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字正之。趙德昭五世孫。以蔭補官。善談論,工詩。徽宗崇寧、大觀間大興土木,每受命董其役,時人鄙之。歷秘閣修撰、陜西轉運副使,奏請鑄小鐵錢以易蔡京鑄行之夾錫錢。及京再相,為言者論劾亂錢法,落職奉祠。高宗紹興初,由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轉運使,以運餉供軍需有功,進寶文閣直學士,再知西外宗正司。卒年六十七。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趙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孫。父令鑠,官至寶文閣待制。以蔭補承務郎,累遷少府主簿,河南少尹。提舉三門白波輦運司,除直秘閣。丁內艱,起復,累進龍圖閣、秘閣修撰,除陜西轉運副使。言者希蔡京意,論其亂錢法,落職奉祠。靖康初復秘閣修撰。金人南侵,匿民間。紹興元年,復徽猷閣直學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轉運使。以功進寶文閣直學士,再知西外宗正司。卒于家,年六十七。《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6—1154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字仲謨。以外祖何執(zhí)中任入官。高宗建炎初,擢常州通判。臨安缺守,火盜屢作,受命攝事。修火政,嚴巡徼,盜發(fā)輒得,火災亦息。以治績著聞,真知臨安府。累遷戶部尚書。素與秦檜善,為時論所薄。后出知明州,改溫、宣、鼎三郡,奉祠歸。全宋文·卷四○九六
梁汝嘉(一○九六——一一五四),字仲謨,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人。以外祖何執(zhí)中任入官,主管吏部官告院,調中山府司儀曹事,知武進縣,通判常州,加直秘閣。紹興二年,除兩浙轉運判官,升副使。次年,以直龍圖閣知臨安府,進戶部侍郎,加顯謨閣直學士。請外,歷知平江府、臺、婺二州。復以戶部侍郎召,兼江淮荊浙閩廣經制使,以言路不容求去。十年冬,起為川陜都轉運使,復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十一年,知明州,加寶文閣學士。后歷知溫、宣、鼎數(shù)州,以右通奉大夫致仕。紹興二十四年卒,年五十九,贈右宣奉大夫。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九《梁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遂寧府人,字元通。本名轓。為太學生。高宗建炎中苗傅、劉正彥作亂,奉張浚命往諭利害,言辭不屈,詔補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P麚岽?、陜,辟為主管機宜文字。坐事罷,復起知萬州、湖北轉運判官??0菹?,入為都官員外郎??Hノ?,遷直顯謨閣、知夔州。后除都大主管川陜茶馬,卒。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馮康國(?——一一四二),字元通,本名轓,遂寧(今四川遂寧)人。為太學生,負氣節(jié)。建炎中,苗傅、劉正彥作亂,往說調停,威武不屈,終至彌縫。以功補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更名康國。紹興初,主管川陜宣撫司機宜文字,遷荊湖宣諭使。三年,為言者所論,罷官。尋起知萬州、湖北轉運判官,入為都官員外郎。乞補外,遷右司員外郎,除直顯謨閣、知夔州。丁母憂,紹興八年五月起復,遷都大主管川陜茶馬監(jiān)牧公事。紹興十二年卒。見《宋史》卷三七五本傳,《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人,字淳甫。寧宗開禧元年進士。知豐城,適逢興元軍士為亂,孟卿授行軍參議,一戰(zhàn)討平之。官至四川制置使兼茶馬使,時西北之敵不敢犯邊。被譖賜死,次年事白,追謚忠襄。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揚州人,字隆叟。寧宗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入對,勸帝以天命、人心所系致念,體立國之意,振起士氣。為工部郎官,入對,請懲貪吏。累擢秘書監(jiān)、起居郎,所至以廉潔自持。后以寶章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卒。全宋文·卷六八七八
牛大年,字隆叟,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慶元二年進士。歷將作監(jiān)主簿,軍器監(jiān)主簿,大宗正丞,四川提舉茶馬兼權總領,知黎州兼管內安撫司公事、節(jié)制黎雅州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為工部郎官。遷侍左郎中,進直華文閣、浙東提點刑獄。遷守秘書少監(jiān)、宗正少卿,升秘書監(jiān),遷起居舍人,升起居郎兼崇政殿說書。奉祠,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又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陜西僧者,其名字不詳。明萬歷間,游雞足,入迦葉殿,取土主神,負之而走。寺僧大駭,逐而奪之。僧曰:“尊者道場,何可容此牲酒,污我清凈。我已牒官府,明斥此神下山矣。”寺僧以其誕妄,爭持不已,乃委像而去。寺僧欲舁之歸,重不能舉。是夕,夢神謝曰:“我已被逐下山,復何面目久居此乎?今卜他所,幸勿相留?!泵鞒浚雎勆较戮用窆臉穪砩?。詢之,曰:“是夜土主神示夢,欲來山下卜居,故村老相約迎之耳?!鄙w陜西僧先具詞于大理巡道,告神酒醴牲牢污辱名山,乞法治之。巡道曰:“彼神也,我何能禁?!鄙唬骸暗蛟饰以~,我自能治。”遂批移下山,故僧來負之,神亦從命。吁,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