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吟嘯(吟嘯)  拼音:yín xiào
1.悲嘆聲?!逗鬂h書。卷一三。隗囂傳》:「前計抑絕,后策不從,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br />2.吟詩與嘯呼?!稌x書。卷七九。謝安傳》:「嘗與孫綽等汎海,風(fēng)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埂段倪x。劉琨。扶風(fēng)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div>
《國語辭典》:重臣  拼音:zhòng chén
身負(fù)國家重任的臣子。《史記。卷一二○。汲黯傳》:「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nèi)史?!?/div>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執(zhí)掌大權(quán)的人。韓非子·外儲說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地大以遠(yuǎn),故常選用重人;既貴而富,且不習(xí)海事?!?span id="hfeir99" class="book">《明史·馬永梁震等傳贊》:“其抗懷奮激,無以結(jié)歡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謹(jǐn)慎而持重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據(jù)體度以動靜,每清詳而無悔者,重人也?!?br />(3).押送重車的人。左傳·成公五年:“ 晉 侯以傳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傳?!厝嗽唬骸遥蝗缃葜僖?。’” 楊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車之人?!?/div>
《國語辭典》:高唱  拼音:gāo chàng
高聲唱歌或大聲喊叫?!段倪x。陸機(jī)。演連珠五○首之二三》:「臣聞絕節(jié)高唱,非凡耳所悲。」
《國語辭典》:大言  拼音:dà yán
1.誇大狂妄的話?!妒酚?。卷八。高祖紀(jì)》:「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br />2.宏大的謀議。《禮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div>
《國語辭典》:大聲(大聲)  拼音:dà shēng
聲音宏大、響亮。如:「大聲喧嘩」、「大聲嚷嚷」、「大聲喝采」。
《漢語大詞典》:朗吟
高聲吟誦。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下:“﹝女﹞執(zhí)紅箋題詩一首,笑授 暇 , 暇 因朗吟之?!?宋 張炎 《臺城路·送周方山之吳》詞:“朗吟未了 西湖 酒,驚心又歌南浦?!?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朗吟數(shù)百言,句句手自擊節(jié)?!?郭沫若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序》:“ 中國 舊時對于詩歌本來有朗吟的辦法?!?清 朱燾 《北窗囈語》:“始則一蟬朗吟,漸而羣蟬競和?!?/div>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āo
野獸的怒吼。唐。常建空靈山應(yīng)田叟〉詩:「日入聞虎斗,空山滿咆哮?!埂度龂萘x》第三回:「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xiàng),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
《國語辭典》:咆哮  拼音:páo xiào
1.形容人在激怒時的吼叫。如:「大聲咆哮」、「咆哮如雷」。
2.形容人氣勢勇猛剛健的樣子?!侗阕?。外篇。清鑒》:「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804' target='_blank'>白居易 〈漢高祖斬白蛇賦〉:「一呼而猛氣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揚(yáng)?!?/div>
《國語辭典》:山呼  拼音:shān hū
漢武帝登嵩山,群臣三呼萬歲,稱為「山呼」。見《漢書。卷六。武帝紀(jì)》。后以此作為臣民祝頌天子之辭。唐。盧綸 皇帝感詞四首之一:「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埂段饔斡洝返谝弧鸹兀骸干胶羧f歲,華祝千秋。靜鞭三下響,衣冠拜冕旒?!挂沧鳌负翎浴?、「三呼」、「嵩呼」。
《國語辭典》:嵩呼  拼音:sōng hū
古時對天子的祝頌辭。參見「山呼」條?!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笇m女們持了宮扇,簇?fù)碇熳由藢氉?,一個個嵩呼舞蹈。」《紅樓夢》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賈府中人謝恩,連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絕?!?/div>
《國語辭典》:宣揚(yáng)(宣揚(yáng))  拼音:xuān yáng
宣布傳揚(yáng)?!稘h書。卷八一。匡衡傳》:「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yáng)德音。」《西游記》第八回:「那如來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yáng)正果。」
《國語辭典》:高言  拼音:gāo yán
高妙的言論,尤指歌辭?!盾髯印7鞘印罚骸感袀坞U穢,而彊高言謹(jǐn)愨者也?!埂段倪x。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詩》:「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漢語大詞典》:抗言
(1).高聲而言。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 旦 ?!?span id="p4dayvz" class="book">《周書·竇毅傳》:“ 毅 抗言正色,以大義責(zé)之?!?宋 董弅 《閑燕常談》:“今世居下位而能執(zhí)義抗言如 輔之 者,固難其人。” 明 宋濂 《天竺靈山教寺慈光園昭法師若公塔銘》:“時內(nèi)侍監(jiān) 魚朝恩 怙貴誕肆,宰相 元載 亦斂容避去。 造 與殿中侍御史 李衎 抗言折之,世稱直臣?!?br />(2).對面交談。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一:“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清 陳夢雷 《擬古詩·客從遠(yuǎn)方來》:“疇昔與君知,抗言談在昔?!?龔爾位 《開歲述懷》詩:“歲新人惟舊,抗言多良儔。”
《國語辭典》:引吭  拼音:yǐn háng
1.鳥鳴?!端问?。卷四八三。列國世家六。漳泉陳洪進(jìn)傳》:「有蒼鶴翔集內(nèi)齋前,引吭向洪進(jìn)?!?br />2.放開喉嚨吟詩或歌唱。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div>
《漢語大詞典》:朗詠(朗詠)
高聲吟誦。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李周翰 注:“朗,高也。凝思坐於幽巖,高詠臨於長川?!?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詠,餞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對明月於青溪之下?!?元 于立 《春游天湖》詩:“朗詠《招隱》作,悲吟《黃竹》章?!?/div>
《國語辭典》:舉哀(舉哀)  拼音:jǔ āi
晚近喪禮用語,辦喪事時高聲號哭,以示哀慟?!度龂萘x》第四○回:「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后舉哀報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劉元普設(shè)三牲禮儀,親自舉哀拜奠?!?/div>
《國語辭典》:朗誦(朗誦)  拼音:lǎng sòng
高聲誦讀詩文?!度龂萘x》第六○回:「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并無一字差錯?!挂沧鳌咐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