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6,分1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行船
今本
海行
通舟
成說
時服
公路
達理
通禮
驛道
通門
御道
達禮
渡橋
漢隸
《國語辭典》:行船  拼音:xíng chuán
1.駕駛船只?!赌鲜?。卷一六。王鎮(zhèn)惡傳》:「溯渭而進,艦外不見有行船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兩岸人家都點上了燈火,行船的人往來不絕?!?br />2.通行船只?!妒酚洝>硪灰涣?。西南夷傳》:「江廣百馀步,足以行船?!?/div>
《漢語大詞典》:今本
指當前通行的書籍版本。與“古本”相對。
《國語辭典》:海行  拼音:hǎi xíng
1.天下通行。宋。趙升《朝野類要。卷四。法令》:「勒令格式,謂之海行,蓋天下可行之義也?!?br />2.航海的通稱。唐。孟浩然宿天臺桐柏觀〉詩:「海行信風帆,夕宿逗云島?!?/div>
《漢語大詞典》:通舟
通行船只。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詩》:“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span id="p1r6gjg" class="book">《宋史·河渠志三》:“ 佑 請疏其兩端,皆可通舟?!?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門 ,潮至通舟,潮退擱淺。”
《國語辭典》:成說(成說)  拼音:chéng shuō
1.約定、盟約?!对娊?jīng)。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br />2.通行的說法?!缎绿茣>矶稹?。儒學傳下。啖助傳。贊曰》:「徒令后生穿鑿詭辨,詬前人,舍成說,而自為紛紛。」
3.已成的論著、學說?!对?。卷一九○。儒學傳二。牟應龍傳》:「于諸經(jīng)皆有成說,惟五經(jīng)音考盛行于世。」
《漢語大詞典》:時服(時服)
(1).當時通行的服裝。禮記·檀弓下:“往而權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斂以時服?!?鄭玄 注:“以時行之服,不改制節(jié)?!?br />(2).時興的服裝。 晉 陸機 《招隱》詩:“嘉卉獻時服,靈術進朝飡。” 唐 張籍 《酬浙東元尚書見寄綾素》詩:“便令裁制為時服,頓覺光榮上病身?!?/div>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國道、省道、縣道、鄉(xiāng)道及專用公路等供車輛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動,公然進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span id="d1tgdpv"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習,爭弄權柄,交通請託,賄賂公行?!?span id="tl1vff1" class="book">《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如今果是 楊國忠 為相,賄賂公行,不知埋沒了多少高才絶學?!?br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車行列事。《詩·魏風·汾沮洳》:“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毛 傳:“公行,從公之行也?!?鄭玄 箋:“從公之行者,主君兵車之行列?!?span id="x61ak1c" class="book">《左傳·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以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為餘子;其庶子為公行。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杜預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眳⒁姟?公路 ”。
(2).鴉片戰(zhàn)爭前 廣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會組織。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創(chuàng)設,次年解散,后屢設屢廢。設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擔官府差科,消除內(nèi)部競爭,規(guī)定進出口貨市價,分配各行業(yè)務,約束外商活動,經(jīng)辦中外交涉事項和解決同業(yè)困難。《南京條約》簽訂后,公行取消。
(3).復姓。 戰(zhàn)國 齊 有 公行子 。見《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達理(達理)  拼音:dá lǐ
通達事理。如:「他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想必不會在這點小事上故意刁難?!埂逗鬂h書。卷五六。張王種陳列傳。種皓》:「伏見故處士種岱,淳和達理,耽悅詩書,富貴不能回其慮,萬物不能擾其心?!埂度龂萘x》第二九回:「公等皆讀書人,何不達理?」
《國語辭典》:通禮(通禮)  拼音:tōng lǐ
1.通行的禮節(jié)?!稘h書。卷二五。郊祀志下》:「蓋聞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br />2.一種古代風俗。每逢初一、十五這兩天,親姻之間彼此送禮應酬、互相問候。
3.記述一代通行典禮的書,由國家編訂頒行?!杜f五代史。卷一一八。周書。世宗本紀》:「十一月丁未朔,詔翰林學士竇儼,集文學之士,撰集大周通禮、大周正樂。」
《漢語大詞典》:驛道(驛道)
我國古代為傳車、驛馬通行的大道,沿途設置驛站。后漢書·劉昆傳:“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災,行旅不通, 昆 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度 河 ?!?span id="fznnrvf" class="book">《宋書·柳元景傳》:“會蠻垂至,乃使驛道為備,潛出其后?!?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三:“州圖領 同谷 ,驛道出流沙?!?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jié):“ 唐太宗 接受諸部酋長所上‘天可汗’的尊號,并允許在 回紇 以南, 突厥 以北開一條大驛道,分設六十八驛,各驛有馬及酒肉供往來貢使,稱為‘參天可汗道’?!?/div>
《漢語大詞典》:通門(通門)
(1).通行的大門。 漢 班固 《西都賦》:“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 晉 左思 《蜀都賦》:“闢二九之通門,畫方軌之廣涂?!?br />(2).顯達之門,權貴之家。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州郡辟請,未嘗答命,往來京師,委質通門?!?br />(3).猶同門。謂同出一師門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薦主同咨:“二十年來,同咨之好,更勝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門之敬亦加嚴?!?明 沈德符 野獲編·士人·金華名士:“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舉孝廉,乃翁與先大父己未同籍,因得與稱通門,其名噪一時?!?/div>
《國語辭典》:御道  拼音:yù dào
皇帝車駕所走的道路?!逗鬂h書。卷三三。虞延傳》:「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洛陽伽藍記。卷一。景林寺》:「景林寺在開陽門內(nèi)御道東。」
《漢語大詞典》:達禮(達禮)
(1).通行的禮儀。禮記·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達禮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韓詩外傳》卷四:“《韶》用干戚,非至樂也; 舜 兼二女,非達禮也?!?唐 皮日休 《讀〈韓詩外傳〉》:“如以 舜 兼二女,非達禮也,則 堯 之世,其禮未定,不當責也又宜矣?!?宋 宋祁 《郭稹不應為嫁母持服議》:“故三年之喪,雖天下達禮,至於情文相稱,必降殺從宜。”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風》《雅》、《頌》謂之達樂,燕、享、祀謂之達禮?!?br />(2).具備。禮記·樂記:“孰亨而祀,非達禮也?!?鄭玄 注:“達,具也。”
(3).通曉禮義。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 賀生 達禮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亞?!?李善 注:“《晉中興書》曰:‘ 賀循 ,字 彥先 ,博覽羣書,尤明三。’”
(4).懂得禮節(jié)、禮貌。 明 馮夢龍 《萬事足·見子生嗔》:“我與你一向相敬如賓,以為你知書達禮之人也?!?明 馮夢龍 《人獸關·俞公訓女》:“達禮知書,秉 伯姬 之雅操;填詞染翰,追 班氏 之才華?!?/div>
《漢語大詞典》:渡橋
臨時架在河上供通行的橋。例如:架設渡橋。
《國語辭典》:漢隸(漢隸)  拼音:hàn lì
1.泛指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
2.專指東漢時,字形如八字分布,筆勢富含變化的隸書。此名稱為區(qū)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也稱為「八分」。
《國語辭典》:隸書(隸書)  拼音:lì shū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chuàng)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