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3詞典 1分類詞匯 182
共183,分1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飏言
酌取
腳手
滅口
擷取
海禁
海防
美身
造反
池鹽
掩護
棄取
國防
裒取
刺取
《漢語大詞典》:飏言(颺言)
(1).高聲朗朗地講話。多用于臣下奏辭。《書·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 孔 傳:“大言而疾曰颺。” 宋 王禹偁 《籍田賦》序:“右拾遺直史舘 王禹偁 再拜而颺言曰:‘耕籍之義大矣哉!’” 梁啟超 《論請愿國會當(dāng)與請愿政府并行》:“《國風(fēng)報》載筆者,謹(jǐn)述民意拜手稽首颺言曰:吾儕小民,不勝大愿。愿大皇帝蠲其大惠,賚吾儕以國會。”
(2).猶言大力宣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并颺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辭也?!?章炳麟 《訄書·官統(tǒng)上》:“及夫 箕子 所颺言,則以五行為臬樴,斯大古 夏 殷 之成憲,而 周 時毀棄久矣。”
(3).懷著一定的目的故意說出要采取某種行動的話(多含貶義)。 清 侯方域 《宦官論》:“夫宦官日奔走於人主之前,伺其喜怒而乘意竊發(fā),出則颺言於眾曰:是主上之所欲也。” 梁啟超 《中日交涉匯評·中日最近交涉平議》:“今不惟颺言不撤兵,而反突然提出種種要求?!?/div>
《漢語大詞典》:酌取
(1).挹取,舀取。《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漢 鄭玄 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此小器?!?br />(2).斟酌采取。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中:“今并鳩集,參會異同,仍酌取近例,以初盛中晚分列左方。”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茍明此理,則彼既同乎我,我又何不可酌取乎彼?” 郭沫若 《沸羹集·序〈祖國之戀〉》:“我們除欣賞他的劇本之外,應(yīng)該要酌取他這一片的苦心?!?/div>
分類:斟酌采取
《國語辭典》:腳手(腳手)  拼音:jiǎo shǒu
1.桌椅器物?!督鹌棵贰返谝蝗兀骸敢娺@邊無人,方才上墻叫他,西門慶便用梯凳扒過墻來,這邊早安下腳手接他?!埂端疂G后傳》第一一回:「艄公水手共有百馀人,都亂鬨鬨收拾腳手、家伙?!?br />2.聽候差遣的助手?!端疂G傳》第六六回:「因此累累寄書與梁中書,教道且留盧俊義、石秀性命,好做腳手。」《醒世恒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到墳邊把刀撥開雪地,俱是日間安排下腳手,下刀挑開石板下去?!?br />3.根底?!吨熳诱Z類輯略。卷八。論本朝人物》:「今人容易為異說引去者,只是見識低,只要鶻突包藏,不敢說破。才說破,便露腳手。」
4.詭計,暗中所采取的行動?!队罉反蟮鋺蛭娜N。小孫屠。第一○出》:「前日不是我走得疾,險些個遭小孫屠腳手?!挂沧鳌甘帜_」。
《國語辭典》:滅口(滅口)  拼音:miè kǒu
1.防人泄漏秘密而殺之。《戰(zhàn)國策。楚策四》:「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yǎng)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埂缎绿茣>硪灰欢?。列傳。王義方》:「殺人滅口,此生殺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堅冰,彌不可長?!?br />2.塞人之口,免得予人口實?!妒酚洝>戆肆?。刺客列傳。荊軻》:「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愿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div>
《國語辭典》:擷取(擷?。 ?span id="s82jymd" class='label'>拼音:jié qǔ
采取。如:「請勿隨便擷取花木?!?/div>
《國語辭典》:海禁  拼音:hǎi jìn
1.關(guān)于航海的各種禁令。
2.明清時代禁止外國人到中國沿海通商,或禁止中國人到海外經(jīng)商所采取的措施。
《國語辭典》:海防  拼音:hǎi fáng
1.海口及沿海要地的防務(wù)。
2.港口名。在越南北部,臨東京灣,為越南北部的第一良港。
《國語辭典》:美身  拼音:měi shēn
指采取美化身體各個部位的措施。
《國語辭典》:造反  拼音:zào fǎn
1.叛亂?!度龂萘x》第九回:「臣等特來報讎,非敢造反?!埂段拿餍∈贰返谌呋兀骸敢话愀饔新殬I(yè),那有工夫造反?」
2.戲稱小孩胡鬧。如:「老師不在,你們就造反啦!」
《國語辭典》:池鹽(池鹽)  拼音:chí yán
一種食鹽。自鹽池或咸水湖采得的鹽,成分與海鹽相同。《宋史。卷一八一。食貨志下三》:「自元昊反,聚兵西鄙,并邊入中芻粟,……入中它貨,予券償以池鹽。」
《國語辭典》:掩護(掩護)  拼音:yǎn hù
1.隱藏?!读凝S志異。卷五。孝子》:「母創(chuàng)尋愈。周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br />2.包庇。如:「想必是他給了你許多好處,不然,你為何如此刻意掩護他呢?」
3.軍事上指為了避免敵人偵測、擾亂、攻擊,所采取的一切行動。
《國語辭典》:棄?。壢。 ?span id="sxq8lex" class='label'>拼音:qì qǔ
1.舍棄或采取。比喻選擇。如:「這些活動對我而言都非常有意義,但由于時間關(guān)系,真不知如何棄???」《鏡花緣》第五二回:「陳武帝即位,禮制雖本前梁,仍命江德藻、沈洙等隨時斟酌棄取,以便時宜?!?br />2.嫌棄。《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八出》:「奴自小良人女,謝君家提攜到這里。不棄取甘為箕帚,只愿盡老連理?!?/div>
《國語辭典》:國防(國防)  拼音:guó fáng
國家為防御外患,并保衛(wèi)國土完整、國民安全,所設(shè)置的一切軍事設(shè)施?!逗鬂h書。卷七○。孔融傳》:「臣愚以為宜隱郊祀之事,以崇國防?!?/div>
《漢語大詞典》:裒取
(1).聚斂索取。 宋 王安石 《信州興造記》:“施舍之不適,裒取之不中,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而民始病?!?宋 葉適 《紀(jì)綱四》:“今百計裒取,竭東南之力以供餽四駐札者,而兵不知用。”
(2).輯集采取。 清 姚鼐 《儀鄭堂記》:“喪服禮后有記,儒者頗裒取其文,其后禮或亡而記存,又雜以諸子所著書,是為禮記?!?/div>
《漢語大詞典》:刺取
(1).刺探。漢書·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 云中 、 代郡 ,遽歸府見 吉 白狀?!?顏師古 注:“刺謂探之也?!?宋 蘇舜欽 《贈太子太保韓公行狀》:“郡本多盜,公始至,諸邑日有剽劫,民情騷然。公為設(shè)策刺取,乃府大吏為之囊橐,以故益滋不敗?!?br />(2).猶掘取。 宋 蘇轍 《息壤》詩:“江上寒沙薄如席,一夕墳起成高邱……竊持大畚負長鏄,刺取不已帝使流?!?br />(3).采取,選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李坤:“﹝道人﹞曰:‘此皆之一端耳?!鲆恍『D,隨所問刺取諸家之書,為 蔡 指示?!?章炳麟 新方言·附嶺外三州語:“因刺取二家言,凡六十餘事,頗有發(fā)正,別為一篇。”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迨 嘉靖 間, 唐 人小説乃復(fù)出,書估往往刺取太平廣記中文,雜以他書,刻為叢集,真?zhèn)五e雜,而頗盛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