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縉云(縉雲(yún))
(1).古官名。遠(yuǎn)古傳說 黃帝 時夏官為縉云,并以為族氏。 唐 代以縉云為兵部之別稱。左傳·文公十八年:“ 縉云氏 有不才子?!?杜預(yù) 注:“縉云, 黃帝 時官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云師云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yīng)劭 曰:“春官為青云,夏官為縉云,秋官為白云,冬官為黑云,中官為黃云?!?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以某忝縉云之舊僚……見託銘誌?!?唐 張說 《岳州宴別潭州王熊》詩之二:“縉云連省閣,溝水遽西東?!?br />(2).山名。在 浙江省 縉云縣 境。又名 仙都山 。傳為 黃帝 時 縉云氏 封地。
(3).縣名。 唐 置。自 括蒼 及 永康 兩縣析出。 明 清 皆屬 浙江省 處州府 。今仍名 縉云 ,縣治在 五云鎮(zhèn) 。
《國語辭典》:巫咸  拼音:wū xián
神話傳說中的神巫:(1)黃帝時的神巫?!短接[。卷七九?;释醪克摹|S帝軒轅氏》:「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弧?2)唐堯時的神巫?!短接[。卷七二一。方術(shù)部。醫(yī)一》:「巫咸,堯臣也,以鴻術(shù)為帝堯之醫(yī)?!?3)殷中宗時的神巫?!冻o。屈原。離騷》漢。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當(dāng)殷中宗之世?!?/div>
《國語辭典》:伶?zhèn)悾鎮(zhèn)悾 ?span id="6iygwmu" class='label'>拼音:líng lún
1.黃帝時代的樂官,音律的創(chuàng)作者?!秴问洗呵铩V傧募o(jì)。古樂》:「昔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伶?zhèn)愖源笙闹?,乃之院隃之陰,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jié)間?!?br />2.演員、戲子。元。無名氏《藍(lán)采和》第二折:「因此處有個伶?zhèn)?,姓許名堅,樂名藍(lán)采和?!?br />3.戲劇曲藝?!队罉反蟮鋺蛭娜N?;麻T子弟錯立身。第四出》:「老身幼習(xí)伶?zhèn)悾由??!?/div>
《國語辭典》:素女  拼音:sù nǚ
相傳為上古時代的女神。精于音樂,一說為知陰陽天道,擅長房中之術(shù),古有素女經(jīng)、素女方等。
《國語辭典》:六律  拼音:liù lǜ
古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書經(jīng)。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埂妒酚?。卷二五。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div>
《國語辭典》:顓頊(顓頊)  拼音:zhuān xù
五帝之一。相傳為黃帝之孫,十歲時輔佐少昊,二十歲即帝位。最初建國于高陽,故號高陽氏。建都于帝丘(今河北省濮陽縣)。在位七十八年。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故說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吨芏Y。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jì),顓頊?zhǔn)逞伞!埂冻o。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
《漢語大詞典》:玉律
(1).玉制的標(biāo)準(zhǔn)定音器。相傳 黃帝 時 伶?zhèn)?截竹為筒,以筒之長短分別聲音的清濁高下。樂器之音,則依以為準(zhǔn)。分陰、陽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氣。后漢書·律歷志上:“候氣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span id="uqsswy6" class="book">《晉書·律歷志上》:“ 武帝 太康 元年, 汲群 盜發(fā)六國時 魏襄王 冢,亦得玉律。則古者又以玉為管矣?!?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詩:“玉律初移候,清風(fēng)乍遠(yuǎn)襟。”
(2).指管樂器。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袁淑〈從駕〉》:“甿謡響玉律,邑頌被丹絃。”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引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 秦淮 絲肉中宵發(fā),玉律拋殘作笛鈿?!?br />(3).莊嚴(yán)而不可變更的法令。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訓(xùn)撫之宜?!?span id="e6yaqss"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奧的書,見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br />(4).引申為楷模、榜樣。 宋 司馬光 《樞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辭》:“黃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規(guī)。”
(1).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焙笠浴斑z弓”指 黃帝 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宋史·樂志十六》:“ 鼎湖 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清 顧炎武 《登岱》詩:“何人得昇仙,遺弓名烏號?!?br />(2).據(jù)史記·封禪書載,傳說 黃帝 騎龍升天時,“墮 黃帝 之弓”。后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 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span id="queauks"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xùn),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 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遺弓仙馭遠(yuǎn),上食繐帷張?!?br />(3).呂氏春秋·貴公:“ 荊 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 荊 人遺之, 荊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wǎng),去之若遺弓?!?/div>
《漢語大詞典》:云鳥(雲(yún)鳥)
(1).相傳 黃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jì)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 少皞氏 受命有鳳鳥適至,故以鳥紀(jì)事,百官師長皆以鳥為名號。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后以“云鳥”指兩個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詔》:“云鳥殊世,文質(zhì)異時?!?唐 房晉 《對詞標(biāo)文苑科策》:“自 風(fēng) 姜 御辯之始,樹以后王君公;云鳥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師長?!?br />(2).云和鳥。 宋 歐陽修 《會峰亭》詩:“野鳥窺我醉,谿云留我眠……醉醒各任物,云鳥徒留連?!?br />(3).高飛的鳥。《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謝惠連 《連珠》:“是以高羅舉而云鳥降,海人萃而水禽翔?!?唐 馬戴 《宿裴氏溪居懷厲玄先輩》詩:“同人不同北,云鳥自南翔?!?宋 蘇軾 《贈杜介》詩:“應(yīng)真飛錫過,絶磵度云鳥?!?br />(4).比喻隱士。 五代 齊己 《經(jīng)費(fèi)徵君舊居》詩:“高眠當(dāng)圣代,云鳥未為孤。”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傳說中的 黃帝 、 方明 、 昌寓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七人。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為御, 昌寓 驂乘, 張若 、 謵朋 前馬, 昆閽 、 滑稽 后車,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yīng)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jīng)七圣迷?!?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七圣心迷運(yùn)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br />(2).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guān)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span id="8gu4soy"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br />(3).指 唐 代的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衛(wèi)》:“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span id="0um8eus"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謂 肅 、 代 、 德 、 順 、 憲 、 穆 、 敬 ?!?br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黃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七圣斯嚴(yán),三君如在?!?br />(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圣。乃見道后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圣品》。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圣,青眼慕青蓮?!?/div>
《國語辭典》:寶箓(寶籙)  拼音:bǎo lù
道家的符咒。唐。杜審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xùn)|〉詩:「禎符龍馬出,寶箓鳳皇傳?!?/div>
《國語辭典》:四靈(四靈)  拼音:sì líng
1.麟、鳳、龜、龍四種靈獸?!抖Y記。禮運(yùn)》:「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br />2.南宋永嘉詩人徐照(靈暉)、徐璣(靈淵)、翁卷(靈舒)、趙師秀(靈秀)的合稱。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六二。別集一五》。
《漢語大詞典》:五五
(1).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蔽逦逑喑藶槎澹?漢 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隸釋·漢堂邑令費(fèi)鳳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隸釋·漢巴郡太守樊敏碑:“遭離母憂,五五斷仁?!?br />(2).二十五。鹖冠子·度萬:“五音六律稽從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陸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老臣慺慺,愿國家同祚於 軒轅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為伊邑?!贝酥^ 黃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為行列。《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何嘗行》:“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南朝 梁 江淹 《學(xué)梁王兔園賦》:“上飛 衡 陽 ,下宿 沅 漢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fù)散。”晉書·天文志中:“凡降人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又云,如人叉手相向?!?br />(4).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魏書·高佑傳:“設(shè)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fā)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后風(fēng)化大行,寇盜止息。”
《漢語大詞典》:四圣(四聖)
(1).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 。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昔 黃帝 ,法天則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br />(2).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漢 焦贛 《易林·復(fù)之大過》:“ 堯 、 舜 、 禹 、 湯 ,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無窮,旅人相望,未同朝鄉(xiāng)?!?br />(3).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伏羲 、 軒轅 ( 黃帝 )、 高辛 ( 帝嚳 )、 禹 。云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圖, 軒轅 受符, 高辛 受天經(jīng), 夏禹 受《洛書》,四圣稟其神靈,五老現(xiàn)於河渚,故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br />(4).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禮記·保傅》載, 成王 中立而聽朝, 周公 常立于前, 太公 常立于左, 召公 常立于右, 史佚 常立于后。“四圣維之,是以慮無失計,而舉無過事?!?br />(5).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唐 代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唐 韓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萬邦。孰居近土,襲盜以狂。往在 玄宗 ,崇極而圮。 河 北悍驕, 河 南附起,四圣不宥,屢興師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
(6).醫(yī)家稱 黃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鵲 )、 張機(jī) 為“四圣”。 清 黃元御 著醫(yī)書有四圣心源、《四圣懸樞》等,見清史稿·藝文志三。
(7).佛教語。十界中,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界稱“四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稱“六凡”。
(8).佛教語。禪林稱 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 、 大勢至菩薩 、 大海眾菩薩 為“四圣”。
《漢語大詞典》:黃虞
黃帝 、 虞舜 的合稱。 晉 陶潛 《贈羊長史》詩:“愚生三季后,慨然念 黃 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若夫君子擬人必於其倫,而 崔瑗 之誄 李公 ,比行於 黃 虞 ; 向秀 之賦 嵇生 ,方罪於 李斯 ?!?清 顧炎武 《河上作》詩:“ 黃 虞 日已遠(yuǎn),奰怒尋干戈?!?顧余 《詠古》:“符命紛紛豈自誣,假皇家世憶 黃 虞 ?!?/div>
分類:黃帝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