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詞典 8分類詞匯 18
《漢語大詞典》:遁暑
猶避暑。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div>
分類:避暑
《漢語大詞典》:銷夏(銷夏)
消夏。解暑,避暑。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銷夏灣〉》詩:“遺名復(fù)避世,銷夏還銷憂?!?清 錢泳 《履園叢話·精怪·鱉精》:“ 吳門 俗例,新嫁娘每過端陽節(jié),輒歸寧銷夏?!?/div>
分類:解暑避暑
《漢語大詞典》:逃暑
亦作“迯暑”。 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雷:“處士 周洪 言, 寶歷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會飲?!?宋 陳師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樓》:“豫為逃暑約,一快 楚 臺風(fēng)?!?明 李攀龍 《逃暑》詩:“無處堪迯暑,高樓坐夜分。”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義仆:“歲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
分類:消暑避暑
《漢語大詞典》:河朔飲(河朔飲)
初學(xué)記卷三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大駕都 許 ,使光祿大夫 劉松 北鎮(zhèn) 袁紹 軍,與 紹 子弟日共宴飲,常以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飲?!焙笠蛞浴昂铀凤嫛敝赶娜毡苁钪嫽蚝嫛?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詩:“實無 河 朔飲,空有 臨淄 汗?!?北周 庾信 《聘齊秋晚館中飲酒》詩:“欣茲 河 朔飲,對此 洛陽 才?!?清 曹寅 《惜紅衣·東渚荷花》詞:“故人要我, 河 朔飲,深杯未足?!币嗍∽鳌?河朔 ”。 唐 王勃 《夏日宴張二林亭序》:“香杯濁醴,是 河 朔之平生;雄筆清詞,得 高陽 之意氣?!?清 孫枝蔚 《宴集李嗣遠東園分韻得幢字侵字》:“高會追 河 朔,涼風(fēng)滿北窻。”
《漢語大詞典》:避炎
逃避暑熱。 清 李調(diào)元 《避炎》詩:“避炎如避寇,逐北盡投林?!?/div>
《國語辭典》:歸女(歸女)  拼音:guī nǚ
嫁女兒。宋。辛棄疾〈鵲橋仙。松岡避暑〉詞:「東家娶婦,西家歸女。」
《漢語大詞典》:醴泉銘(醴泉銘)
即 唐 魏徵 《九成宮醴泉碑銘》。 唐 貞觀 六年, 太宗 避暑 陜西 麟游 九成宮 ,得泉而甘,因更名 醴泉 ,敕 魏徵 撰銘。后經(jīng)書法家 歐陽詢 書之刻石,字體純熟嚴(yán)整,后世推為 唐 楷第一。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康熙 丁酉、戊戌之間,各種楷書俱有翻刻。如《樂毅論》,可謂無憾;《化度碑》、《仙檀記》亦庶幾;惟《醴泉銘》竟為流毒,形僻而易似,則相稱而為 歐 字,可入上選,究未嘗一筆似也。”參見“ 九成宮 ”。
《國語辭典》:九成宮(九成宮)  拼音:jiǔ chéng gōng
1.隋唐時的故宮。在陜西省麟游縣西,原為隋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以其所在山有九重,故改名為「九成宮」。
2.九成宮醴泉銘的簡稱。參見「九成宮醴泉銘」條。
《國語辭典》:涼帽(涼帽)  拼音:liáng mào
1.夏天遮陽的帽子。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河南王》:「又一日行郊,天氣且暄,王易涼帽,左右捧笠侍?!?br />2.清代夏季所戴的禮帽?!肚鍟?。卷三二八。禮部。冠服。冠服通例》:「凡文武官員上朝及坐班時,如非雨雪,戴雨纓涼帽者,照例參處。」
《漢語大詞典》:歇伏
在伏天避暑休息。 楊朔 《雪浪花》:“一到三伏天,來歇伏的差不多凈是藍眼珠的外國人?!?/div>
《國語辭典》:上清童子  拼音:shàng qīng tóng zǐ
古錢的別名。相傳唐貞觀年間,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寶請見,晤談后,送其出亭,至墻下忽然不見。后掘墻下,得古錢一枚。岑文本因悟「上清童子」為「銅」,「元寶」為「錢」。見唐。谷神子《博物志。岑文本》。
《國語辭典》:九成宮醴泉銘(九成宮醴泉銘)  拼音:jiǔ chéng gōng lǐ quán míng
唐朝碑文。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楷體。貞觀六年(西元632年)立。碑載唐太宗在陜西省麟游縣九成宮避暑時,發(fā)現(xiàn)地泉之事。字體溫潤峭勁,為歐陽詢晚年得意之作。傳世拓本以明代李祺藏北宋拓本最善。簡稱為「九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