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鞭子  拼音:biān zi
1.驅(qū)趕牲畜或打人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zhí)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鄉(xiāng)村鎮(zhèn)上,以及湖邊,到處頑耍?!?br />2.公驢、公鹿的生殖器?!督鹌棵贰返诹嘶兀骸盖伊糁求H子和你早晚做伴兒也罷了。別的罷了,我見他常時落下來,好個大鞭子?!?/div>
《國語辭典》:騎馬不帶鞭子(騎馬不帶鞭子)  拼音:qí mǎ bù dài biān zi
(歇后語)只能??颗鸟R屁。意謂官員、老百姓想升遷或有特別的權力,卻沒有足夠顯赫的家世或財富來巴結、逢迎,只能以拍馬屁的方式去謀個一官半職。如:「那個人既沒資源又沒實力,卻整天夢想升官發(fā)財,那只能騎馬不帶鞭子──??颗鸟R屁了。」
《國語辭典》:抽鞭子  拼音:chōu biān zi
用鞭子打人。
分類:鞭子打人
《漢語大詞典》:放下你的鞭子
街頭劇。集體作于1931年?!熬乓话恕焙?,逃難入關的父女兩人賣藝為生,女兒因饑餓昏倒在地,老父用皮鞭抽打女兒,迫她賣唱。觀眾某工人十分憤怒,奪下老父的皮鞭,加以指責。老父痛說根由,全場感動,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