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五代時女道士。少明慧,有姿色。善書畫,能詩。自稱“天自在山人”,又自稱“比大先生”。南唐李璟保大中入宮,璟號之曰先生。雅通黃白之術(sh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0
【介紹】:
宋道士。自言百歲,善服氣,不憚寒暑,往往不食;或縱酒,游市塵間,能啖肉至數(shù)斤。始居嵩山紫虛觀,后徙濟源奉仙觀。真宗景德二年召赴闕,賜號宗玄大師。未幾,求還舊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2
【介紹】:
宋道士。陜州閿鄉(xiāng)人,字又玄,自稱羅山太乙洞主。所居承天觀,即唐軒游宮,有唐玄宗詩石及所書《道德經(jīng)》二碑。自言年百余歲,善辟谷長嘯。太宗召至京師,懇求歸本觀。真宗立,召對,多以修身慎行為說。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陰,作詩賜之,詔為修道院,蠲其田租。次年春,作遺表,遣弟子詣闕獻(xiàn)龜鶴,己則燃香端坐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太平繁昌人。本名王九。家以鬻茗為業(yè)。年十三得疾,父抱詣青華觀,許為道士。夢中有人授以辟谷之法,及覺,遂不食,神氣清爽,惟食生果飲清泉。嘗作《玄道歌》,言修煉之要。太宗召赴闕,賜道士服,改名自然,月余遣還。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召至闕下,賜紫衣,以母老求還侍養(yǎng)。
全宋詩趙自然,本名王九,繁昌(今屬安徽)人。年十三,為道士。太宗嘗召赴闕,為改名。遣還,住青華觀。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復(fù)召至闕下,以母老得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一有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全唐詩》收詩1首,小傳云為“池州鳳凰山道士”,并記其夢陰真君事。按趙自然,本名王九,太平州繁昌(今安徽繁昌)人。13歲入青華觀為道士。傳云嘗夢見陰真君,與其柏葉一枝,食后,遂絕粒不食。知州王洞奏上其事。宋太宗召其赴闕,親問之,為改名自然。后放歸。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復(fù)召至闕下,不久以母老求還。事跡詳《宋史》本傳。《全唐詩》收作唐人,系沿《萬首唐人絕句》卷九九之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道士。虔州贛縣人。相傳遇異人得一寶鏡,懸鏡而臥,能神游洞天海岳。嘗憶所游模寫為圖,并題詠之。仁宗皇祐間進(jìn)上,賜號洞淵大師沖妙先生。
全宋詩李思聰,號洞淵大師,處州祥符宮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賜號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極圖》。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李思聰,贛縣(今江西贛州)人,虔州祥符宮道士?;实v初,獻(xiàn)上《玉清璇極》等圖,賜號洞淵大師。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極圖》,賜號玄妙先生。著有《道門三界詠》三卷,《洞淵集》九卷(存)。見《宋會要輯稿》崇儒六之三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藝文志》四,正統(tǒng)《道藏》和字號,嘉靖《贛州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道士。字太虛,號真靖,自稱碧虛子。謂游天臺遇鴻濛先生張無夢授秘術(shù),神宗聞其名,召對天章閣,命設(shè)羅天大醮,累遷至右街副道篆,賜號真人。乞歸廬山,行李百擔(dān)皆經(jīng)史。讀書至老不倦,詩書畫皆清婉可喜。卒年七十。著有《四升經(jīng)集注》等。
全宋詩陳景元(一○三○—一○九九),字太虛,道士,自稱碧虛子,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神宗召對天章閣,賜號真靖。授右街副道箓。熙寧六年(一○七三)為太一宮主(《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賜號真人。哲宗元符二年乞歸廬山,卒,年七十。事見《宣和書譜》卷六。
全宋文·卷一五二九陳景元(一○二五——一○九四),道士,字太虛,自稱碧虛子,賜號真靖大師。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自幼學(xué)道,弱冠棄家,游歷經(jīng)三十年。神宗聞其名,召對天章閣,累遷至右街副道箓,賜號真人。后乞歸廬山,晚年棲茅山。紹圣元年卒,年七十。好讀書,至老不倦,所藏內(nèi)外書數(shù)千卷,皆素所校正,詩書畫皆清婉可喜。著有《道德真經(jīng)藏室纂微》、《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西升經(jīng)集注》、《大洞真經(jīng)玉訣音義》、《度人經(jīng)集注》等多種,俱收入《正統(tǒng)道藏》。事跡見《宣和畫譜》卷六,薛致玄《述道德真經(jīng)藏室纂微開題科文疏》(《道藏》難字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泰州海陵人。道士。少孤,役于天慶觀。仁宗嘉祐間,天臺道士余元吉來游,示惡疾,守信事之無倦。相傳于溺器得丹砂餌之,從此常放言笑歌,或數(shù)日不食,日誦《度人經(jīng)》,為人說禍福。發(fā)運使蔣之奇以經(jīng)中有“神公受命”句,呼為“神公”,人遂以神翁目之?;兆跁r召至京師,以賓禮待,賜號“虛靜沖和先生”。卒年七十六。賜大中大夫。弟子苗希頤裒次其事,編成《徐神公語錄》。
全宋詩徐守信(一○三三~一一○八),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年十九入天慶觀為道士,發(fā)運使蔣之奇以神翁呼之。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賜號虛靜沖和先生。大觀二年卒,年七十六,賜大中大夫。事見宋苗希頤《徐神公語錄》。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號支離子。入九龍觀為道士。神宗熙寧中召至京師,典太乙宮事。病卒,年四十二。有《支離集》、《竹堂集》。
全宋詩黃希旦(一○三三~一○七四),字姬仲(清光緒《邵武府志》卷三○),號支離子,邵武(今屬福建)人。九龍觀道士。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召至京師,后二年逝于太乙宮,年四十二。有《支離子詩集》一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a target='_blank'>宋詩紀(jì)事》卷九○引其詩出《竹堂集》,或為其文集,今未見,且不見著錄。事見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七○。今錄詩三十八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陸惟忠(一○四八~一○九七),字子厚,眉山(今屬四川)人。道士。曾與蘇軾交游。哲宗紹圣四年卒,年五十。事見《東坡全集》卷八九《陸道士墓志銘》。
全宋文·卷二○二七子厚(失其姓氏),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居毗陵(今江蘇武進(jìn)),仁宗、英宗時在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道士。字子中?;兆谛椭袨闆_虛大夫、蕊珠殿侍宸。能詩善文,精通道藏儒典,擅畫神仙故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道士。河?xùn)|人,徙居洛陽,字勝之?;兆谛蜁r為紫虛大夫、凝神殿校籍,賜號“妙應(yīng)”。喜讀老莊書,工詩文。善畫神仙故事,尤精人物肖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人,字可久。年十二能詩,父攜之見熊彥詩,賦漁父詞,彥詩亦贈以詩,且曰:“此子富貴中留不住?!焙蠊麨榻玫乐?,往來西山。
全宋詩連久道,字可久。道士。年十二能詩,其父攜見熊曲肱(彥詩,宣和六年進(jìn)士),賦《漁父詞》。事見《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卷六。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道士。住驪山。仁宗嘗召見,賜號凝真大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康人。與巨然同時,工畫佛道鬼神,山水師董源。
人物簡介
全宋詩葉師文,號梅溪道士(影印《詩淵》冊三頁二二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