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武官  拼音:wǔ guān
1.武職官員。相對于文官而言。
2.專指駐外使館的武職官員。多由三軍軍官中選派,擔任軍事性職務。
《國語辭典》:領事(領事)  拼音:lǐng shì
政府派駐外國保護僑民的外交官。負責處理商務、航運、行政及公證等事務。
《漢語大詞典》:文化參贊(文化參贊)
駐外使館中負責同駐在國聯(lián)系處理文化事務的高級外交官。
《國語辭典》:全權公使(全權公使)  拼音:quán quán gōng shǐ
由政府授以全權常駐外國的公使?!肚迨犯?。卷五二六。屬國列傳一。朝鮮》:「臣查朝鮮派使往駐泰西,其國原約有遣使互駐之條,遂未先商請中國,遽以全權公使報聞各國?!?/div>
《國語辭典》:無任所大使(無任所大使)  拼音:wú rèn suǒ dà shǐ
受政府正式任命,但無固定駐外處所的大使。平常留在國內待命,當國外有緊急的偶發(fā)事件時,則以特使身分前往執(zhí)行任務;處理完畢,再回國內繼續(xù)待命。也稱為「巡回大使」。
《國語辭典》:巡回大使(巡回大使)  拼音:xún huí dà shǐ
受政府正式任命,但無固定駐外住所的大使。平常留在國內待命,當國外有緊急的偶發(fā)事件時,則以特使身分執(zhí)行任務;處理完畢,再回國內繼續(xù)待命。也稱為「無任所大使」。
《國語辭典》:外交郵袋(外交郵袋)  拼音:wài jiāo yóu dài
本國政府和駐外使館間傳遞文件的密封袋。以火漆或鉛印封口,郵檢人員不得拆封、毀損,以免侵犯使館自由秘密通訊權,否則有關國家可以抗議,并采取適當?shù)膱髲痛胧F渌鼙Wo和外交特權的性質相同,都是基于邦交國家間的互惠原則。
《國語辭典》:二等國(二等國)  拼音:èr děng guó
在國際上地位次于一等國的國家。其派遣駐外公使時,僅得用全權公使,或代辦公使的名義。
《國語辭典》:總領事(總領事)  拼音:zǒng lǐng shì
政府派駐外國保護僑民的官員。較普通領事管轄區(qū)域為廣,并有節(jié)制副領事之權。
《國語辭典》:代辦(代辦)  拼音:dài bàn
1.代為辦理。如:「代辦商」?!陡;萑珪?。卷六。錢谷部。催徵》:「見差胥,如獰鬼魂飛膽慄,……因其畏縮,誘以代辦之詞?!?br />2.政府派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或大使、公使的代理人。
《國語辭典》:入境證  拼音:rù jìng zhèng
入境旅客持有的入境證明。由內政部入出境管理局制作,發(fā)給入境申請人持用。
《漢語大詞典》:臨時代辦(臨時代辦)
駐外使館大使、公使或代辦缺位或因故不能視事時,被委派代理其職務的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