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象隊(象隊)
(1).以象為坐騎的作戰(zhàn)部隊。舊唐書·南蠻傳·真臘國:“有戰(zhàn)象五千頭,尤好者飼以飯肉。與鄰國戰(zhàn),則象隊在前,於背上以木作樓,上有四人,皆持弓箭。” 鄭觀應 《盛世危言·練兵》:“象隊執(zhí)長鎗,附戈鎗,末如張兩翼,依傍而夾輔,大行隊則如火如荼,轟雷掣電之師矣。”
(2).以象運木的隊伍。 明 徐渭 《畫魚》詩:“尺梢詎許牛涔活,遠木何勞象隊移?!?/div>
《國語辭典》:駐地(駐地)  拼音:zhù dì
部隊駐扎或外交官員留住外地辦公的地方。
《國語辭典》:支隊(支隊)  拼音:zhī duì
1.部隊中相當于團或師的一級組織,或作戰(zhàn)時編組的部隊。如:「海軍敦睦支隊」、《臺灣通史。卷四。獨立紀》:「初四日,日軍以山根支隊進攻,大隊繼之?!?br />2.一般隊伍組織中的小隊。如:「臺中市文化資產(chǎn)處志工服務隊分為屯區(qū)、中區(qū)、海線、山城等四個支隊?!?/div>
《漢語大詞典》:踵軍(踵軍)
后續(xù)部隊。六韜·必出:“令我踵軍,設云火遠候?!痹ⅲ骸磅嘬姡筌??!?span id="e87bp3y" class="book">《尉繚子·踵軍令》:“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里,期於會地,為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為戰(zhàn)合之表,合表乃起。”
《國語辭典》:特種兵(特種兵)  拼音:tè zhǒng bīng
1.部隊中,具有特定專長或才能,擔任特殊任務的技術(shù)人員。如傘兵、蛙人、海底爆破人員等。
2.特種部隊里的兵員。
《國語辭典》:制式  拼音:zhì shì
正規(guī)部隊或單位使用的標準化裝備??杀阌诜直妗⑿拮o,或彈藥、零件的補給。
《漢語大詞典》:雁子都
亦作“鴈子都”。 唐 末 朱瑾 指揮的一支部隊名號。因其士兵雙頰黥雁為飾,故稱。新五代史·雜傳七·朱漢賓:“ 鄆州 朱瑾 募其軍中驍勇者,黥雙鴈於其頰,號‘鴈子都’?!?/div>
《國語辭典》:兵種(兵種)  拼音:bīng zhǒng
軍種內(nèi)部的分類。如陸軍內(nèi)的炮兵、步兵、野戰(zhàn)部隊等。
《漢語大詞典》:本甲
(1).主力部隊。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吾末甲勁,本甲不斷。”
(2).該甲。甲,舊時戶口編制單位。 清 黃六鴻 《?;萑珪ぞ帉彙ち⒕钟H審》:“如審某里某甲,本甲戶長,先投戶單,逐戶喚問?!?/div>
《漢語大詞典》:隘曲
扼守險要的部隊。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姚仲 ﹞次以己所統(tǒng)部軍六千四百十有八為四陣,隨勢便利分列之,又以統(tǒng)制官 姚志 所部兵為后拒,列為隘曲?!?/div>
《國語辭典》:復員(復員)  拼音:fù yuán
由戰(zhàn)時狀態(tài)恢復為平時狀態(tài)。即戰(zhàn)后使動員的軍隊人員轉(zhuǎn)入各行各業(yè),恢復平民生活。
《漢語大詞典》:皋貔
猶虎貔。比喻精銳部隊。 南朝 梁元帝 《馳檄告四方》:“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則晨離奪暉;龍騎蔽野,則平原掩色?!?/div>
分類:精銳部隊
《漢語大詞典》:督標(督標)
清 朝總督所轄部隊的編制單位。一標有三營。 清 俞樾 右臺仙館筆記卷八:“ 洪 年十七,投 江寧 督標為兵,積功至參將。”參閱《清文獻通考·兵一》。
《漢語大詞典》:邏堡(邏堡)
巡邏部隊駐守的土堡。 明 李東陽 《五宜高公傳》:“又并江高山置邏堡為久計。”
《國語辭典》:接防  拼音:jiē fáng
接替防守任務。如:「原部隊移師前線,上級將派另一支部隊來接防?!埂肚迨犯?。卷四六一。依克唐阿列傳》:「宋軍南援旅、大,聶士成軍接防,乃定夾攻之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