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7,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潛跡
獸跡
繼跡
卷跡
推跡
跡捕
惡跡
疊跡
朕跡
泯跡
避跡
兔跡
象跡
擬跡
車跡
《漢語大詞典》:潛跡(潛跡)
匿跡。 唐 吳筠 《洞靈真人》詩:“ 亢倉 致虛極,潛跡依遠(yuǎn)岫?!?/div>
分類:匿跡
《漢語大詞典》:獸跡(獸跡)
見“ 獸跡 ”。
亦作“獸蹟”。 獸的足印。 唐 皇甫曾 《遇風(fēng)雨作》詩:“獸跡不敢窺,馬蹄惟務(wù)速?!?宋 梅堯臣 《昆丘》詩:“ 隋 家宮殿昔初成,不道荒涼獸跡行?!?/div>
《漢語大詞典》:繼跡(繼蹟)
繼續(xù)前人蹤跡。 章炳麟 《論式》:“施于政事, 張裴 《晉律》之序, 裴秀 地域之圖,其辭往往陵轢 二漢 ,由其法守,朝信道矣,工信度矣。及 齊 梁 猶有繼跡者,而嚴(yán)整差弗逮?!?br />猶繼踵。 漢 袁康 越絕書·內(nèi)傳記陳成恒:“ 吳 越 之士,繼蹟連死。”
《漢語大詞典》:卷跡(卷跡)
亦作“ 卷跡 ”。 斂跡;退隱。宋書·自序傳:“既獲遄至, 胡 馬卷跡?!?唐 岑參 《丘中春臥寄王子》詩:“卷跡人方處,無心云自閑?!?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三:“志士恥弱植,卷跡甘饑寒?!?/div>
分類:斂跡退隱
《漢語大詞典》:推跡
根據(jù)跡象推求;追蹤尋跡。漢書·劉向傳:“ 向 乃集合上古以來歷 春秋 六國至 秦 漢 符瑞災(zāi)異之記,推跡行事,連傳禍福,著其占驗(yàn),比類相從?!?span id="mz14lct" class="book">《后漢書·耿弇傳》:“ 冀 推跡得之,乃并族其家十餘人?!?宋 歐陽修 《論監(jiān)牧札子》:“臣以謂推跡而求之,則 天池 、 元池 三監(jiān)之地,尚冀可得?!?/div>
《國語辭典》:跡捕(跡捕)  拼音:jī bǔ
尋查線索來追捕?!端问?。卷三三三。單煦傳》:「民以妖幻轉(zhuǎn)相教授,煦跡捕戮三十馀人。」宋。洪邁《夷堅(jiān)丙志。卷四。閬州通判子》:「時(shí)同郡數(shù)家被盜,所失財(cái)物甚眾,立賞跡捕,莫能得。」
分類:跟蹤追捕
《漢語大詞典》:惡跡(惡跡)
劣跡。做過的壞事。太平廣記卷一三三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公直:“皆稱實(shí)知 王公直 埋蠶,別無惡跡。”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 金 某惡跡多端,罪難末減?!?王統(tǒng)照 《沉思》:“他來纏我,我只是不見他,他反在社會(huì)上給我散布些惡跡的謠言。”
分類:劣跡壞事
《漢語大詞典》:疊跡(疊跡)
(1).形容眾多。文選·左思〈吳都賦〉:“躍馬疊跡,朱輪累轍?!?李周翰 注:“疊跡累轍,言其眾多也。”《文選·江淹〈恨賦〉》:“若迺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帀地,歌吹四起?!?李善 注:“此言榮貴之子車騎之多也?!?span id="1ov4191" class="book">《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彯組 云臺(tái) 者摩肩,趨走丹墀者疊跡?!?劉良 注:“摩肩疊跡,言其多也。”
(2).形容急速奔走。 唐 李白 《明堂賦》:“延五更,進(jìn)百辟,奉珪瓚,獻(xiàn)琛帛。顒昂俯僂,儼容疊跡?!?王琦 注:“疊跡者,狀其駿奔在廟?!?br />(3).形容頻繁往來進(jìn)出。 清 鈕琇 觚賸·兩大文章:“皇朝摛華之彥,疊跡蘭臺(tái);捍圉之才,蜚英鱗甸?!?/div>
《漢語大詞典》:朕跡(朕蹟)
亦作“ 朕蹟 ”。 征兆;痕跡。 唐 李嶠 《宣州大云寺碑》:“察動(dòng)用於神機(jī),推朕跡於冥數(shù)。”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掣開流電有輝光,突過浮云無朕蹟?!?宋 朱熹 《答呂子約書》:“事物過了,便無朕跡。”
分類:征兆痕跡
《國語辭典》:泯跡(泯跡)  拼音:mǐn jī
隱藏身跡。如:「十多年來,他泯跡山林,過著平淡的生活?!?/div>
分類:隱藏藏身
《漢語大詞典》:避跡(避跡)
亦作“避蹟”。 避藏形跡;隱匿。《再生緣》第三七回:“母親與郡主兩年避跡在于 萬緣尼菴 內(nèi)?!?span id="4mz99dq" class="book">《玉嬌梨》第八回:“晚生寒舍雖在郡中,卻有一個(gè)小園在前面 白石村 中,晚生因在此避跡讀書,到了城中住的時(shí)少,又癖性不喜妄交朋友,所以賤名不能上達(dá)?!?br />見“ 避跡 ”。
《駢字類編》:兔跡(兔跡)
趙嘏華清宮和杜舍人詩見梟心下。
《駢字類編》:象跡(象跡)
唐 柳宗元 嶺南江行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zhǎng)蛟涎。
《漢語大詞典》:擬跡(擬跡)
亦作“ 擬跡 ”。
(1).仿效。 漢 張衡 《西京賦》:“齊志 無忌 ,擬跡 田文 ?!?span id="xbwrbwc"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張范傳》:“今孤以土地之廣,士民之眾,欲徼福 齊桓 ,擬跡 高祖 ,何如?”周書·侯植傳:“愿公推誠王室,擬跡 伊 周 ,使國有 泰山 之安?!?br />(2).揣度足跡。 唐 駱賓王 《應(yīng)誥》:“夫至人之處世,擬跡而后投,隱心而后動(dòng)?!卑?,此謂行事之前先行揣度。
《漢語大詞典》:車跡(車跡)
見“ 車跡 ”。
亦作“車蹟”。 車輪的痕跡。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接輿妻:“門外車跡何其深也?!?span id="p466cmw" class="book">《世說新語·棲逸》“ 阮步兵 嘯,聞數(shù)百步”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阮籍 常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span id="pxzfagb" class="book">《晉書·阮籍傳》作“車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