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3—1068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隱之。博通經(jīng)學(xué),尤長《周易》、《太玄》,著《發(fā)隱》三篇。以道自裕,尊生養(yǎng)氣。蜀守以逸民薦,詔為州助教,不赴。仁宗嘉祐中賜號沖退居士。有《卦氣圖》等。
全宋文·卷四○八
章察(九九三——一○六八),字隱之,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博通經(jīng)學(xué),尤長《》、《太玄》。蜀守蔣堂、張方平、趙抃等咸以逸民薦,一賜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嘉祐中,賜號沖退處士。熙寧元年卒,年七十六。著《太玄經(jīng)講疏》四十六卷、《注》十四卷、《疏》三十卷、《發(fā)隱》一卷、《太玄圖》一卷、詩歌雜文二十卷。見呂陶《章察行狀》(《凈德集》卷二八),《宋史》卷四五八《隱逸傳》有傳。
蘇丕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州人。年少時一試禮部不中,即拂衣去,稱“此中最短英雄之氣”。筑室?水之濱,五十年不踐城市。歐陽修言于朝,賜號沖退居士。年八十余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湘陰人?;兆谡投赀M士。知灌陽縣,任未滿乞致仕,轉(zhuǎn)承仕郎歸里,杜門讀書,自號永退居士??な乇僦粦?yīng)。
全宋詩
李申之(?~一二一七?),官統(tǒng)制。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宋金盱眙之役中被俘,不屈死。事見《歸潛志》卷八。今錄詩二首。
《漢語大詞典》:遁尾
亦作“遯尾”。 語出易·遯:“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zāi)也?’” 朱熹 本義:“遯而在后,尾之象,危之道也。占者不可以有所往,但晦處靜俟,可免災(zāi)耳?!焙笠蛞灾竿司右源龝r機。 明 彭士望《冬心》詩:“吾儕久閒居,遯尾牽柔情。愛翫窮愁中,繭縛絲縈縈。”
《國語辭典》:紳衿(紳衿)  拼音:shēn jīn
地方上退休的官員和士子。泛稱地方上有聲望的人?!度辶滞馐贰返谒陌嘶兀骸戈H縣紳衿,都穿著公服,步行了送。」也稱為「紳士」。
《漢語大詞典》:窮退(窮退)
猶隱退。謂退居鄉(xiāng)里。后漢書·周黃徐姜等傳贊:“悽悽碩人,陵阿窮退。” 李賢 注:“言賢者退而窮處。” 唐 白居易 《詠懷》:“故雖窮退日,而無戚戚顏?!?/div>
《國語辭典》:九老會(九老會)  拼音:jiǔ lǎo huì
宋朝李昉年老罷相,居京師,慕白居易與八位老人一同宴游之舉,與張好問、李運、宋琪、武允成、贊寧、魏丕、楊徽之、朱昂宴集,稱為「九老會」。見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二。至道九老》。
《漢語大詞典》:九老圖(九老圖)
唐 白居易 與 胡杲 、 吉皎 、 劉真 、 鄭據(jù) 、 盧貞 、 張渾 年老退居 洛陽 ,曾作尚齒之會,并各賦詩記其事。時為 會昌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其年夏, 李元爽 及僧 如滿 亦告老歸 洛 ,因作九老尚齒之會,并書姓名、年齒,繪其形貌,題為九老圖。后傳世姓名不一。見 唐 白居易 《九老圖詩序》唐詩紀事卷四九。后因以“九老圖”為告老還鄉(xiāng)者聚會之典。 元 劉從益 《送儀提點西歸》詩:“自斷平生不問天,拂衣歸去任吾年。五侯鯖飽無多味,九老圖成又一傳。”
分類:白居易
《漢語大詞典》:避第
謂避仕宦之途而退居家中。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芳 ( 胡芳 )曰:‘ 威明 ( 皇甫規(guī) )欲避第仕涂,故激發(fā)我耳。’” 李賢 注:“言欲歸第避仕宦之涂也。”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 規(guī) 為人多意筭,自以連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數(shù)上病,不見聽?!币徽f當(dāng)作“避弟”。參見“ 避弟 ”。
《漢語大詞典》:避弟
謂兄避位而使辟召其弟。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過譽·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guī)威明》:“度遼將軍 安定 皇甫規(guī) 威明 連在大位,欲退避弟,數(shù)上病,不見聽?!?王利器 校注:“《拾補》云: 范 書譌‘第’,注亦謬解,依此書作‘弟’為是。 錢大昕 曰:‘避弟,謂己避位,而弟得辟召也?!鳌堋??!?/div>
分類:辟召
《國語辭典》:退思補過(退思補過)  拼音:tuì sī bǔ guò
退居自思,彌補過錯?!妒酚?。卷六二。管晏傳。太史公曰》:「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
《國語辭典》:草茅之臣  拼音:cǎo máo zhī chén
退居鄉(xiāng)野而不做官的人。《儀禮。士相見禮》:「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