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53詞典 4分類詞匯 149
《漢語大詞典》:播荷
源于印地語,原意為重量,負荷。亦用作重量單位,舊時通行于 印度 、 中國 沿海和南洋一帶。 明 費信 星槎勝覽·蘇門答剌國:“只番秤一播荷,抵我官秤三百二十觔。” 明 馬歡 《瀛涯勝覽·柯枝國》:“土無他產(chǎn),祇出胡椒,人多置園圃種椒為業(yè)。每年椒熟,本處自有收椒大戶收買,置倉盛貯,待各處番商來買,論播荷説價?!?/div>
《漢語大詞典》:不失黍累
猶言絲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漢書·律歷志上:“權(quán)輕重不失黍絫?!?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十黍為絫,十絫為一銖?!币嘧鳌?不爽累黍 ”。 清 王韜 《淞隱漫錄·姚云纖》:“女鑿壁偷聽,得其指授,無人時轉(zhuǎn)喉學唱,音韻抑揚,不爽累黍?!?/div>
《國語辭典》:擘兩分星(擘兩分星)  拼音:bò liǎng fēn xīng
一錢一兩都分得清楚。比喻清楚、明白。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我問他個擘兩分星,說一段從頭的至尾?!挂沧鳌阜中请伞埂?/div>
《國語辭典》:盎司  拼音:àng sī
1.量詞。表示質(zhì)量的英制單位,為英語ounce的音譯,分金衡、常衡二種:金衡一盎司等于十二分之一磅;常衡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磅。簡寫為oz,也稱為「英兩」。
2.量詞。表示容量的單位。在英國的一盎司等于二十分之一品脫;在美國的一盎司等于十六分之一品脫。
《國語辭典》:彈簧秤(彈簧秤)  拼音:tán huáng chèng
利用彈簧受力后產(chǎn)生形變的原理,作為測量物體重量的儀器。
《國語辭典》:地秤  拼音:dì chèng
一種度量衡器具。安裝在地上,秤量時將物體的部分和地面成水平,一次可秤至數(shù)十頓,多用于倉庫和車站。也稱為「地磅」。
《國語辭典》:倒伏  拼音:dǎo fú
農(nóng)作物的莖柔弱、或受強風暴雨的侵襲而偃倒在地上,稱為「倒伏」。
《漢語大詞典》:電子秤
稱量物體重量的電子器具。由傳感器、承重裝置和微計算機芯片等部分組成。當承重裝置受物體重力作用時,傳感器便輸出與重量成正比的電信號,并將此信號輸送給計算機系統(tǒng)??筛鶕?jù)要求顯示和打印各種數(shù)據(jù)。精度較高。
《漢語大詞典》:稱斤掂兩(稱斤掂兩)
計算重量。謂計較多少、輕重。 王愿堅 《糧食的故事》:“一次搞購糧工作,找全縣的干部來布置任務,有個別干部,稱斤掂兩的,怕任務重了完不成。”
《國語辭典》:催化劑(催化劑)  拼音:cuī huà jì
化學上指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不受化學變化影響,不被消耗的物質(zhì)。通常加速反應速率者,稱為「正催化劑」;抑制、延緩化學反應者,稱為「負催化劑」(舊稱),即「抑制劑」。生物體內(nèi)的催化劑通常稱為「酵素」或「酶」,而生物體外的其他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一般多為貴金屬系,并可再回收利用。也稱為「觸媒」。
《漢語大詞典》:全國紀錄(全國紀録)
某些運動項目的全國最好成績。這些運動成績通常是能由時間、距離、重量等客觀標準來確定的。我國的全國紀錄,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審定并公布。
《漢語大詞典》:輕型
輕便的。例如:輕型飛機。
在重量、體積、功效或威力上比較小的。例如:輕型電影攝影機。
《國語辭典》:泡貨(泡貨)  拼音:pāo huò
俗稱體積大而分量小的東西。
《漢語大詞典》:市厘(市釐)
(1).市制長度單位,一市厘等于千分之一市尺。通稱厘。
(2).市制重量單位,一市厘等于萬分之一市斤,舊制等于一萬六千分之一市斤。通稱厘。
《漢語大詞典》:市毫
(1).市制長度單位,一市毫等于萬分之一市尺。通稱毫。
(2).市制重量單位,一市毫等于十萬分之一市斤,舊制等于十六萬分之一市斤,通稱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