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3,分3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尊師
道尊
青童
黃頭
綠章
真訣
道藝
六甲
黃衣
緇黃
道流
靈丹
律師
銅符
道冠
《國語辭典》:尊師(尊師)  拼音:zūn shī
1.尊崇師長?!抖Y記。學(xué)記》:「大學(xué)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鼓铣?。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聿尚登學(xué),嚴道尊師。」
2.對他人之師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尊師今在何處?此位又是何人?」《聊齋志異。卷五。武技》:「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
3.對道士的尊稱。唐。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三首之一:「松間白發(fā)黃尊師,童子燒香禹步時?!固?。齊己 經(jīng)吳平觀詩:「老鶴心何待,尊師鬢已乾?!?/div>
《國語辭典》:道尊  拼音:dào zūn
尊稱有學(xué)問的長者。《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位王道尊卻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獲得他甚緊?!?/div>
《漢語大詞典》:青童
(1).神話傳說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燭飇飛輪之車至此,其跡存焉?!?span id="kw2q7l7"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傳·大茅君》:“ 漢 元壽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諸 青童 并從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為修煉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箓臨別留贈》詩:“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br />(3).即 青童君 。 唐 顧況 《短歌行》之六:“ 軒轅 弓箭無人識, 東海 青童 寄消息?!?唐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步網(wǎng)繞碧落,倚樹招 青童 ?!?王琦 注:“《真靈位業(yè)圖》:‘ 龔仲陽 、 幼陽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宋 蘇軾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戲作此數(shù)句》詩:“喜我歸有期,舉酒屬 青童 ?!?王十朋 注引 趙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陳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賦贈》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間只等閒?!眳⒁姟?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鵠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與香囊。” 清 鄭燮 《止足》詩:“閨中少婦,好樂無猜;花下青童,慧黠適懷。” 續(xù)范亭 《總部觀平劇》詩:“豐衣足食好榜樣,兩個青童四百磅?!?/div>
《漢語大詞典》:青童君
亦稱“ 青童大君 ”。 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 東海 。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三:“ 青童大君 云:‘欲植滅度根,當(dāng)拔生死栽。’”《〈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序》:“《黃庭內(nèi)經(jīng)》一名《東華玉篇》” 務(wù)成子 注:“東華者,方諸宮名也, 東海 青童君 所居也?!?/div>
分類:仙人
《漢語大詞典》:黃頭(黃頭)
(1).指水軍。漢書·枚乘傳:“ 漢 知 吳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黃頭循 江 而下?!?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羽林黃頭郎,習(xí)水戰(zhàn)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元帝紀》:“羽林黃頭之士,虎賁緹騎之夫,叱咤則風(fēng)云興起,鼓動則 嵩 華 倒拔?!眳⒁姟?黃頭郎 ”。
(2).船夫。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命黃頭之千奴,卷 震澤 而與俱還。” 明 李東陽 《蔣御醫(yī)黃頭月桂圖》詩:“君不見,江花欲落江水深,憑仗黃頭過江去?!?清 厲鶚 《湖船錄·浮海檻》:“ 黃貞父 儀部,用巨竹為泭,浮湖中……兩黃頭刺之而行?!眳⒁姟?黃頭郎 ”。
(3).童仆。 唐 戎昱 《贈別張駙馬》詩:“華堂金屋別賜人,細眼黃頭總何在?”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 唐 薛漁思 《河?xùn)|記·獨孤遐叔》:“復(fù)有公子女郎共十?dāng)?shù)輩,青衣黃頭亦十?dāng)?shù)人,步月徐來,言笑宴宴?!?br />(4).指年輕人。 唐 陳子昂 《堂弟孜墓志銘》:“黃頭之子白服人,嗟爾黃頭兮勿傷神。” 明 袁宏道 《敘咼氏家繩集》:“昔 陶氏 五男,不好紙筆,而 遂溪 之后,云蔚霞起,豈黃頭歷齒所敢望哉!”參見“ 黃頭小兒 ”。
(5). 黃頭女真 的省稱。 宋 陸游 《長歌行》:“ 黃頭 汝小丑,污我《王會篇》?!?宋 陸游 《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韻》之二:“當(dāng)時《王會圖》,豈數(shù)汝 黃頭 。”自注:“所謂 黃頭女真 ?!?br />(6).猶黃冠。指道士。 清 錢謙益 《天童密云禪師悟公塔銘》:“懲黃頭之左道,禮白足於耆年?!?清 錢謙益 《王兆吉六十序》:“繼之以黃頭之邪宗, 紫姑 之厠鬼,蛇神狐妖,更互梟亂。”
(7).鳥名,體似麻雀,羽色黃潤,趾爪剛強,善斗。人或飼之為斗鳥。 宋 王質(zhì) 《林泉結(jié)契·黃頭兒》:“身全黃,足白或黑,腹白,夏多聞,秋稍息,鏖戰(zhàn)至死不聲,以作聲為負?!?明 文震亨 長物志·百舌畫眉鸜鵒:“更有小鳥名黃頭,好鬭,形既不雅,尤屬無謂。”
《國語辭典》:黃頭郎(黃頭郎)  拼音:huáng tóu láng
船夫。漢代船夫都戴黃帽,故稱為「黃頭郎」?!妒酚?。卷一二五。佞幸傳。序》:「孝文帝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從后推之上天,顧見其衣裻帶后穿。」也稱為「黃帽」。
《漢語大詞典》:黃頭小兒(黃頭小兒)
剛生的嬰兒。南史·沈慶之傳:“ 慶之 厲聲曰:‘今方興大事,而黃頭小兒皆參預(yù),此禍至矣,宜斬以徇眾?!?span id="evkdtja" class="book">《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男女始生為黃頭小兒,言其如嬰兒,未有知識也?!?/div>
分類:嬰兒
《漢語大詞典》:綠章
即青詞。舊時道士祭天時所寫的奏章表文,用硃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 唐 李賀 《綠章封事》詩:“緑章封事諮 元父 ,六街馬蹄浩無主。” 王琦 匯解:“《演繁露》:‘今世上自人主,下至臣庶,用道家科儀奏事于天帝者,皆青籐紙朱字,名為青詞。’緑章即青詞,謂以緑紙為表章也?!?宋 陸游 《花時遍游諸家園》詩:“緑章夜奏 通明殿 ,乞借春陰護海棠?!?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六:“﹝棋道士﹞棋至劣而至好勝,終日丁丁然不休。對局者或倦求去,至長跪留之。嘗有人指對局者一著,銜之次骨,遂拜緑章,詛其速死?!?嚴復(fù) 《秋花次呂女士韻》:“緑章乞蔭通高旻, 劍南先生 情最真?!?/div>
《漢語大詞典》:真訣(真訣)
(1).妙法;秘訣。 唐 李白 《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詩:“真訣自從 茅氏 得,恩波寧阻 洞庭 歸?!?宋 何薳 春渚紀聞·序丹灶:“如 東坡 先生、 楊元素 內(nèi)相,皆密受真訣,知而不為者?!?明 屠隆 《綵毫記·歸隱林泉》:“夫人, 天臺 司馬真人 ,同 華山 元丹丘 道者,在 金陵 相候,下官歸見夫人,便欲一往叩求真訣?!?br />(2).指道士作法念咒時所捏的訣。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 吳君 乃上了一座九星的法壇……念了幾句‘乾羅恒那九龍破穢真君’的神咒,捏了一個三臺的真訣,步了一個八卦的神罡?!?/div>
《國語辭典》:道藝(道藝)  拼音:dào yì
道術(shù)。唐。張讀〈閭丘子〉:「時有吳道士者,以道藝聞,廬于蜀門山。」
《國語辭典》:六甲  拼音:liù jiǎ
1.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故稱為「六甲」?!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xué),學(xué)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jié)?!?br />2.俗稱女子懷孕為「身懷六甲」。相傳男女于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天配合,最易懷孕,故名?!稏|周列國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受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br />3.一種五行方術(shù),可據(jù)以隱遁或避除神鬼。南朝陳。徐陵答諸求官人書〉:「五行有驛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說。」
4.道教指供天帝驅(qū)使的陽神。道士可用符咒召請以祈驅(qū)鬼。《宋史。卷七一。律歷志四》:「以育六甲,六甲,天之使,行風(fēng)電,筴鬼神?!?br />5.星名?!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華蓋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陰陽而配節(jié)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農(nóng)時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衣
(1).黃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黃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黃服。禮記·郊特牲:“黃衣黃冠而祭?!眳⒁姟?黃冠 ”。禮記·玉藻:“﹝君子﹞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span id="bp2jdjf" class="book">《論語·鄉(xiāng)黨》:“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楊伯峻 注:“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顏色應(yīng)該相稱。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這罩衣就叫裼衣。這里的‘緇衣’、‘素衣’、‘黃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 向 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唐 韓愈 《華山女》詩:“黃衣道士亦講説,座下寥落如明星?!?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span id="3n7avn7"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內(nèi)侍省不置三品官,黃衣廩食,守門傳命而已?!?span id="wxmfys7" class="book">《宋史·太祖紀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醇皩?,有以黃衣加 太祖 身?!眳⒁姟?黃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論議,而黃衣屢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輩新入內(nèi)道場,有能折衝浮圖者,許以自薦?!?span id="zsib7vm"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設(shè)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jīng)學(xué)優(yōu)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謂制舉也。時詔應(yīng)天下諸色人中,不限前資、見任職官,黃衣草澤,并許應(yīng)詔?!?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中宗 時,黃衣乃二千員,外置千員?!?br />(3).用以釀酒和制醬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發(fā)酵過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塵。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作醬法:“《食經(jīng)》‘作麥醬法’:小麥一石,漬一宿,炊。臥之,令生黃衣?!?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穀四·黃蒸﹝集解﹞引 蘇恭 曰:“黃蒸,磨小麥粉拌水和成餅,麻葉裹,待上黃衣,取曬?!?/div>
《國語辭典》:黃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黃色的長衣,隋以后為天子服。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埂读凝S志異。卷二。九山王》:「高臥山巢,公然自負,以為黃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為職位較高者,做佛事時所披的黃色僧袍。
3.指黃鶯。唐。貫休 晚春寄張侍郎詩:「鳥聽黃袍小,城臨白帝寒。」
《國語辭典》:緇黃(緇黃)  拼音:zī huáng
僧人與道士。因僧侶穿黑衣,道士戴黃冠,故稱為「緇黃」。
《漢語大詞典》:道流
(1).某種主張、教義的流布。莊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處?!?br />(2).指道家。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談空空於釋部,覈玄玄於道流?!?李善 注:“釋部,內(nèi)典也。漢書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也?!?br />(3).道士之輩。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詩:“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宋 王十朋 《龍瑞道士贈蘭》詩:“清含道流氣,輕帶羽衣黃?!?阿英 《關(guān)于北京〈燕九竹枝詞〉》:“至今遠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觀 ,觀即 長春 修煉處也?!?br />(4).指道教。《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雖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卻篤信佛教,各有所好?!?/div>
《國語辭典》:靈丹(靈丹)  拼音:líng dān
具神奇療效的丹藥。如:「這藥號稱靈丹,一服即刻見效?!?/div>
《國語辭典》:律師(律師)  拼音: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師?!洞蟀隳鶚劷?jīng)》卷三:「善學(xué)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br />2.唐代對道士的一種尊稱。按修行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3.受當(dāng)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協(xié)助當(dāng)事人進行訴訟、辯護或處理有關(guān)法律事務(wù)的專業(yè)人員。
《漢語大詞典》:銅符(銅符)
(1).見“ 銅虎符 ”。
(2).見“ 銅魚符 ”。
(3).銅制的封門板。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nèi)府職掌紀略:“如不幸病故,則各有送終內(nèi)官,啟銅符出 北安門 。”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類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我只問你取金丹寳鑑,銅符鐵券并靈章等事。你若獻我,萬事皆休。”
《國語辭典》:銅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漢代用于軍事徵發(fā)的兵符。銅制虎形,分為左右兩半,右符留在京師,左符分給郡守。《史記。卷一○。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鼓铣巍E狍S。集解:「應(yīng)劭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dāng)發(fā)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弧?/div>
《漢語大詞典》:銅魚符(銅魚符)
銅制的魚形符信。古代官員用以證明身份和征調(diào)兵將的憑證。 后周 世宗 顯德 六年廢除,但后世仍以“銅魚符”、“銅符”作為郡縣長官或官職的代稱。隋書·高祖紀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jié),辨其左右之異,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說郛卷二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又以鯉魚為符瑞,遂為銅魚符珮之?!币嗍∽鳌?銅符 ”、“ 銅魚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齋僅旬日方專公務(wù)未及宴游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銅符拋不得,瓊樹見無因。” 唐 杜牧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罷太守銅魚:“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銅魚為信, 周玄宗 顯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書,罷銅魚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無樽酒之會往問袁香亭同年亦獨居寂然乃邀登雨花臺臨眺至暮香亭有詩和之》之二:“君解銅符五六年,逢余黃髮白門前?!?/div>
《漢語大詞典》:道冠
道士戴的帽子。 宋 洪邁 《夷堅志補·程朝散捕盜》:“三人正面而坐,羽服道冠?!?魯迅 《故事新編·起死》:“ 莊子 --(黑瘦面皮,花白的絡(luò)腮胡子,道冠,布袍,拿著馬鞭,上)?!?/div>
分類:道士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