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歸子顧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9—1628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春陽,號貞復。萬歷二十六年進士。由中書舍人累官刑部左侍郎致仕。生性恬淡寡欲,人呼為佛子。工文,有《刪正綱目通鑒》、《備我集》、《天絢集》。
維基
歸子顧(1568年—1628年),字貞復,號春陽。原名顧啟元,南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人,民籍。縣學附學生,治《易經(jīng)》。戊辰三月二十日生。萬歷十六年戊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會試第二十九名。后更名為歸子顧。萬歷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初授中書舍人,擢工科給事中。神宗嘗題「歸佛子」三字于御屏,蓋子顧恬淡寡欲,京師呼為佛子,語徹禁中也。在諫垣九年,隨事規(guī)諫。萬歷四十五年十二月,升為尚寶司卿。歷太仆寺少卿。天啟初年,遷南京太常寺卿,轉南通政使。以老乞歸,詔加刑部左侍郎致仕。崇禎戊辰卒,年六十,賜祭葬。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二
傳如,字戒山,又作介山,海鹽人。幼出家昭慶,通內(nèi)外典,參空見性,與虞德園馮具區(qū)諸公善。萬歷間,徒步入京,請藏。為謗議所中,身陷法曹。后得釋。陳百史曰:“介山一切定力為教導,主脫略世法,不拘隅曲。后十馀年,學者思之,至有奉其教而泣下者。予聞其苕溪說法,時有巨蟒蜿蜒,群鵲聚聽,與曇超何異?非定力能如是乎。”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傳如,本名興如,字介山,亦作戒山,姓顧氏,武原人。母夢金甲神推車上堂,遂舉子。童時往僧舍,見《棱嚴經(jīng)》,恍如宿習,歸白母矢愿出家。投杭之昭慶,禮鏡湖為師,其祖大慈曰:“予嘗夢慈恩窺基尊者過吾家,此子相貌奇?zhèn)?,殆類之?!泵慌d如,謂能興佛道也。后為真寂百松所器,易名傳如,摩頂謂之曰:“三千界如是,傳佛心鐙以此準,子其勉之?!眹L至嘉興東塔翻閱藏經(jīng),沈居士繼山隨取般若部經(jīng)一函,試令背誦,傳如立誦數(shù)卷,繼山驚服曰:“此神僧也。”東走鄮峰,禮阿育王設利二七日,設利放百寶光,光中涌見無數(shù)佛菩薩,一一皆身在其前瞻禮,向有礙胸之物,至是一時空蕩,以此質(zhì)于百松,松曰:“此普現(xiàn)色身三昧,是方便境,須修法華懺法,方不住此位?!奔笆芫邊^(qū)馮公西溪安樂之請,修法華懺法六載,默證師言。嘗從妙峰法師學天臺教,與人譚論,口如懸河,辯者莫當。庚子入都,欲奏開昭慶戒壇,并請龍藏,與紫柏可公甚契。及妖書事起,如已南歸,乃并逮如,如易服自詣縣,縣主曰:“何來自罹苦趣?”如曰:“解京游方也,坐獄住靜也,受刑苦行也,就死舍身也,除此四法,何處更有安心法門?”赴京與可同就獄,刑部主政魯史曾游西山佛寺,逢異僧語之曰:“吾教中有二大士,將以掛誤入法網(wǎng),公當主此案,幸左右之。”魯問為誰,僧指庭柏及山示之。魯心識已久,及閱讞辭,見紫柏、介山名,心感悟,竭力剖護,事得釋。丙午,因經(jīng)廠王太監(jiān)奏請,得賜《大藏經(jīng)》,賜金建閣。歸構齋堂、寮舍,登壇講演經(jīng)論,愿力畢遂。癸亥駐錫塘棲大善寺,甲子還真寂,示微疾,更衣趺坐,說《金剛經(jīng)》及《十六觀》題畢,寂然而逝。世壽六十三,塔于瓶匋駱園,后遷本山臥牛石側。所著有《法華抒海》、《棱嚴歇》、《棱嚴截流》、《老子芺》、《莊子參》若干卷。有《贈大善賓岳上人》,詩云:“江海足優(yōu)游,嘗慮風波惡。郊園可卜居,塵俗紛相錯。動止皆畏途,何方堪著腳。但教身云飛,悠然自賓岳?!币嘤懈卸砸病S终婵舌髦屑娜缭娫疲骸罢l能念爾沖寒去,傀儡提攜豈有神。長別莫談身后愿,好從當下剖微塵?!鄙w如釋,可猶未釋故云。又馮夢禎與如書云:“洪鐘不叩不鳴,公頃無俗事,吾幾失公矣。蛣??六即之說,敢不擊節(jié)以副賞音?!币娡飘敶魅绱?。

人物簡介

維基
顧云鳳(1561年—?),字伯翔,號瑞庵,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民籍。乙酉鄉(xiāng)試十八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二名,登二甲第二十三名進士。刑部觀政,二十七年正月升工部署郎中,實授郎中,提督南河,三十三年三月升山東濟寧道參政,管理河道。

人物簡介

維基
顧天埈(1562年—?),字升伯,號開雍,又號湛庵,直隸昆山縣(今江蘇昆山市)人,探花。狀元顧鼎臣族孫。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正史纂修官,二十五年正月教習內(nèi)書堂,八月與史繼偕等纂修六曹章奏,二十八年七月管理文官誥敕,又與右庶子楊道賓主考順天府鄉(xiāng)試,升修撰,二十九年十一月出使朝鮮,參與安撫朝鮮內(nèi)戰(zhàn),升侍講,三十年三月升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三十三年十二月升至右諭德,三十四年十二月改左春坊左諭德,因參與黨爭,三十七年二月與李騰芳一起拜疏出京,被降三級為行人司司正,遂辭官歸鄉(xiāng)。
顧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顧紳(1563年—?),字知非,號初臨,云南鶴慶府軍籍,直隸昆山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云南鄉(xiāng)試二十一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四十一名,登三甲第一百七十四名進士。吏部觀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5—1628 【介紹】: 明應天府江寧人,字太初,一作璘初。顧國輔子。萬歷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謚文莊。精金石之學,工書法。著有《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贅語》、《說略》、《蟄庵日記》、《爾雅堂家藏詩說》、《懶真草堂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太初,江寧人。萬歷戊戌賜進士第三,除翰林編修累遷南國子祭酒歷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謚文莊有懶真草堂集遁園漫槁
維基
顧起元(1565年—1628年),字太初,一作鄰初,號遁園居士,南京江寧縣(今江蘇省南京)人。明代政治人物、學者。顧起元生于嘉靖四十年(1565年),其曾祖起冒姓張。少年從學于外舅王可大,可大以女許之。遵父命復姓。后來先后游王世貞、方弘靜門下。萬歷二十年(1592年)與何棟如、俞彥等人在鄉(xiāng)里共結文社。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登應天鄉(xiāng)試舉人,榜名顧啟元。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會試聯(lián)捷第一名(會元),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初時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晚年遷到杏花村,筑遁園隱居。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卒,葬于江寧云臺山。謚文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仲方,號亭林。萬歷時任中書舍人。畫學黃公望,窮探旨趣,得元人精意,遂自名家。山多作方頂,層巒疊嶂,少著林樹,自然深秀,為華亭派創(chuàng)始人。有《亭林集》、《詩史》、《顧氏叢書》。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七
猷字若昔,嘉興人。萬歷間布衣。有桃花里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若昔,嘉興人。有桃花里集。

人物簡介

維基
顧自植,字公立,號含素,直隸吳江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五名進士,仕至江西副使。初授封丘縣知縣,調(diào)任鄱陽縣,擢刑部提牢主事,復除禮部主事,三十七年十一月升江西湖西道副使。
顧光祖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顧光祖(1568年—1645年),字耀之,號純武,山東東昌府聊城縣,平山衛(wèi)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授行人,負責冊封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及桂王朱常瀛;轉工科給事中,督理北京的廠庫及建設陵墓物資,日以繼夜釐剔。他對民兵立誓:「我自命生平清白直,不收受人民任何東西。你們的工價銀餉,動輒需要五六萬、八九萬,我必不敢多發(fā)引致乏匱,也必不敢少發(fā)延緩病弱兵民,絕對不會如以前等候多年也得不到十分一?!刮簢旌牖惺抡埻蓄櫣庾?,他嚴厲地說:「為朝廷效力矢在公正審慎,怎能接受暗中賄賂?」立刻糾察徐弘基,崇禎帝最初考慮重懲,但顧念魏國公是勛舊改為罰俸一年。徐弘基恨之不已,買通宦官誣陷其誤收鉛銀,降為光祿寺丞,再升尚寶司卿。其建言多獲采納,得準告老回鄉(xiāng)。北京淪陷,他在家鄉(xiāng)起兵;弘光帝繼位,召任太仆少卿,升太常寺卿,轉大理寺卿。卒年七十八。

人物簡介

維基
顧士琦,字二韓,直隸太倉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進士,任崇安縣知縣;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任晉江縣知縣,賑救蝗災有功,升禮部主事。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六
際明,字匯甫,嘉善人。萬歷己丑進士,官廣西巡按。
維基
顧際明,字良甫,號海旸,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二甲進士,性至孝,文章風概擅一時。入庶常,改云南道御史,有暮夜求援者,正色卻之。疏指楊應龍必叛,果如其言。二十三年(1595年)以爭國本遭譴,與御史李宗延、袁可立等數(shù)人俱被革職,時稱真御史。天啟元年(1621)起光祿寺丞,升少卿,遷太仆少卿,引疾歸,置義田六百畝,贍宗族婚葬,供祠墓祭祀,人比之范文正。
顧四明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顧四明,號孝泉,山東濟南府利津縣仁義鄉(xiāng)人。天性至孝,為諸生貧甚,爨下恒日不舉火,公菽水承歡,怡如也。手書不釋卷,登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聯(lián)捷乙未科進士。初授保定府清苑縣知縣,貞介寡合,加意惠民,絕勾攝之使,減廚傳之供,坐是不得志于上官,求改云間(松江府)司授。敦名節(jié),課經(jīng)藝,學有義租數(shù)百石,按籍悉散諸貧生,毫不為染。忽聞親恙,即棄官乞歸。上司與人士堅留之,弗得,為擬終養(yǎng)例得允。親沒,后補應天府教授,遷國子博士,擢戶部主事,三十七年己酉監(jiān)兌蘇松。蘇松有貯存未解銀四十余萬兩,例充使者私囊,公悉摘疏其弊,歸諸公帑。晉郎中,四十年出任吉安府知府。與諸生講論文義,獎拔后進。會值大計,公舉天下清廉第一,立應超擢,而公復移疾以歸。居里中,杜門不謁有司。山必徒步,或乘一驢,攜一蒼頭自隨,鄉(xiāng)人遇之,不知其為仕宦也。至邑有大利害,必力白當?shù)?,得請乃已。后報推河南提學副使,而公已卒,未究其用,人咸悼之。公善相人,慎許可,初有子女數(shù)人,求親者概弗應,顯貴者或頷之,公曰:結姻須質(zhì)直如吾友濟川者乃可耳。濟川蓋憲副魏公裔孫也,以方正重于時,因為子委禽焉。既而魏君生子彌月,公一見奇之,曰:他日必為偉器。復以女妻之,乃公子夭而女甫結縭,亦亡魏子冒,繼登科甲,人固推公之先識,而天之報施抑何爽哉。迄今稱先達清白吏,必以公為首云。
顧頤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顧頤(16世紀—1622年),山東青州府博興縣軍籍。萬歷十六年(1588年),顧頤中式戊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十名舉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成戊戌科進士,授磁州知州。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升任南京兵部車駕司員外郎,三十二年升武選司郎中,三十八年出為河南府知府,四十年升任陜西按察司副使,改山西河東道參政,旋即調(diào)任遼東,分守遼海東寧兵備道右參政,駐遼陽。天啟二年(1622年),后金陷遼陽,頤題十六字于壁曰:邊疆失守,臣子何顏,無力報國,甘心九泉。自縊死,贈太仆寺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25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伯欽。顧云程子。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入都補國子博士,遷刑部員外郎。耿介敢言,魏忠賢欲借故陷害劉一燝,大章力辨其非。熊廷弼下吏,大章議當論戍。后其仇誣為受廷弼賄,奪俸引歸。復起歷禮部郎中,陜西副使,又為魏黨構陷,坐贓論大辟,刑部對簿,詞氣不撓,竟投繯而死。崇禎初,贈太仆卿。福王時,追謚裕憫。
維基
顧大章(1567年—1625年),一名佖,字伯欽,號塵客,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同進士出身。東林六君子之一,被魏忠賢閹黨害死。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與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等東林黨人同榜,授泉州府推官,改常州府教授,升國子監(jiān)博士,遷刑部福建司主事。天啟元年(1621年)任刑部員外郎署山東司事,遷兵部武庫司員外郎,剛正不阿,為魏黨所忌恨,遭陷害,遂引疾歸里。天啟四年(1624年)起官任禮部祠祭司員外郎,升陜西按察副使,八月,廣寧失陷,大章援引法律條文以為王化貞當斬,熊廷弼當戍,魏黨不滿,又遭陷害,五月二十六日下獄,據(jù)說獄中受一名錦衣衛(wèi)與一位隱士「燕大俠」(化名,指燕都大游俠)的救護、幫助,得以不死,五君子被害后,顧大章服毒自盡,毒發(fā)而不死,痛入臟腑,后自縊死,時謂“東林六君子”,泉州人感念之,在名宦祠中祭祀他的神位。錢謙益為其作墓志銘。南明弘光朝時,追謚裕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