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3,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寶鼎
入道
道長
爐火
道君
訪道
道院
種桃
女真
僧道
曲生
寺觀
中洲
道情
靈蹤
《國語辭典》:寶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為古代的炊器,后作為政權的象徵,故稱為「寶鼎」。《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2.漢郊祀歌曲?!稘h書。卷六。武帝紀》:「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br />3.三國時吳國孫皓的年號(西元266~269)。
《國語辭典》:入道  拼音:rù dào
1.領悟真理。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則之三》:「此樂非但忘貧,兼可入道。」
2.出家,皈依宗教?!堵尻栙に{記。卷三。城南高陽王寺》:「及雍薨后,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div>
《國語辭典》:道長(道長)  拼音:dào zhǎng
對修道者的敬稱。如:「道長今日到此,不知有何貴干?」
分類:道士敬稱
《國語辭典》:爐火(爐火)  拼音:lú huǒ
1.爐子里的火。唐。羅鄴 冬夕江上言事詩五首之二:「數(shù)星昨夜寒爐火,一陣誰家臘甕香?!?br />2.道家指煉丹汞之術。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一。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氣之道,后合爐火大丹,服之得道。」
《國語辭典》:道君  拼音:dào jūn
地位尊貴的成道之人?!队讓W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為道教之宗?!?/div>
《漢語大詞典》:訪道(訪道)
(1).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diào)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宋史·王巖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br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span id="kose0sg"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span id="swyomyw" class="book">《〈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yè),還想訪道求仙?!?/div>
《國語辭典》:道院  拼音:dào yuàn
道士所居的道觀?!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不分鄉(xiāng)村市井道院僧房,俱要走到,必有下落?!?/div>
《分類字錦》:種桃(種桃)
劉禹錫再游元都觀詩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司空曙 遇谷口道士詩 自說名因石,誰逢手種桃。
分類:種桃道士
《國語辭典》:女真  拼音:nǚ zhēn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為滿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籠統(tǒng)的稱呼,如周時稱為「肅慎」。漢、三國、晉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靺鞨」,五代時始稱「女真」。居混同江兩岸,江南者為熟女真,江北者為生女真。后屬遼,因避遼主耶律真宗諱,改稱為「女直」。生女真部長完顏阿骨打叛遼自立,建國號為金。滅遼貢宋,統(tǒng)治中國淮河以北之地,與南宋對峙,勢稱全盛,后為蒙古所滅。其后女真人在東北生聚。明代后期,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極改號為清,將女真改稱為「滿清」。西元一六四四年入關,不久統(tǒng)一全國。也稱為「女貞」、「盧貞」、「稷慎」、「息慎」。
《國語辭典》:僧道  拼音:sēng dào
僧徒與道士?!端问贰>硭亩?。道學傳三。朱熹傳》:「日與講說圣賢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婦之為僧道者?!埂都t樓夢》第七○回:「賈璉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斷做佛事?!?/div>
《國語辭典》:曲生(麴生)  拼音:qú shēng
酒。宋。蘇軾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詩二首之二:「欲從元放覓拄杖,忽有曲生來坐隅?!顾?。陸游初春懷成都〉詩:「病來幾與曲生絕,禪榻茶煙雙鬢絲。」也稱為「曲秀才」。
《漢語大詞典》:寺觀(寺觀)
佛寺和道觀。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觀。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序》:“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唐 韓愈 《論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創(chuàng)立寺觀?!?清 陳文述 《粥廠》詩:“城闉路康莊,寺觀地平敞。”
《漢語大詞典》:中洲
(1).洲中。《楚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王逸 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唐 李白 《搗衣篇》:“萬里 交河 水北流,愿為雙鳥泛中洲?!?清 顧炎武 《金山》詩:“黃旗亙 長江 ,戰(zhàn)鼓出中洲?!?br />(2).海中仙島,借稱道士所居。 唐 李頎 《送暨道士還玉清觀》詩:“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聞。”
《國語辭典》:道情  拼音:dào qíng
1.道德的情操。南朝宋。謝靈運述祖德〉詩:「拯溺由道情,龕暴資神理?!?br />2.一種以唱為主的說唱藝術。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揚出世思想,警醒頑俗。后來也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肚迤缴教迷挶?。張子房慕道記》:「行至半山,忽見張良漁鼓簡子,口唱道情?!乖?。周密《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后苑小廝兒三十人,打息氣唱道情?!?/div>
《漢語大詞典》:靈蹤(靈蹤)
(1).指佛的莊嚴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由是 鹿園 層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靈蹤於顯晦?!?五代 齊己 《題玉泉寺》詩:“勝景飽於閒采拾,靈蹤銷得正思量,時移兩板成塵跡,猶掛吾師舊影堂?!?br />(2).指神靈。 劉師培 文說·宗騷:“ 荊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賦,《山鬼》名篇,仰古賢於 彭咸 ,弔靈蹤於 河伯 ?!?br />(3).指僧道的足跡。 唐 孟郊 《送蕭煉師入四明山》詩:“靜言不語俗,靈蹤時步天。” 南唐 李中 《贈東林白大師》詩:“ 虎溪 久駐靈蹤,禪外詩魔尚濃?!?br />(4).借指僧道足跡所履之處。 唐 陸龜蒙 《寄茅山何威儀》詩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華 ,靈蹤今盡屬 何 家。”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蹤紀真籙?!?br />(5).猶墨寶。寶貴的墨跡。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伊人秉茲圖,顧眄擇所從,而我何為者,開顏捧靈蹤?!?br />(6).敬稱道士的手跡。 清 厲鶚 《次韻顧丈月田以羅浮竹葉符見贈》:“淋漓太平符,糾繆龍蛇繞,至今留靈蹤,葉葉出意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