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655
典故
20
詞典
567
佛典
56
其它
12
共567,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2
23
24
25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住跡
趾跡
針跡
皇跡
戢跡
跡水
跡射
跡峻
跡巖
擯跡
蔽跡
等跡
犢跡
黜跡
辭跡
《漢語大詞典》:
住跡(住跡)
猶言棲身。
《初刻拍案驚奇》
卷二七:“老身在此住跡,甚覺清脩味長?!?/div>
分類:
棲身
《漢語大詞典》:
趾跡(趾跡)
腳基。引申為遺跡。 唐
陳子昂
《吊塞上翁文》
:“ 居延海 南四百餘里,有古城焉,土人云是 塞上翁城 ,今為戍,其基扃趾跡,蓋數(shù)千年也?!?/div>
分類:
遺跡
《高級漢語詞典》:
針跡
拼音:
zhēn jì
線跡
《漢語大詞典》:
皇跡(皇蹟)
偉大的功績。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封禪
》
:“夫正位北辰,嚮明南面,所以運天樞,毓黎獻者,何嘗不經(jīng)道緯德以勒皇蹟者哉!”
分類:
偉大
功績
《漢語大詞典》:
戢跡(戢跡)
匿跡。 清 昭槤
《
嘯亭雜錄·吳達善
》
:“故一時盜賊戢跡,不敢縱橫,商賈便之。”
分類:
匿跡
《漢語大詞典》:
跡水
亦作“跡水”。 腳印中的水。形容水小。 晉
葛洪
《
抱樸子·明本
》
:“所謂抱螢燭于環(huán)堵之內(nèi)者,不見天光之焜爛,侶鮋鰕于跡水之中者,不識四海之浩汗?!?/div>
分類:
腳印
《漢語大詞典》:
跡射
謂尋蹤射擊。
《
漢書·王尊傳
》
:“會 南山 羣盜 傰宗 等數(shù)百人為吏民害,拜故 弘農(nóng) 太守 傅剛 為校尉,將跡射士千人逐捕。” 顏師古 注:“跡射,言能尋跡而射取之也。”
分類:
射擊
《韻府拾遺 震韻》:
跡峻(跡峻)
王維過太一觀賈生房詩:跡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韻府拾遺 咸韻》:
跡巖(跡巖)
唐太宗詩:跡巖勞傅想,窺野訪莘情。
《漢語大詞典》:
擯跡(擯跡)
息影,不露面。謂被排斥不用。 宋
王明清
《
揮麈后錄
》
卷十一:“ 金彥行 安節(jié) 為諫官,嘗陳其事于 會 之疏中,二人擯跡累年?!?/div>
分類:
不露
露面
排斥
《韻府拾遺 陌韻》:
蔽跡
江淹石??賦:方珠蛤而自寧,冀湖濤之蔽跡。
《漢語大詞典》:
等跡(等跡)
事跡相當。 北魏 楊衒之
《
洛陽伽藍記·景興尼寺
》
:“生時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窮天地之大德,盡生民之能事,為君共 堯 舜 連衡,為臣與 伊皋 等跡。”
分類:
事跡
跡相
《駢字類編》:
犢跡(犢跡)
水經(jīng)注:太史公曰:余登箕山之上,有許由墓焉。山下有牽牛墟,側(cè)潁水有犢泉,是巢父還牛處也,石上犢跡存焉。
《漢語大詞典》:
黜跡
猶匿跡。 唐
皮日休
《文中子碑》
:“百氏黜跡,六藝騰英?!?/div>
分類:
匿跡
《漢語大詞典》:
辭跡(辭跡)
猶遺言。 北齊
顏之推
《
顏氏家訓·后娶
》
:“播揚先人之辭跡,暴露祖考之長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div>
分類:
遺言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