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70 【介紹】: 名或作誼。西漢河內(nèi)溫人。以明經(jīng)給事大將軍衛(wèi)青幕府。昭帝時,以應(yīng)詔能說《韓詩》,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以《韓詩》進(jìn)授昭帝。后拜少府,遷御史大夫,為丞相。封陽平侯。謚節(jié)。
全漢文·卷二十九
義,河內(nèi)溫人。武帝時以明經(jīng)給事大將軍幕府,遷補(bǔ)覆盎城門候,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元鳳中拜少府,遷御史大夫。元平初為丞相,本始三年薨,謚曰節(jié)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43 【介紹】: 西漢濟(jì)南東平陵人,字稚君。王賀子。少學(xué)法律,為廷尉史。有大志,不修名節(jié),好酒色,多姬妾,生四女八男。次女政君,即元帝皇后。元帝立,封陽平侯。卒謚頃。
全漢文·卷四十三
禁字稚君,魏郡元城人。少為延尉史。元帝即位,以皇后父封陽平侯,位特進(jìn)。永光二年卒,謚曰頃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 【介紹】: 東漢沛郡龍亢人,字叔元?;赣糇印C鹘?jīng)篤行,有名于時。安帝永初元年,授帝經(jīng)書。三遷為侍中,為太子少傅。順帝即位,拜太傅,錄尚書事,復(fù)授經(jīng)宮中。封陽平侯,固讓不受。官至太尉。弟子傳業(yè)者數(shù)百人。
《國語辭典》:陽平(陽平)  拼音:yáng píng
1.國音聲調(diào)的第二聲。聲音讀法由抑而揚(yáng),抑暫揚(yáng)久者為陽平,如陽、前、梅、蘭等字。
2.郡名。三國魏時設(shè)立,約今河北省大名縣,隋代時廢置。
《國語辭典》:四聲(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國語辭典》:蘭陽平原(蘭陽平原)  拼音:lán yáng píng yuán
位于臺灣東北部的平原。由蘭陽溪沖積而成,面積三百二十平方公里。清嘉慶年間,由福建漳州人吳沙率眾來此開墾,成為宜蘭縣境內(nèi)最早開發(fā)的地區(qū)。如:「宜蘭頭城鎮(zhèn)是蘭陽平原上最早開發(fā)之地?!?/div>
《國語辭典》:五聲(五聲)  拼音:wǔ shēng
1.宮、商、角、徵、羽五聲?!蹲髠鳌O骞拍辍罚骸肝迓暫?,八風(fēng)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埂秴问洗呵?。慎行論。察傳》:「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fēng),而天下大服?!?br />2.審理訴訟的五種方法。即辭、色、氣、耳、目?!吨芏Y。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br />3.語音學(xué)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漢語大詞典》:五聽(五聽)
審察案情的五種方法。聽,判斷。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鄭玄 注:“觀其出言,不直則煩;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觀其氣息,不直則喘;觀其聽聆,不直則惑;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陳書·儒林傳·沈洙:“凡小大之獄,必應(yīng)以情,正言依準(zhǔn)五聽,驗其虛實?!?唐 崔顥 《結(jié)定襄郡獄效陶體》詩:“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清 錢謙益 《左寺副曹文衡授儒林郎制》:“五聽之辭,已孚於搶地。”
《國語辭典》:四聲(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漢語大詞典》:第一聲(第一聲)
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diào)中的陰平聲。如“哀”“方”“肌”“秧”等字調(diào)為第一聲。
《漢語大詞典》:上平
(1).舊時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 燕王 者,可皆上平?!?br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凡例:“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br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diào)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
《國語辭典》:平聲(平聲)  拼音:píng shēng
一種漢語調(diào)類。聲調(diào)平出而沒有高低的變化。今國音分化為陰平、陽平二類,即第一聲、第二聲。第二聲注音符號用「ˊ」來表示。
《漢語大詞典》:第四聲(第四聲)
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diào)中的去聲。如“授”“璐”“宋”“套”等字調(diào)為第四聲。
《國語辭典》:陽調(diào)(陽調(diào))  拼音:yáng diào
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的總稱。古代四聲,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diào)。發(fā)音一般較陰調(diào)稍低。
分類:陽平四聲
《漢語大詞典》:第三聲(第三聲)
(1).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絶,故漁者歌曰:‘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币蛞浴暗谌暋敝噶钊似嗲械脑厨Q聲。 唐 戴叔倫 《和崔法曹建溪聞猿》:“聞道 建溪 腸欲斷,的知斷著第三聲?!?唐 李端 《送客賦得巴江夜猿》:“ 楚 人皆掩淚,聞到第三聲?!?br />(2).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diào)中的上聲。如“板”“此”“鬼”“也”等字調(diào)為第三聲。
《漢語大詞典》:第二聲(第二聲)
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diào)中的陽平聲。如“旁”“魔”“琦”“檀”等字調(diào)為第二聲。
《漢語大詞典》:于無聲處
話劇劇本。宗福先作于1978年。梅林和兒子歐陽平途經(jīng)上海,來到老戰(zhàn)友何是非家中。何是非過去曾誣陷梅林為叛徒,這次又得知歐陽平因收集天安門詩抄而成為被追捕的反革命分子,即向“四人幫”分子告密。歐陽平遭逮捕后,何是非的妻子、女兒堅決與何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