇其靈宇。”按 西門 ,指 西門豹 。
分類:
美好
西門
西門豹
《漢語大詞典》:
參跡(參跡)
繼跡。猶言步后塵。 漢
蔡邕
《釋誨》
:“僕不能參跡於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唐 沈佺期 有
《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
詩。 清 宋大樽
《茗香詩論》
:“飲,詩人之通趣也,奈參跡者殊多矣?!?/div>
分類:
沈佺期
《漢語大詞典》:
閉跡(閉跡)
謂不與世人交往。
分類:
不與
世人
交往
《漢語大詞典》:
返跡
返行,回歸。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
》
:“於是返跡本國,王躬遠(yuǎn)迎。沙門悲哽,似若不能言?!?/div>
分類:
回歸
《漢語大詞典》:
文跡
文字所記載的事跡。
《
陳書·廢帝紀(jì)
》
:“此諸文跡,今以相示,是可忍,誰則不容?”
分類:
文字
記載
事跡
《駢字類編》:
麋跡(麋跡)
杜牧吳宮詞:宮燼花聲少,臺荒麋跡多。劉基阮郎歸詞:悵高門廣廈,鹿場麋跡。
《漢語大詞典》:
贗跡(贋蹟)
見“ 贋跡 ”。
亦作“贗蹟”。 偽造的書畫墨跡。 清
王夫之
《后雁字詩》
之十九:“贋跡徒相似,鴻儒亦借譽?!?清
方文
《趙山子齋頭看沈石田畫》
詩:“贋蹟無非 沈石田 ,此圖山水是真?zhèn)??!?張珩
《怎樣鑒定書畫》
四:“不少贗跡上的偽 宣和 璽,往往是漫無規(guī)律,亂打亂蓋的。”
分類:
偽造
書畫
墨跡
《漢語大詞典》:
趺跡(趺跡)
指腳。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隱焦字詞》
:“ 毛鶴舫 先生賦
《滿庭芳·贈女郎》
隱焦字云:半截佳人,雙雙趺跡,何當(dāng)美目偷瞧?!?/div>
分類:
腳
《漢語大詞典》:
僭跡
謂僭越稱尊的舊業(yè)遺緒。 漢
揚雄
《劇秦美新》
:“獨 秦 屈起 西戎 , 邠 荒 岐雍 之疆,因 襄 文 宣 靈 之僭跡,立基 孝公 。”
分類:
僭越
稱尊
舊業(yè)
《國語辭典》:
刬跡(刬跡)
拼音:
chǎn jī
匿跡。南朝宋。顏延之〈七繹〉:「北岳孤生,刬跡埋名?!?/div>
分類:
匿跡
顏延之
《漢語大詞典》:
二跡
猶比跡。謂功勞業(yè)績可與之比并。
《
后漢書·文苑傳上·傅毅
》
:“於赫我祖,顯於 殷國 。二跡 阿衡 ,克光其則?!?李賢 注:“ 高宗 命 傅説 曰:‘爾尚明保﹝予﹞,罔俾 阿衡 專美 有商 ?!试欢E也。言 傅説 功比 伊尹 ,而能光大其法則也?!?/div>
分類:
功勞
業(yè)績
比并
《漢語大詞典》:
從跡(從跡)
亦作“ 從跡 ”。
(1).即蹤跡。追隨仿效;追查。
《
詩·召南·羔羊
》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傳:“委蛇,行可從跡也。” 孔穎達(dá) 疏:“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跡而效之。”
《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
》
:“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從跡連王,王使人候司?!?顏師古 注:“從,讀曰蹤。” 章炳麟
《辨詩》
:“
《七畧》
次賦為四家:一曰 屈原 賦,二曰 陸賈 賦,三曰 孫卿 賦,四曰雜賦…… 陸賈 不可得從跡。”
(2).即蹤跡。跡象。
《
漢書·張湯傳
》
:“事變從跡安起?”
分類:
蹤跡
追隨
跡象
仿效
追查
《漢語大詞典》:
盜跡(盜跡)
盜賊的行跡;盜竊的痕跡。 宋
龔開
《宋江三十六人贊序》
:“彼 跖 與 江 ,與之盜名而不辭,躬履盜跡而無諱者也?!?元
袁桷
《邢氏先塋碑銘》
:“檄君以問,入其室,左右視驗,實無有盜跡。” 元
袁桷
《同知樂平州事許世茂墓志銘》
:“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盜跡不敢入境?!?/div>
分類:
盜賊
行跡
盜竊
痕跡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