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南朝梁鐘離人。家貧,年一百一十二歲仍行役于部伍中。北徐州刺史蕭映見而異之,召見賜食,食量兼人。載還都。召見,與言往事多異于所傳。擢散騎侍郎,賜俸及宅,朝夕備見召。年百二十歲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隋河?xùn)|人,字顧言。柳惔孫。少聰敏,好讀書,善屬文,博覽經(jīng)史。嘗仕于梁。入隋,為晉王咨議參軍。王招引才學(xué)之士以充學(xué)士,而?為之冠。又好內(nèi)典,令撰《法華玄宗》二十卷以進(jìn)。煬帝即位,拜秘書監(jiān),封漢南縣公。每朝罷命入閣,言宴諷讀,竟日而罷。后從幸揚(yáng)州,遇疾卒,年六十九。謚康。有集《晉王北伐記》。
全隋文·卷十二?字顧言,本河?xùn)|人,徙家襄陽。仕梁,為著作佐郎。岳陽王建號,以為侍中,領(lǐng)國子祭酒、吏部尚書。及梁國廢,入隋,拜開府、通直散騎常侍,遷內(nèi)史侍郎,轉(zhuǎn)晉王咨護(hù)參軍。仁壽初,為東宮學(xué)士,檢校洗馬。煬帝即位,拜秘書監(jiān),封漢南縣公。卒,贈大將軍,謚曰康。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五 護(hù)教科會稽山陰顧氏子。幼依天臺智者顗禪師。出家。形神灑落。超然物表。禪師以其志之大也。因以名焉。專務(wù)禪誦。遍參哲匠。開皇十年。游廬山住峰頂寺日課法華不怠。后于蓮華山甘露峰南。建靜觀道場以業(yè)頭陀間絕糧粒。無餒色。每舍軀命。以悲濟(jì)豺虎。而豺虎輒避去不傷。如是七載。所守彌厲。晚住山之福林寺。大業(yè)之變。教法陵遲。乃服衰經(jīng)慟哭佛堂中。三日夜?;蛭坑髦t曰。予以緣報。所值如此。要當(dāng)走扣天閽。以伸明之耳。遂走京師表請。隆尚三寶。且愿然一臂以謝。詔可。仍集七眾。設(shè)大齊。以贊其成。志則不食三日。升高座。燒鐵烙肉使裂。又烙其骨。悉令焦黑。于是布纏蠟灌。而煙焰發(fā)焉。光映巖谷。觀者皆不自安。而志方唱經(jīng)偈。嘆佛德為眾說法。言笑如常。時及臂。盡火滅。下座。趺坐入定。七日而卒。春秋四十有三。
性善詞章。嘗撰誓愿文。七十馀紙。行世。讀者興起。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遺身篇第七釋大志。姓顧氏。會稽山陰人。發(fā)蒙出家。師事天臺智者顗禪師。顗睹其形神灑落高放物表。因名為大志。禪誦為業(yè)??喙?jié)自專。四方名所無遠(yuǎn)必造。而言氣清穆儀相貞嚴(yán)。故見者眄睞知非凡器。開皇十年。來游廬岳住峰頂寺。不隸公名不豫僧伍。誦法華經(jīng)。索然閑雅絕能清囀。使諸聽者忘疲。后于花山甘露峰南建靜觀道場。頭陀為業(yè)。孑爾一身不避虓虎聞有惡狩輒往投之。皆避而不啖。山粒本絕終日忘餐?;蛞燥灩^命而已。外睹不堪其惱。而志安之容色如故。經(jīng)于七載禪業(yè)無斷。晚住此山福林寺。會大業(yè)屏除流徙隱逸。慨法陵遲一至于此。乃變服毀形。頭擐孝服。粗布為衣。在佛堂中高聲慟哭。三日三夕初不斷絕。寺僧慰喻。志曰。余嘆惡業(yè)乃如此耶。要盡此形骸伸明正教耳。遂往東都上表曰。愿陛下興顯三寶。當(dāng)然一臂于嵩岳用報國恩。帝許之。敕設(shè)大齋。七眾通集。志不食三日。登大棚上。燒鐵赫然用烙其臂。并令焦黑。以刀截斷肉裂骨現(xiàn)。又烙其骨令焦黑已。布裹蠟灌下火然之。光耀巖岫。于時大眾見其行苦。皆痛心貫髓不安其足。而志雖加燒烙。詞色不變言笑如初。時誦法句?;驀@佛德。為眾說法聲聲不絕。臂燒既盡。如先下棚。七日入定加坐而卒。時年四十有三。初志出家至終。結(jié)操松竹。冬夏一服無御縑纊。布艾粗素自此為常。形極鮮白唇如丹畫。裙垂半脛足躡蒲屨。言氣爽朗調(diào)逸風(fēng)云。人或不識。怪所從來者。便捋眉告曰。余九江廬山福林寺小道人大志耳。又善屬文藻編詞明切。撰愿誓文七十馀紙。意在共諸眾生為善知識也。僧為強(qiáng)御難奉信者。有見此誓無不掩淚。今廬山峰頂每至暮年。諸寺見僧宿集一夜。讀其遺誓用曉道俗。合眾皆酸結(jié)矣。
神僧傳·卷第五僧大志。會稽顧氏子。發(fā)蒙出家?guī)熓绿炫_智者。智者見其形神灑落高放物表。取名大志。誦法華經(jīng)索然閑靜。音聲清轉(zhuǎn)聽者忘疲。后于廬山甘露行頭陀行。有時投身猛獸彼皆避去。餐粒若盡惟以餅果繼命而已。如是七載禪誦不休。晚住持福林寺。會大業(yè)中屏除佛教。慨大法陵遲。遂身著孝衣于佛堂中慟哭三日。誓舍形骸申明正教。即往東都上表曰。愿陛下興隆三寶。貧道當(dāng)然一臂于嵩岳用報國恩。帝許之。遂設(shè)大齋七眾通集。師絕糧三日登大棚中。布裹其臂灌之以蠟。如炬燃之。光照巖岫晃然大明。眾見苦行痛入心髓。而志形色不變?;蛘b經(jīng)文?;蛸澐鸬隆;驗楸娬f法。聲聲不絕。燒已下棚。跏趺入定七日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隋馀杭人,字仲文。明《尚書》、《春秋》。煬帝大業(yè)中任秘書學(xué)士。著有《古文尚書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吳人。高宗永徽中歷遷起居郎,兼修國史。撰《太宗實(shí)錄》成,以功加朝散大夫,授弘文館學(xué)士。撰武德、貞觀兩朝國史成,加朝請大夫。龍朔三年,遷司文郎中。尋卒。又有《漢書古今集》。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玄宗開元間詩人。生平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蘇州人,字逋翁。肅宗至德二載進(jìn)士。善為歌詩,工畫山水。初為韓混江南判官。德宗時,柳渾輔政,薦為秘書郎。素善于李泌,師事之,得其服氣之法。及泌相,自謂當(dāng)?shù)眠_(dá)官,久之,遷著作郎,心不樂,求歸于吳。及泌卒,作《海鷗詠》嘲誚權(quán)貴,大為所嫉。德宗貞元五年被憲司劾貶饒州司戶,遂全家去,隱茅山,自稱華陽山人。有《華陽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27?—816?
字逋翁,號華陽山人,又號悲翁,排行十二,蘇州海鹽(今浙江海鹽)人。曾求知新亭監(jiān),監(jiān)在鹽官(即海鹽)海濱,見《尚書故實(shí)》。肅宗至德二載(757)進(jìn)士及第。代宗大歷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帶任度支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府下屬官;十年,曾至江西,與李泌、柳渾交往,吟詠?zhàn)赃m。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貞元二年(786),在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韓滉幕下任判官。后隨韓滉入朝,為大理寺司直。貞元三年,柳渾輔政,顧為校書郎;李泌繼入,遷為著作郎(一說著作佐郎)。貞元五年(789),柳、李相繼去世,顧乃為眾所排,貶為饒州司戶參軍。途經(jīng)蘇州、杭州、睦州、信州,與當(dāng)?shù)卮淌讽f應(yīng)物、房孺復(fù)、韋攢、劉太真相唱和。貞元十年返蘇州,定居茅山。曾來往湖州、揚(yáng)州、宣州、嘉興、常熟等地,約卒于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生平事跡見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舊唐書·李泌傳》附《顧況傳》。顧況視詩歌為“理亂之所經(jīng),王化之所興”,反對徒求文采之麗。所作《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開白居易新樂府先聲。張為《詩人主客圖》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列顧況為升堂。其詩頗有縱橫奇詭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顧況集序》)。有明刻本《華陽集》,內(nèi)詩賦2卷、文1卷。又《唐詩百名家全集》有《顧逋翁詩集》4卷。今人王啟興、張虹有《顧況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4首,斷句2。
唐詩匯評顧況(約727-820),字逋翁,自號華陽山人。云陽(今江蘇丹陽)人,亦稱蘇州(今屬江蘇)人,或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載,登進(jìn)士第。嘗求知新亭監(jiān),又為鹽鐵從事,大歷中糶鹽溫州。建中中,以大理司直為潤州節(jié)度使韓滉判官。與李泌、柳渾善,貞元三年,柳渾為相,薦為秘書郎。李泌為相,轉(zhuǎn)著作佐郎。五年,泌卒,況作《海鷗詠》嘲誚權(quán)貴,貶饒州司戶。后歸吳,隱于茅山,卒年九十馀。有《顧況集》二十卷,己佚。后人輯有《顧華陽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xué)圖錄顧況(727-815),字逋翁,蘇州人,與元結(jié)同時而略晚,亦新樂府作者。有《竹枝》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顧況(約727—約820) 唐代詩人。字逋翁,號華陽山人,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年(757)進(jìn)士,歷官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貶饒州司戶參軍。善畫,著《畫評》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其詩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華陽集》。曾在黃鶴樓游賞,作詩《黃鵠樓歌送獨(dú)孤助》送別故人,“鄂州雜詩碑”錄存該詩。
全唐詩補(bǔ)逸顧況字逋翁,海鹽人。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況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進(jìn)士。以校書郎徵。遷著作郎。貶饒州司戶參軍。
作品評論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吳中山泉,氣狀英淑怪麗……君出其中間,翕輕清以為性,結(jié)冷汰以為質(zhì),煦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氏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將誰與歟?
唐國史補(bǔ)吳人顧況:詞句清絕,雜之以詼諧,尤多輕薄。為著作郎,傲毀朝列,貶死江南。
南部新書顧況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時輩招以好官,況以詩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侶籠中鶴,東望瀛洲叫一聲?!?/blockquote>滄浪詩話
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fēng)骨處。
《唐詩品》
況詩天才不足,而問辯有馀,雖有骨氣,殊乏風(fēng)采。其《補(bǔ)亡》諸詩,頗有流調(diào)可諷,然詞旨不圓,終違機(jī)悟。晚居華山,自號華陽真逸。今觀其詩,類非裁謝風(fēng)塵,超脫凡徑,此豈感貺于山靈者耶!
詩藪
唐人諸古體,四言無論,為騷者太白外,王維、顧況二家,皆意淺格卑,相去千里。
《大歷詩略》
逋翁樂府歌行多奇趣,擬之青蓮近似,但無逸氣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卻高。
石洲詩話
顧逋翁歌行,邪門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灃《重刻顧華陽集序》
觀其氣度之磊落,詩筆之駿發(fā)踔厲,語必驚人,正孔門中狂者,故自稱狂生。翁嘗稱皇甫堤為揚(yáng)雄、孟某,翁即楊雄、孟某矣。其祭陸端公文曰:“有書滿屋,與人共分,破富為貧,好事日聞?!焙涡卮沃磉_(dá)開朗如是也!翁蓋自寫其郁抑不平之氣,借友人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語乎?
賀桂齡《重訂顧華陽集序》
其文體與顧亭林先生有間,而骨力之蒼雄、志氣之豪邁,踔厲峻發(fā),不可一世。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湯惠休,幽永善懷,如層波疊藻,雖淵瀾未闊,而芳潤相因。行路悲歌,扣樂府之噤喉,傅齊梁之粉澤,六朝香草,猶勝晚季風(fēng)華。
《詩學(xué)淵源》
況樂府歌行頗著于時。其雜曲長短句以體質(zhì)自高,微傷于直率。《補(bǔ)亡》、《擬古》諸作,猶落言詮。間作絕句宮詞,則殊不減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樂府則齊梁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36—812
【介紹】:
唐吳郡人,居朗州。自十五歲從師習(xí)《易》,畢生精治之。憲宗元和初,劉禹錫謫為朗州司馬,過訪與談,稱其邃于《易》。既卒,禹錫以絕編生謚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41—803
【介紹】:
唐吳人,字夷仲。代宗大歷五年登進(jìn)士第,以書判拔萃典校秘書,尋授登封主簿,歷監(jiān)察御史。德宗幸奉天,授翰林學(xué)士,再遷中書舍人。閱十年,以謹(jǐn)密稱。遷京兆尹,政尚寬簡,號良吏。遷吏部尚書,徙兵部。為東都留守。卒謚敬。
全唐文·卷五百十四少連字夷仲。蘇州吳人。大歷五年進(jìn)士。官監(jiān)察御史。德宗朝授翰林學(xué)士。累遷吏部尚書。封本縣男。徙兵部。為東都留守。卒年六十二。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代宗大歷間,為冊新羅使歸崇敬之從事。著《新羅國記》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吳人。代宗大歷中以畫游諸侯之門。每畫,先貼絹數(shù)十幅于地,多研墨汁及諸彩色,繞絹?zhàn)呤嗳?,取墨汁瀉絹上,次傾諸色。乃以長巾一頭覆于所瀉處,使人坐壓,己執(zhí)巾角而曳之?;丨h(huán)既遍,然后以墨筆隨勢開決,峰嵐島嶼,妙不可言。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世次不詳?!?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省試詩《清露被皋蘭》1首,出《文苑英華》卷一八二。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平不詳?!?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省試詩1首,首見錄于《文苑英華》卷一八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字潤之。嘗從俞觀光學(xué)。觀光無子,常以子情待之。及觀光卒,奉其尸斂于家,衰绖就位,葬顧氏先人之旁,歲時享祭惟謹(j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