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馘名王


《毛詩正義》卷十六之四〈大雅·文王之什·皇矣〉~574~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漢·毛亨傳:「馘,獲也。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span>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操〉~28~
十二月春二月,公自淳于還鄴。丁酋,令曰:「吾起義兵誅暴亂,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褂谑谴蠓夤Τ级湃?,皆為列侯,其馀各以次受封,及復死事之孤,輕重各有差。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夏五用,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xiāng)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馀里,經(jīng)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shù)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甚盛。公車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馀萬口。
典故
樓蘭飛馘
 
樓蘭馳志


《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上·鄯善國〉~3875~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武帝感張騫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諸國,使者相望于道,一歲中多至十馀輩。樓蘭、姑師當?shù)?,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shù)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漢使多言其國有城邑,兵弱易擊。于是武帝遣從票侯趙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shù)萬擊姑師。王恢數(shù)為樓蘭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將兵。破奴與輕騎七百人先至,虜樓蘭王,遂破姑師,因暴兵威以動烏孫、大宛之屬。還,封破奴為浞野侯,恢為浩侯。于是漢列亭障至玉門矣。樓蘭既降服貢獻,匈奴聞,發(fā)兵擊之。于是樓蘭遣一子質匈奴,一子質漢。后貳師軍擊大宛,匈奴欲遮之,貳師兵盛不敢當,即遣騎因樓蘭候漢使后過者,欲絕勿通。時漢軍正任文將兵屯玉門關,為貳師后距,捕得生口,知狀以聞。上詔文便道引兵捕樓蘭王。將詣闕,簿責王,對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股现逼溲?,遣歸國,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親信樓蘭?!髲蜑樾倥撮g,數(shù)遮殺漢使。……元鳳四年,大將軍霍光白遣平樂監(jiān)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輕將勇敢士,赍金幣,揚言以賜外國為名。既至樓蘭,詐其王欲賜之,王喜,與介子飲,醉,將其王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殺之,貴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諭以「王負漢罪,天子遣我誅王,當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介子遂斬王嘗歸首,馳傳詣闕,縣首北闕下。封介子為義陽侯。乃立尉屠耆為王,更名其國為鄯善。
《國語辭典》:獻馘(獻馘)  拼音:xiàn guó
古代戰(zhàn)爭時將敵人殺死,割下左耳以獻給君王?!对娊?jīng)。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div>
《國語辭典》:俘馘  拼音:fú guó
獲敵而割下左耳?!蹲髠?。僖公二十二年》:「鄭文夫人芊氏、姜氏勞楚子于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div>
《國語辭典》:斬馘(斬馘)  拼音:zhǎn guó
本指斬敵首割下左耳以記功。后泛指斬殺敵人。如:「斬馘甚眾」。《唐語林。卷五。補遺》:「駙馬乘勝突刃,所向無前,斬馘擒生,殆逾五十?!姑鳌C范瘛队窈嫌洝返谝涣觯骸付毥虜刭迩芡??!?/div>
《國語辭典》:黃馘(黃馘)  拼音:huáng xù
人面黃肌瘦的樣子?!肚f子。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div>
《漢語大詞典》:折馘
古代戰(zhàn)爭中殺死敵人割其左耳以數(shù)計功。左傳·宣公十二年:“吾聞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zhí)俘而還。” 杜預 注:“折馘,斷耳?!?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必折馘執(zhí)俘,然后賜勛?!?/div>
《漢語大詞典》:執(zhí)馘(執(zhí)馘)
詩·大雅·皇矣:“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毛 傳:“馘,獲也。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 鄭玄 箋:“執(zhí)所生得者而言問之,乃獻所馘,皆徐徐以禮為之?!焙笠浴皥?zhí)馘”為殺敵獻功之稱。《孔子家語·致思》:“攘地千里,搴旗執(zhí)馘,唯 由 能之?!?唐 楊乘 《甲子歲書事》詩:“武士日曳柴,飛將競執(zhí)馘?!?/div>
《漢語大詞典》:訊馘(訊馘)
指古代戰(zhàn)爭中的俘虜和已斃之敵。訊,鞫訊所獲生俘;馘,割取死敵左耳以計功。禮記·王制:“出征,執(zhí)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鄭玄 注:“訊馘,所生獲、斷耳者?!?孔穎達 疏:“以生獲解訊,以斷耳解馘……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 宋 劉攽 《權涇原路兵馬鈐轄皇城使萬州團練使張之諫可轉兩資西上閣門使制》:“行陣之功,雖貴其訊馘;鎮(zhèn)守之重,實資其籌略?!?明 陳敬宗 《新建武學夫子廟碑記》:“執(zhí)有罪釋奠于學,以訊馘告,是皆王者仁義之師,宏綱大紀之要?!?/div>
《漢語大詞典》:馘截
割下敵人的耳朵。指誅戮。晉書·劉琨傳:“是歲, 元帝 轉 琨 為侍中、太尉,其餘如故,并贈名刀。 琨 答曰:‘謹當躬自執(zhí)佩,馘截二虜?!?/div>
《漢語大詞典》:剪馘
誅戮。南史·宋紀上·武帝:“ 裕 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節(jié),翦馘逋逆,蕩清京華?!?/div>
分類:誅戮
《漢語大詞典》:馘俘
殺死和生俘的敵人(以割取左耳計數(shù))。逸周書·世俘解:“太公 望 命御 方來 ,丁卯, 望 至,告以馘俘?!?span id="4ofvz4p"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明宗紀》:“辛酉, 晏球 獻馘俘。”
《漢語大詞典》:禽馘
俘獲斬首。 清 李鴻章 《復張西園》:“賊於初七八日由 武定 、 陽信 、 海豐 北趨,十二日 湘 、 豫 各軍敗之於 鹽山 境內,禽馘甚眾?!?/div>
分類:俘獲斬首
《韻府拾遺 陌韻》:遭馘
蘇轍詩:安知書閣下。群子并遭馘。
《韻府拾遺 陌韻》:殘馘(殘馘)
唐書吐蕃傳贊:唐興四夷,唯吐蕃、回鶻號強雄。犯京師,掠近輔,殘馘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