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咸池音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禮記注疏》卷三十八〈樂記〉~677~
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東漢·鄭玄注:「黃帝所作樂名也,堯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span>

例句

作詩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韓愈 孟生詩

典故  
軒轅黃帝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玉臺新詠》卷一東漢·張衡《同聲歌》
眾夫所希見,天老教軒皇。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黃帝〉~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xí)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nóng)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例句

軒皇竟磨滅,周孔亦衰老。 孟云卿 放歌行

挺質(zhì)本軒皇,申威振遠方。 李嶠

時來不關(guān)人,談笑游軒皇。 李白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軒皇重齋拜,漢武愛祈禱。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子微

為問軒皇三百歲,何如大道一千年。 高適 玉真公主歌二首之二

百靈侍軒后,萬國會涂山。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詔

典故
軒轅作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舊題隋·王度《古鏡記》
侯生常云:「昔者吾聞黃帝鑄十五鏡,其第一橫徑一尺五寸,法滿月之?dāng)?shù)也,以其相差?!?/span>

例句

得非軒轅作,妙絕世莫并。 李群玉 古鏡

典故
軒轅古鏡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器玩二·王度〉~76~
侯生常云:「昔者吾聞黃帝鑄十五鏡。其第一橫徑一尺五寸,法滿月之?dāng)?shù)也。以其相差,各校一寸。此第八鏡也?!?/span>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炎帝
 
蚩尤
 
黃帝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黃帝本紀》
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xí)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nóng)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例句

熊羆驅(qū)涿鹿,犀象走昆陽。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國語辭典》:黃帝(黃帝)  拼音:huáng dì
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建國于有熊,也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并諸侯,黃帝與其戰(zhàn)于涿鹿,擒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神農(nóng)氏,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shù)、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漢語大詞典》:黃帝冢
見“ 黃帝陵 ”。
《漢語大詞典》:黃帝陵
亦稱“ 黃帝冢 ”。 傳說中 軒轅黃帝 的陵墓。在 陜西省 黃陵縣 城北 橋山 。山巔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鐫“黃帝陵”三字。亭后為 黃帝 墓。陵高3.6米,周長48米?,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唐 司馬貞 索隱:“《地理志》: 橋山 在 上郡 陽周縣 ,山有 黃帝冢 也?!?唐 張守節(jié) 正義:“《括地志》云:‘ 黃帝陵 在 寧州 羅川縣 東八十里 子午山 。《地理志》云: 上郡 陽周縣 橋山 南有 黃帝冢 。’案: 陽周 隋 改為 羅川 。爾雅云:山鋭而高曰橋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帝術(shù)(黃帝術(shù))
道家的煉丹術(shù)。道家以 黃帝 為始祖,故稱。 唐 呂巖 《憶江南》詞之三:“ 黃帝 術(shù),玄妙美金花。”
《國語辭典》:黃帝乘龍(黃帝乘龍)  拼音:huáng dì chéng lóng
黃帝騎著龍上天,臣子無法跟隨,只能抱著拉斷的龍髯和遺落的弓哭泣。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后比喻仙去或帝王、權(quán)臣的去世。
《國語辭典》:黃帝素問(黃帝素問)  拼音:huáng dì sù wèn
書名。唐王冰輯《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再增補〈天元紀大論〉,重新編次、作注,二十四卷,為醫(yī)家必讀的一部書。
分類:書名增補
《分類字錦》:黃帝合宮
張衡東京賦必以肆奢為賢則是黃帝合宮有虞總期固不如夏癸之瑤臺殷辛之瓊室也薛綜注謂黃帝明堂以草蓋之名曰合宮舜之明堂以草蓋之名曰總章李善注尸子曰欲觀黃帝之行于合宮觀堯舜之行于總章章期一也
管子黃帝有合宮以聽政也
分類:朝會
《漢語大詞典》:黃帝陵
亦稱“ 黃帝冢 ”。 傳說中 軒轅黃帝 的陵墓。在 陜西省 黃陵縣 城北 橋山 。山巔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鐫“黃帝陵”三字。亭后為 黃帝 墓。陵高3.6米,周長48米?,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唐 司馬貞 索隱:“《地理志》: 橋山 在 上郡 陽周縣 ,山有 黃帝冢 也?!?唐 張守節(jié) 正義:“《括地志》云:‘ 黃帝陵 在 寧州 羅川縣 東八十里 子午山 。《地理志》云: 上郡 陽周縣 橋山 南有 黃帝冢 ?!福?陽周 隋 改為 羅川 。爾雅云:山鋭而高曰橋也?!?/div>
《國語辭典》:黃帝內(nèi)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  拼音:huáng dì nèi jīng
書名。十八卷,內(nèi)容包括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兩部分。是春秋戰(zhàn)國前醫(yī)療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的總結(jié),并為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著作。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對身體的養(yǎng)護,及因環(huán)境、教養(yǎng)等而形成的性質(zhì)。相對于先天而言?!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钢皇撬焐哪呛脛硬缓渺o的性兒,仗著后天這片心,怎生扭得過先天的性兒去?!?br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會來嗎?」也作「后日」、「后兒」。
3.后于天時而行事。《易經(jīng)。乾卦》:「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jié)h。王充《論衡。初稟》:「如必須天有命,乃以從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國古代關(guān)于天體的學(xué)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宋書·律歷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紛然莫辨?!痹敗?宣夜 ”。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漢武帝內(nèi)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tǒng)領(lǐng)十萬?!?span id="ijxggpd" class="book">《海內(nèi)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br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王琦 注:“三天,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詠天寧寺塔》詩:“鏡現(xiàn)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記》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見夜間那火,光騰萬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見了?!?br />(5).指 清 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蓋由從前列圣每歲駐蹕 澄清園 ,諸王公即讀書園廬,其地為殿三層,皆有 世宗 皇帝御書匾額,前曰‘前垂天貺’,謂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謂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謂之后天,統(tǒng)謂之三天?!?/div>
《漢語大詞典》:羲軒(羲軒)
伏羲氏 和 軒轅氏 ( 黃帝 )的并稱。 唐 李白 《金陵鳳凰臺置酒》詩:“明君越 羲 軒 , 天老 坐三臺。”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鄉(xiāng)試策問》:“接 羲 軒 之統(tǒng),探 孔 顏 之藴?!?/div>
《漢語大詞典》:軒后(軒后)
即 黃帝 軒轅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yīng)詔》:“百靈侍 軒后 ,萬國會 涂山 。” 宋 王禹偁 《園陵犬賦》:“ 秦皇 採藥,島中之士未廻; 軒后 鍊丹,湖上之龍已去?!?清 朱彝尊 《御試省耕詩二十韻》:“吉日 宣王 禱,空同 軒后 齋?!?/div>
《漢語大詞典》:軒皇(軒皇)
即 黃帝 軒轅氏 。 漢 張衡 《同聲歌》:“眾夫所希見,天老教 軒皇 。” 唐 張說 《圣德頌》:“稽諸瑞典,昔祚 軒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清 魏源 《觀往吟》之一:“君不見, 軒皇 畫井始 遼東 ?!眳⒁姟?軒轅 ”。
《國語辭典》:軒轅(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轅門?!妒酚?。卷六九。蘇秦傳》:「前有樓闕軒轅,后有長姣美人?!?br />2.黃帝的名號。參見「黃帝」條。
3.復(fù)姓。如宋朝有軒轅損。
4.星座名。共十七顆星,在北斗七星的北邊。
《漢語大詞典》:軒羲(軒羲)
亦作“ 軒犧 ”。 軒轅 、 伏羲 的并稱。宋書·王鎮(zhèn)惡檀韶等傳論:“自 三代 以來,醇風(fēng)稍薄,成功濟務(wù),尊出權(quán)道,雖復(fù)負扆南面,比號 軒 犧 ,莫不自謝王風(fēng),率由霸德?!?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0539' target='_blank'>《南齊書·樂志》:“德溢 軒 羲 ,道懋 炎 云 。”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和武帝游鍾山大愛敬寺》:“鴻名冠 子 姒 ,德澤邁 軒 羲 ?!?/div>
分類:軒轅伏羲
《國語辭典》:軒轅(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轅門?!妒酚?。卷六九。蘇秦傳》:「前有樓闕軒轅,后有長姣美人?!?br />2.黃帝的名號。參見「黃帝」條。
3.復(fù)姓。如宋朝有軒轅損。
4.星座名。共十七顆星,在北斗七星的北邊。
《漢語大詞典》:軒黃(軒黃)
即 黃帝 。因其名 軒轅 ,故稱。 晉 陶潛 《讀〈山海經(jīng)〉》詩之四:“豈伊君子寶,見重我 軒黃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贊曰:史肇 軒黃 ,體備 周 孔 。”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曾師 軒黃 友 堯 湯 ,混跡和光佐 周武 ?!眳⒁姟?軒轅 ”、“ 黃帝 ”。
分類:黃帝軒轅
《國語辭典》:涿鹿  拼音:zhuó lù
1.縣名。參見「涿鹿縣」條。
2.山名。參見「涿鹿山」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