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下卷下《排調(diào)》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span>
典故蒲柳衰
蒲柳先秋
凋蒲柳
蒲柳凋
蒲柳先衰
侵蒲柳
早衰蒲柳
依蒲柳
君叔傷蒲柳
相關(guān)人物顧悅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7~
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fā)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zhì),經(jīng)霜彌茂。」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顧凱之為父傳曰:「君以直道陵遲于世。入見王,王發(fā)無二毛,而君已斑白,問君年,乃曰:『卿何偏蚤白?』君曰:『松柏之姿,經(jīng)霜猶茂;臣蒲柳之質(zhì),望秋先零。受命之異也。』王稱善久之。」
《晉書》卷七十七〈殷浩列傳·顧悅之〉~2048~
顧悅之字君叔,少有義行。與簡文同年,而發(fā)早白。帝問其故。對曰:「松柏之姿,經(jīng)霜猶茂;蒲柳常質(zhì),望秋先零?!购單膼偲鋵?。始將抗表訟浩,浩親故多謂非宜,悅之決意以聞,又與朝臣爭論,故眾無以奪焉。時人咸稱之。為州別駕,歷尚書右丞,卒。子凱之,別有傳。
例句
孤舟亂春華,暮齒依蒲柳。
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
蒲柳質(zhì)易朽,麋鹿心難馴。
風(fēng)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典故東方小兒
王母顧方朔
相關(guān)人物東方朔
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史補》
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dāng)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車而至于殿西?!蹡|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食二枚?!ǖ叟c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沟勰舜蠊种S纱耸廊酥^方朔神仙也。
例句
仙桃不啻三回熟,飽見東方一小兒。
愿同西王母,下顧東方朔。
長年愿奉西王母,近侍慚無東朔才。
《宋書》卷六十九〈范曄孔熙先列傳〉~828~
曄轉(zhuǎn)醉,子藹亦醉,取地土及果皮以擲曄,呼曄為別駕數(shù)十聲。曄問曰:「汝恚我邪?」藹曰:「今日何緣復(fù)恚,但父子同死,不能不悲耳?!?/span>
典故 三接恩
三顧隆中
答三顧
訪葛侯
蜀主思孔明
相關(guān)人物劉備
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4~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span>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9~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span>
《昭明文選》卷三十七〈表上·出師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唐·李善注引《漢晉春秋》曰:「諸葛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埂肚G州圖副》曰:「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span>
簡釋
三顧:詠帝王愛才求賢。唐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例句
赤墀高崱屴,一見如三顧。
乏才叨八使,徇祿非三顧。
得主勞三顧,驚人肯再鳴。
憶昔南陽顧草廬,便乘雷電捧乘輿。
蜀主思孔明,晉家望安石。
百年明素志,三顧起新恩。
南陽三顧地,幸偶價千金。
授鉞虛三顧,持衡曠萬機。
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臥龍。
茆室承三顧,花源接九重。
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wù)餍U七縱勞。
帝幄期松子,臣廬訪葛侯。
《世說新語》下卷上《傷逝》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遂徑上床,鼓琴作數(shù)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fù)賞此不?』因大慟,遂不執(zhí)孝子手而出。」
例句
撫琴猶可絕,況此故無弦。
援琴一流涕,舊館幾沾巾。
典故臥南陽
南陽臥
諸葛廬
南陽高臥
高臥南陽
龍如諸葛
草廬無人顧
葛龍臥
諸葛號龍
相關(guān)人物徐庶
諸葛亮(字孔明)
參考典故南陽躬耕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于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span>
簡釋
南陽臥:指有才之士隱居家中。唐韓偓《寄隱者》:“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p>
例句
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早識臥龍應(yīng)有分,不妨從此躡丹梯。
不用裁詩苦惆悵,風(fēng)雷看起臥龍身。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高虎壯言知鬼伏,葛龍閑臥待時來。
蛙似公孫雖不守,龍如諸葛亦須休。
已悲泉下雙琪樹,又惜天邊一臥龍。
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龍臥池猶在,鶯遷谷尚存。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臥龍決起為時君,寂寞匡廬惟白云。
百丈懸泉舊臥龍,欲將肝膽佐時雍。
傷鳥有弦驚不定,臥龍無水動應(yīng)難。
龍臥人寧識,鵬摶鴳豈知。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當(dāng)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更憐歸鳥去,宛到臥龍居。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孔明臥龍者,潛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鱗角斗。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無數(shù)煙霞色,空聞昔臥龍。
渭濱晦跡南陽臥,若比吾徒更寂寥。
池馀騎馬處,宅似臥龍邊。
漢陽窮鳥客,梁甫臥龍才。
諸葛才雄已號龍,公孫躍馬輕稱帝。
粉署見飛鵩,玉山猜臥龍。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顧愷之傳》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父悅之,尚書左丞。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后出相遺,深識者亦當(dāng)以高奇見貴?!够笢匾秊榇笏抉R參軍,甚見親昵。溫薨后,愷之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埂壬频で啵瑘D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x熙初,為散騎常侍,與謝瞻連省,夜于月下長詠,瞻每遙贊之,愷之彌自力忘倦。瞻將眠,令人代己,愷之不覺有異,遂申旦而止。尤信小術(shù),以為求之必得。桓玄嘗以一柳葉紿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箰鹬玻~自蔽,玄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初,愷之在桓溫府,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构仕讉鲪鹬腥^:才絕,畫絕,癡絕。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啟矇記行于世。
例句
題處尚尋王內(nèi)史,畫時應(yīng)是顧將軍。
癡號多于顧愷之,更無馀事可從知。
典故麾扇渡
顧榮扇
顧榮羽扇
白羽公當(dāng)揮
顧榮揮扇
揮扇渡江
相關(guān)人物陳敏
顧榮
《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傳》
屬廣陵相陳敏反,南渡江,逐揚州刺史劉機、丹楊內(nèi)史王曠,阻兵據(jù)州,分置子弟為列郡,收禮豪桀,有孫氏鼎峙之計。假榮右將軍、丹楊內(nèi)史。榮數(shù)踐危亡之際,恒以恭遜自勉。會敏欲誅諸士人,榮說之曰:「中國喪亂,胡夷內(nèi)侮,觀太傅今日不能復(fù)振華夏,百姓無復(fù)遺種。江南雖有石冰之寇,人物尚全。榮常憂無竇氏、孫、劉之策,有以存之耳。今將軍懷神武之略,有孫吳之能,功勛效于已著,勇略冠于當(dāng)世,帶甲數(shù)萬,舳艫山積,上方雖有數(shù)州,亦可傳檄而定也。若能委信君子,各得盡懷,散蒂芥之恨,塞讒諂之口,則大事可圖也?!姑艏{其言,悉引諸豪族委任之。敏仍遣甘卓出橫江,堅甲利器,盡以委之。榮私于卓曰:「若江東之事可濟,當(dāng)共成之。然卿觀事勢當(dāng)有濟理不?敏既常才,本無大略,政令反覆,計無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驕矜,其敗必矣。而吾等安然受其官祿,事敗之日,使江西諸軍函首送洛,題曰逆賊顧榮、甘卓之首,豈惟一身顛覆,辱及萬世,可不圖之!」卓從之。明年,周玘與榮及甘卓、紀(jì)瞻潛謀起兵攻敏。榮廢橋斂舟于南岸,敏率萬馀人出,不獲濟,榮麾以羽扇,其眾潰散。
《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傳》
顧榮字彥先,吳國吳人也,為南土著姓。祖雍,吳丞相。父穆,宜都太守。榮機神朗悟,弱冠仕吳,為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吳平,與陸機兄弟同入洛,時人號為「三俊」。例拜為郎中,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縱酒酣暢,謂友人張翰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會趙王倫誅淮南王允,收允僚屬付廷尉,皆欲誅之,榮平心處當(dāng),多所全宥。及倫篡位,倫子虔為大將軍,以榮為長史。初,榮與同僚宴飲,見執(zhí)炙者貌狀不凡,有欲炙之色,榮割炙啖之。坐者問其故,榮曰:「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及倫敗,榮被執(zhí),將誅,而執(zhí)炙者為督率,遂救之,得免。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巧蓺〉~722~
顧長康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span>
典故 廣陵弦
廣陵故事
顧索素琴
相關(guān)人物嵇康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44~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xué)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xué)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晉書》卷四十九〈嵇康列傳〉~374~
康將刑東市,太學(xué)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殿櫼暼沼?,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nèi)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初,康嘗游于洛西,暮宿華陽亭,引琴而彈。夜分,忽有客詣之,稱是古人,與康共談音律,辭致清辯,因索琴彈之,而為廣陵散,聲調(diào)絕倫,遂以授康,仍誓不傳人,亦不言其姓字。
簡釋
廣陵散:喻哀悼懷才去世者。唐李白《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又喻指高雅樂曲。唐陳存《楚州贈別周愿侍御》:“淮南木葉飛,夜間廣陵散?!?/p>
例句
獨悲形解后,誰聽廣陵弦。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
一罷廣陵散,鳴琴更不開。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前彈廣陵罷,后以明光續(xù)。
顧索素琴應(yīng)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
淮南木葉飛,夜聞廣陵散。
一弄廣陵散,又裁絕交書。
廣陵故事無人知,古人不說今人疑。
《楚辭》卷三《天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東漢·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菟,一作兔?!?/span>
例句
顧兔云初蔽,長蛇誰與勍。
桂陽卿月光輝遍,毫末應(yīng)傳顧兔靈。
清潔云路間,空涼水上亭。凈堪分顧兔,細(xì)得數(shù)飄萍。
顧兔蝕殘月,幽光不如星。
《昭明文選》卷二十四〈詩丙·贈答二·贈尚書郎顧彥先二首〉~44~
唐·李善注引王隱《晉書》曰:「顧榮,字彥先,吳人也,為尚書郎?!?/span>
《晉書》卷六十八〈顧榮列傳〉~8~
顧榮字彥先,吳國吳人也,為南土著姓。祖雍,吳丞相。父穆,宜都太守。榮機神朗悟,弱冠仕吳,為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吳平,與陸機兄弟同入洛,時人號為「三俊」。例拜為郎中,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縱酒酣暢,謂友人張翰曰:「惟酒可以忘憂,但無如作病何耳。」
典故 顧渚
陸龜蒙散誕
相關(guān)人物陸龜蒙
參考典故筆床茶灶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陸龜蒙〉~562~
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父賓虞,以文歷侍御史。龜蒙少高放,通六經(jīng)大義,尤明春秋。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二州,辟以自佐。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得書熟誦乃錄,讎比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借人書,篇秩壞舛,必為輯褫刊正。樂聞人學(xué),講論不倦。有田數(shù)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囵?。身畚鍤,薅刺無休時,或譏其勞,答曰:「堯、舜黴瘠,禹胼胝。彼圣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取租茶,自判品第。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雖百里為致之。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壺置杯不復(fù)飲。不喜與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shè)蓬席,赍束書、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dāng)國,召拜左拾遺。詔方下,龜蒙卒。光化中,韋莊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右補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