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67,分38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拔跡
退跡
淪跡
穢跡
邁跡
不跡
示跡
綦跡
散跡
帝跡
考跡
巨跡
盛跡
寢跡
容跡
《國語辭典》:拔跡(拔跡)  拼音:bá jī
顯赫發(fā)達,超越眾人?!段倪x。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振景拔跡,顧邈同列?!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昂昂子敬,拔跡草萊。」
分類:顯位
《漢語大詞典》:退跡(退跡)
亦作“ 退跡 ”。
(1).謂改變行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世人絶跡……及 聃 退跡為柱下史,求天下服道之術(shù),四海名士,莫不爭至?!?br />(2).退歸;退居。 唐 柳宗元 《謚議貞元十五年正月日故銀青光祿大夫柳公從孫宗元謹(jǐn)上》:“奉上盡陪輔之志,退跡有推讓之高?!?宋 劉攽 《為馮參政久旱待罪又表》:“臣等雖復(fù)退跡于編氓,固亦蒙恩于鴻造。”
《國語辭典》:淪跡(淪跡)  拼音:lún jī
隱藏形跡。一般指隱居不仕?!稌x書。卷五六。列傳。江統(tǒng)》:「統(tǒng)竟淪跡下邑,窮觀勝地,會其心焉?!鼓铣?。顏延之〈五君詠〉詩五首之一:「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div>
《國語辭典》:穢跡(穢跡)  拼音:huì jī
丑惡而令人不齒的事跡?!陡;萑珪>砭?。編審部。編審馀論》:「穢跡彰聞,官箴大玷?!?/div>
分類:污濁行跡
《國語辭典》:邁跡(邁跡)  拼音:mài jī
無所攀附,而奮發(fā)自進?!稌?jīng)。蔡仲之命》:「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div>
《漢語大詞典》:不跡(不蹟)
不循法度。《詩·小雅·沔水》:“念彼不蹟,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毛 傳:“不蹟,不循道也?!?鄭玄 箋:“諸侯不循法度,妄興師出兵,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分類:循法法度
《韻府拾遺 陌韻》:示跡
北齊書文宣帝紀(jì):雖冥功妙實,藐絕言象,標(biāo)聲示跡,典禮宜宣。
《漢語大詞典》:綦跡(綦蹟)
亦作“ 綦跡 ”。亦作“ 綦蹟 ”。 足跡;蹤跡。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lián)句》:“袿熏霏霏在,綦跡微微呈。” 清 趙文哲 《摸魚子·過舊游處》詞:“雙鴛綦跡歸何處,回首鬱金堂北。”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邃宇華堂,悄無綦蹟,則幽陰襲人?!?/div>
分類:足跡蹤跡
《漢語大詞典》:散跡(散跡)
猶浪跡,行蹤無定。 宋 張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詞:“ 賀監(jiān) 猶狂,還散跡、千巖風(fēng)露?!?金 趙元 《村居夏日》詩:“官府不著名,散跡村落深?!?/div>
《漢語大詞典》:帝跡
帝王的功業(yè)。《文選·顏延之〈應(yīng)詔宴曲水作詩〉》:“帝跡懸衡,皇流共貫?!?李善 注:“《春秋合誠圖》曰:‘ 黃帝 有跡,必稽功務(wù)法?!?宋均 曰:‘跡,行跡。謂功績也?!?南朝 梁 任昉 《奉答敕示七夕詩啟》:“竊惟帝跡多緒,俯同不一?!?/div>
《漢語大詞典》:考跡(考跡)
亦作“ 考跡 ”。
(1).考核事跡。
(2).猶考訂。 章炳麟 《諸子學(xué)略說》:“不知今之經(jīng)典,古之官書,其用在考跡異同,而不在尋求義理。”
《漢語大詞典》:巨跡(巨跡)
亦作“巨蹟”。 神話傳說中的巨人足跡。事見史記·周本紀(jì):“ 姜原 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弊蛹?周 始祖 后稷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 后稷 生乎巨跡, 伊尹 生乎空桑?!?span id="u05pk0d"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皇靈降瑞,人神告徵” 裴松之 注引《獻帝傳》:“巨跡瑞應(yīng),皆為圣人興。” 宋 蘇舜欽 《符瑞》:“至於陳大電、大虹、巨跡……皆詭譎闊誕,其可羞也。”
見“ 巨跡 ”。
分類:巨人足跡
《漢語大詞典》:盛跡(盛跡)
(1).前人的盛大功業(yè)。 唐太宗 《詠司馬彪續(xù)漢志》:“前史殫妙詞,后昆沉雅思。書言揚盛跡,補闕興洪志?!?br />(2).猶勝境。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是亭也,僻介 閩 嶺,佳境罕到,不書所作,使盛跡鬱堙,是貽林澗之媿,故志之?!?/div>
《漢語大詞典》:寢跡(寢跡)
亦作“ 寢跡 ”。 隱藏行跡。指隱居。 晉 陶潛 《張長公》詩:“寢跡窮年,誰知斯意?!?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寢跡衡門下,邈興世相絶?!?/div>
《漢語大詞典》:容跡(容跡)
亦作“容蹟”。 猶存身;安身。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甘茂 曰:‘臣得罪於 秦 ,懼而遯逃,無所容跡?!?span id="tesx5sg" class="book">《文選·潘岳〈秋興賦〉》:“行投趾於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李善 注:“言人之行,投趾在乎容跡之地?!?宋 王安石 《謝范資政啟》:“某容跡海濱,被光臺照,童 烏 署第,夙荷于揄揚;立 鯉 聯(lián)榮,復(fù)深于契眷,幸當(dāng)棲芘,以處鈞成?!?清 吳偉業(yè) 《避亂》詩之四:“此方容跡便,止為過來稀。一自人爭避,溪山客易知?!?br />見“ 容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