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五陳
常山陣
拐子馬
六花陣
四正四奇
鼗音
吳宮教陣
八卦陣
束伍令
《漢語大詞典》:五陳(五陳)
亦作“ 五陣 ”。 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左傳·昭公元年:“為五陳以相離,兩於前,伍於后,專為右角,參為左角,偏為前拒?!?楊伯峻 注:“兩、伍、專、參、偏皆陳名。此步兵陣法,其詳已不可知……疑此五陣,乃誘敵之陳,其徒卒必少,或以徒卒之數(shù)為陣名。”宋史·兵志九:“天地五行之數(shù)不過五,五陣之變,出於自然?!?/div>
分類:陣法
《漢語大詞典》:常山陣(常山陣)
首尾呼應的陣法。陣勢如 常山 之蛇,故名。 隋 明余慶 《從軍行》:“風捲 常山 陣,笳喧 細柳 營。”參見“ 常山蛇 ”。
《國語辭典》:常山蛇  拼音:cháng shān shé
神話傳說中會稽常山一種首尾互相救應的蛇。這種蛇擊其頭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腰則首尾并至,名為率然。《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古代兵學家取效其反應迅捷,而演成陣勢。唐。薛逢 上前易定盧尚書啟:「遂使常山蛇陣,翻成干戚之文,易水劍歌,遽變鹿鳴之奏?!?/div>
分類:首尾相救
《國語辭典》:拐子馬(拐子馬)  拼音:guǎi zi mǎ
金兀朮的勁軍。因將武裝后的馬隊,每三人連成一個作戰(zhàn)單位而得名?!端问?。卷三六五。岳飛傳》:「兀朮有勁軍,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lián),號『拐子馬』。」
《漢語大詞典》:六花陣(六花陣)
唐 李靖 本 諸葛亮 八陣法創(chuàng)制的陣法。李衛(wèi)公問對卷中:“‘卿所制六花陣色,出何術乎?’﹝ 靖 ﹞曰:‘臣所本 諸葛亮 八陣法也。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圖因之,故外畫之方,內環(huán)之圓,是成六花,俗所號爾?!?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雜志》:“ 風后 八陣,大將握奇,處於中軍,則并中軍為九軍也。 唐 李靖 以兵少難分九軍,又改制六花陣,并中軍為七軍。予按九軍乃方法,七軍乃圓法也。”
《漢語大詞典》:四正四奇
古陣法名。《風后握奇經(jīng)》:“經(jīng)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痹ⅲ骸疤?、地、風、云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
分類:陣法法名
《漢語大詞典》:鼗音
鞉鼓之聲。古代陣法作戰(zhàn)中用以整行伍。《風后握奇經(jīng)》:“﹝鞉鼓﹞紅塵戰(zhàn)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乍犇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戰(zhàn),整在鞉音?!?/div>
《國語辭典》:吳宮教陣(吳宮教陣)  拼音:wú gōng jiào zhèn
春秋時孫武因知兵法而入?yún)菍m,教宮女排演陣法,初時宮女嬉戲不以為意,武三令五申,寵姬猶犯禁,致為武所斬。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后以吳宮教陣比喻嬌艷紛陳。宋。辛棄疾〈鷓鴣天。翠蓋牙簽幾百株〉詞:「愁紅慘綠今宵看,卻似吳宮教陣圖?!?/div>
《國語辭典》:八卦陣(八卦陣)  拼音:bā guà zhèn
一種以八卦圖形為依據(jù),五行相生相剋為原理所排成的陣式。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端的是八卦陣圖,千員驍將,施謀用計,阿者他保護著唐朝社稷?!?/div>
《漢語大詞典》:束伍令
古時一種更休迭戰(zhàn)的陣法。也稱迭陣法。宋史·吳璘傳:“ 璘 曰:‘有新立疊陣法:每戰(zhàn),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fā);七十步,強弓併發(fā);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俟其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鼓為節(jié)。騎,兩翼以蔽於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諸將始猶竊議曰:‘吾軍其殲於此乎?’ 璘 曰:‘此古束伍令也,軍法有之。’”
分類: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