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識曲(識曲)
謂通曉音樂。《文選·古詩〈今日良宴會〉》:“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呂延濟 注:“識曲,謂知音人聽其真妙之聲?!?明 楊慎 《泛舟浣花東阜狷齋同賦》詩:“雙魚六馬慣識曲,青蛉白鷗皆忘機?!?清 黃景仁 《十四夜歌宴》詩:“識曲羣公敢多讓,不妨明日有狂名?!?/div>
分類:通曉音樂
《漢語大詞典》:諳曉(諳曉)
熟悉通曉。陳書·宗元饒傳:“ 元饒 性公平,善持法,諳曉故事,明練治體?!?span id="psma9mz"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三·田汝成》:“ 汝成 博學工古文,尤善敘述。歷官西南,諳曉先朝遺事,撰炎徼紀聞?!?嚴復 《譯〈天演論〉自序》:“欲考一國之文字語言,而能見其理極,非諳曉數國之言語文字者不能也?!?/div>
分類:熟悉通曉
《漢語大詞典》:達本(達本)
謂通曉天理、人心等本源。 唐 宋之問 《浣紗篇贈陸上人》:“自昔專嬌愛,襲玩唯矜奢。達本知空寂,棄彼猶泥沙?!?宋 王安石 《寓言》詩之三:“未能達本且歸根,真照無知豈待言?!?明 李贄 《答鄧子陽書》:“於倫物上加明察,則可以達本而識真源?!?/div>
《漢語大詞典》:通物
謂通曉物理人情。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宋 葉適 《沈元誠墓志銘》:“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應事以理?!?/div>
《漢語大詞典》:達幽(達幽)
通曉幽玄之理;到達精微的境界。 漢 陸賈 新語·術事:“登高及遠,達幽洞冥?!?晉 楊泉 《物理論》:“原疾疹之輕重,而量藥劑之多少,貫微達幽,不失細微,如是乃為良醫(yī)?!?唐 王太真 《鍾期聽琴賦》:“愔愔泠泠,窮微達幽,一偶 鐘生 之聽,妙極而不周。”
《國語辭典》:通解  拼音:tōng jiě
通達理解。《北齊書。卷四四。儒林傳。馮偉傳》:「少從李寶鼎游學,李重其聰敏,恒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埂缎绿茣?。卷一八四。楊收傳》:「疏眉目,寡言笑,博學彊記,至它藝無不通解?!?/div>
《漢語大詞典》:曉了(曉了)
通曉,明了。《弘明集·正誣論》:“曉了本際,暢三世空。故能解生死之虛,外無為之場耳?!?唐 賈島 《送僧》詩:“曉了《蓮經》義,堪任寶蓋迎。”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於歷法粗率,且未曉了,出語便成差異。”
分類:通曉明了
《漢語大詞典》:全通
(1).全部通曉。新唐書·選舉志上:“凡明法,試律七條,令三條,全通為甲第?!?br />(2).完全暢通。如:這條鐵路線全通了。
分類:通曉暢通
《國語辭典》:達權(達權)  拼音:dá quán
通曉權宜,隨機應付?!端问?。卷三七三。洪皓傳》:「事聞,上語輔臣曰:『不謂書生能臨事達權?!惶剡w敷文閣待制。」
《漢語大詞典》:洞冥
(1).洞察昏暗之處。比喻目光銳利,看得深遠。 漢 陸賈 新語·術事:“登高及遠,達幽洞冥。”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文成 作師,通幽洞冥…… 武關 是闢, 鴻門 是寧?!?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2602' target='_blank'>《隋書·音樂志中》:“韜光戢耀,貫幽洞冥。”
(2).通曉鬼神之道。晉書·藝術傳論:“ 什 ( 鳩摩羅什 )既兆見星象, 澄 ( 佛圖澄 )乃驅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闡教?!?br />(3).指幽深之處。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懷重規(guī)於絳宮,潛九光於洞冥?!?br />(4).志怪小說集洞冥記的省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夫荒唐之詞,發(fā)端於 漆園 ,怪誕之説,濫觴乎《洞冥》?!?/div>
《漢語大詞典》:達變(達變)
通曉事物的變化并能適應之。 晉 陸機 《文賦》:“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一:“今人學道,號超脫非常,一旦於死生之際,未必能達變。” 清 王韜 《越南通商御侮說》:“蓋事貴因時而達變,道在取法以自強?!?/div>
《國語辭典》:洞貫(洞貫)  拼音:dòng guàn
洞悉通貫,明白清楚。《朱子全書。卷六。學六。讀書法》:「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看來看去,直待無可看,方換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貫。」
《漢語大詞典》:化通
通曉自然變化的妙道。《淮南子·道應訓》:“ 顏回 曰:‘隳支體,黜聰明。離形去知,洞於化通,是謂坐忘?!?/div>
《漢語大詞典》:達學(達學)
通曉各種學問。《后漢書·班固傳上》:“ 弘農 功曹史 殷肅 ,達學洽聞,才能絶倫?!?晉 葛洪 抱樸子·黃白:“前 廬江 太守 華令思 ,高才達學,洽聞之士也?!?唐 王勃 《山亭興序》:“雄談逸辯,吐滿腹之精神;達學奇才,抱填胸之文籍?!?/div>
《國語辭典》:隔膜  拼音:gé mó
1.情意不相通。如:「關于這件事,他們彼此隔膜,難解心結?!埂豆賵霈F形記》第四三回:「區(qū)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這些同寅,素來隔膜?!?br />2.比喻不通曉、不了解的狀況。如:「這方面的知識,對我如隔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