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動身出發(fā)?!端疂G傳》第五回:「提了禪杖,作別了客店主人并鐵匠,行程上路?!埂队魇烂餮浴>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這二月天氣,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時?」
2.死亡?!缎咽篮阊?。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老厭物是直性的人,聽得了恁樣話,自然逼他上路。去了這個禍根,還有甚人來分得我家的東西!」
3.大路?!稘h書。卷五一。枚乘傳》:「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固?。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br />4.領(lǐng)會、了解。如:「這人真笨!解釋了半天他還不上路!」
《漢語大詞典》:三衢
指今 浙江 衢縣 。因縣境有 三衢山 ,故稱。 唐 羅隱 《寄三衢孫員外》詩:“ 小敷 文伯見何時,南望 三衢 渴復(fù)饑?!?宋 楊萬里 《過安仁市得風(fēng)掛帆》詩:“何人道是 三衢 遠(yuǎn),掛起東風(fēng)十幅蒲?!?span id="cxezy4t"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昔 宋 時 三衢 守 宋 產(chǎn)瞻 以書答狀元 留夢炎 ?!?清 吳偉業(yè) 《高涼司馬行》:“ 三衢 橘柚 廣州 柑,夢繞江南與海南?!?br />泛指通衢。三,言其多。管子·輕重甲:“昔者 桀 之時,女樂三萬人,晨噪於端門,樂聞於三衢,是無不服文繡衣裳者?!?/div>
《漢語大詞典》:通街
猶通衢。 南朝 齊 王融 《長歌引》:“翠柳陰通街,朱闕臨高城。”
分類:通衢
《漢語大詞典》:沖途(衝途)
猶通衢;大路。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安公子 ﹞ 淮 上一來一往走了一遭,也不過領(lǐng)略些衝途市井的風(fēng)土人情,長得了甚的心胸見識?!?/div>
分類:通衢大路
《漢語大詞典》:八沖(八衝)
(1).泛指要沖之地。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雍 益 二州,順流而東; 青 徐 戰(zhàn)士,列江而西: 荊 、 揚(yáng) 、 兗 、 豫 ,爭驅(qū)八衝;征東甲卒,虎步 秣陵 。”
(2).指通衢。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擲火萬里流鈴八沖:“‘?dāng)S火萬里’,亦用《度人經(jīng)》‘?dāng)S火萬里流鈴八衝’之語。”
分類:通衢要沖
《國語辭典》:上道  拼音:shàng dào
1.玄妙之道。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四。運(yùn)象篇》:「昔未受上道之前,有欲索側(cè)人意,有稱說堪陶獎?wù)撸茈[書之后,此計都冥也?!?br />2.啟程、出發(fā)?!段倪x。李密。陳情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br />3.知情、識趣。如:「還是小吳最上道!班上有任何活動一概參加。」
《漢語大詞典》:衢尊
亦作“ 衢樽 ”。亦作“ 衢罇 ”。 謂設(shè)酒通衢,行人自飲。《淮南子·繆稱訓(xùn)》:“圣人之道,猶中衢而致尊邪: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高誘 注:“道,六通謂之衢。尊,酒器也?!?莊逵吉 注:“‘六通’應(yīng)作‘四通’,字之誤也。”后遂以“衢尊”為喻仁政的典實(shí)。晉書·刑法志:“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將以屏除災(zāi)害,引導(dǎo)休和,擬陽秋之成化,若 堯 舜 之為心也?!?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我皇誕圣,應(yīng)此家慶。道主衢罇,神凝懸鏡?!?前蜀 貫休 《上孫使君》詩:“具瞻從密勿,旦夕調(diào)鼎鼐,為君整衢尊,為君戢蕃塞?!?康有為 《六哀詩》之一:“奇功動日月,衢尊共斟酌?!?/div>
分類:通衢行人
《漢語大詞典》:市衢
城市通衢;街市。 宋 蘇舜欽 《和鄰幾登緐臺塔》詩:“我來歷初級,穰穰瞰市衢,車馬盡螻螘,大河乃污渠?!?清 昭梿 嘯亭雜錄·宗室詩人:“﹝ 永忠 ﹞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div>
《漢語大詞典》:三條路(三條路)
都城的三條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后漢書·班固傳:“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李賢 注:“《周禮》:‘國方九里,旁三門?!块T有大路,故曰三條?!?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詩:“春發(fā)三條路,酺開百戲場?!?唐 劉禹錫 《酬鄭州權(quán)舍人見寄二十韻》:“憶昔三條路,居隣數(shù)仞墻?!币嗍∽鳌?三條 ”。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三條不遠(yuǎn),五達(dá)非難?!?唐 劉禹錫 《洛下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詩:“鳳樓南面控三條,拜表郎官早渡橋?!?明 楊慎 《垂柳篇》:“千門萬戶旌旗色,九陌三條雨露姿?!?/div>
《漢語大詞典》:大術(shù)(大術(shù))
(1).治國之術(shù)。呂氏春秋·不屈:“當(dāng) 惠王 之時,五十戰(zhàn)而二十?dāng)?,所殺者不可勝?shù),大將、愛子有禽者也。大術(shù)之愚,為天下笑?!?陳奇猷 校釋:“術(shù)即法術(shù),蓋指為治之道。”
(2).城中的大路;通衢。 漢 劉向 說苑·權(quán)謀:“ 田子顏 自大術(shù)至乎 平陵 城下,見人子問其父,見人父問其子。” 元 虞集 《記夢》詩:“因之命肩輿,出門聊有適。大術(shù)何舒舒,白鶴從數(shù)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