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銀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樂器以銀作字示其音節(jié)。宋。張炎 洞仙歌。野鵑啼月詞:「可惜歡娛地,雨冷云昏,不見當時譜銀字。」
2.管笛類的樂器。唐。白居易 南園試小樂詩:「高調(diào)管色吹銀字,慢拽歌詞唱渭城?!固?。杜牧 寄珉笛與宇文舍人詩:「調(diào)高銀字聲還側(cè),物比柯亭韻校奇?!?br />3.用銀粉寫字。《宋書。卷一五。禮志二》:「皇太子夜開諸門,墨令,銀字棨傳令信?!固?。熊孺登 雪中答僧書詩:「八行銀字非常草,六出天花盡是梅。」
《國語辭典》:聲調(diào)(聲調(diào))  拼音:shēng diào
1.詩文字句中音韻配置的抑揚頓挫。如:「聲調(diào)鏗鏘」。
2.音樂的節(jié)奏。如:「聲調(diào)悠揚」。
3.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調(diào)子。如國音所分的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輕聲等讀法。
《國語辭典》:聲調(diào)(聲調(diào))  拼音:shēng tiáo
聲音和諧?!痘茨献?。本經(jīng)》:「行沮然后義立,和失然后聲調(diào)?!?/div>
《國語辭典》:評品(評品)  拼音:píng pǐn
評量、評論?!对?。卷一五八。列傳。竇默列傳?》:「默為人樂易,平居未嘗評品人物,與人居,溫然儒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只是泡些好清茶來請他評品些茶味,說些空頭話?!?/div>
分類:評論高低
《漢語大詞典》:差參(差參)
長短、高低不齊;不一致。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頒玉圭。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諸侯?!?王先謙 補注:“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龉缍?,言分圭而爵之也。此蓋古語。析,即分頒之義,非中分為二。疑 如 ( 如淳 )説誤?!?br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馬員外孫員外北征》詩:“析珪行仗節(jié),持印且分麾。” 明 高啟 《詠隱逸·武攸緒》:“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獨去謝親寵,龍門事宜棲。”
《國語辭典》:測量(測量)  拼音:cè liáng
使用儀器或量具以測定速度、長度等數(shù)值,或有關地形、地物之高下、大小等的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讓先(讓先)
(1).圍棋術語,在雙方棋力參差,不能分先對局時,上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白,讓下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黑子先弈,謂之“讓先”。
(2).象棋術語。高低手對弈,為使雙方棋藝水平相對平衡,常由高手讓低手先走一步、兩步或三步,稱為“一先”、“二先”或“三先”。
《國語辭典》:比試(比試)  拼音:bǐ shi
1.較量高低。《薛仁貴征遼事略》:「有爭功者臣與比試,無爭者恁時掛印未遲?!埂度龂萘x》第五十六回:「操欲觀武官比試弓箭?!?br />2.擺出某種動作、姿勢。如:「他掄起大槍一比試,全場嘩然?!?/div>
《國語辭典》:分高下  拼音:fēn gāo xià
分勝負、高低。如:「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競爭,兩隊的球技終于能分高下。」
分類:勝負高低
《漢語大詞典》:依永
謂樂聲之高低抑揚依隨歌詠而變化。《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孔穎達 疏:“‘聲依永’者,謂五聲依附長言而為之?!?孔星衍 疏:“聲者, 高誘 注《淮南子·時則訓》云:‘絲竹金石之聲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史記·五帝本紀》:“聲依永?!?裴骃 集解引 鄭玄 曰:“聲之曲折又依長言?!?劉師培 文說:“故和聲依永,八音于焉克諧;六律五聲,五言于焉出納?!?/div>
《漢語大詞典》:讓子(讓子)
(1).圍棋術語。即黑方先在盤上放置二個以上(可多至二十五個)的子,再由白方投子。此時,白方稱為“授子”,黑方則稱為“受子”。終局計算輸贏,黑方須還給白方被讓子數(shù)的一半。
(2).象棋術語。高低手對弈,為使雙方棋藝水平相對平衡,在對奕前由高手拿去一子或二子(子的種類,規(guī)定為車、馬、炮等三種),然后入局。
《漢語大詞典》:輊軒(輊軒)
軒輊。引申為高低、輕重。 清 歸莊 《祭吳母王夫人文》:“諸子色養(yǎng),板輿輊軒,佳時吉日,游覽家園?!?劉師培 《〈駢文讀本〉序》:“惟是音泮輊軒,象昭明兩,比物丑類之規(guī),切響浮聲之軫,后賢斯闓,古或未昭。” 羅惇曧 《文學源流》:“譬諸 泰 華 等峙,眾山爭朝,東西畫疆,岡巒迥亙,語夫輊軒,無乃強詞?!?/div>
分類:高低輕重
《漢語大詞典》:律準(律準)
古人奏樂時,用以測定聲調(diào)高低、使發(fā)音準確無誤的樂器。新五代史·周臣傳·王樸:“又詔 樸 考正雅樂, 樸 以謂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 京房 為律準,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長短寸分設柱,用七聲為均,樂成而和?!?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律:“后來人不解逐律吹, 京房 始有律準,乃先做下一箇,母子調(diào)得正了,后來只依此為準。”
《漢語大詞典》:降差
高低差別。 唐 溫大雅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三:“ 堯 舜 不及於子,讓德而稱帝, 湯 武 不私於后胤,力取而為王。故道有降差,名有優(yōu)劣,然立功立德,亦各一時?!?/div>
分類:高低
《國語辭典》:布衣交  拼音:bù yī jiāo
布衣,平民的服飾,借指平民。「布衣之交」指貧賤時交往的朋友。《后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囂素謙恭愛士,傾身引接為布衣交。」《太平廣記。卷二三五。唐霍王元軌》:「唐霍王元軌,高祖第十四子也。謙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與處士劉玄平為布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