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帝鴻(帝鴻)
黃帝 的號。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 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杜預 注:“ 帝鴻 , 黃帝 ?!?宋 徐鉉 文房四譜·硯譜二:“昔 黃帝 得玉一紐,治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 帝鴻 氏之研’。” 明 楊慎 《鳳賦》:“又采 飛龍 氏之篆,陳 帝鴻 氏之硯。”
分類:帝鴻黃帝
《國語辭典》:阪泉  拼音:bǎn quán
地名。位于今涿鹿縣,相傳黃帝與炎帝戰(zhàn)于此處。
《國語辭典》:指南車(指南車)  拼音:zhǐ nán chē
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車。車上裝有一木頭人,藉由一套齒輪系統(tǒng)轉動,使得車無論轉向何方,木頭人的手永遠指著南方。相傳為黃帝所作。也稱為「司南車」。
《漢語大詞典》:四妃
(1).四位妃子。指 黃帝 四妃。《史記·五帝本紀》“ 嫘祖 為 黃帝 正妃” 唐 司馬貞 索隱:“ 黃帝 立四妃,象后妃四星。 皇甫謐 云:‘元妃 西陵氏 女,曰 累祖 ,生 昌意 ;次妃 方雷氏 女,曰 女節(jié) ,生 青陽 ;次妃 彤魚氏 女,生 夷鼓 ,一名 蒼林 ;次妃 嫫母 ,班在三人之下?!?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帝王后妃載“四妃”之次為 嫘祖 、 嫫姆 、 彤魚氏 、 方雷氏 。
(2).四位妃子。指 帝嚳 四妃。大戴禮記·帝系:“ 帝嚳 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 有邰氏 之女也,曰 姜嫄氏 ,產(chǎn) 后稷 ;次妃, 有娀氏 之女也,曰 簡狄氏 ,產(chǎn) 契 ;次妃,曰 陳豐氏 ,產(chǎn) 帝堯 ;次妃,曰 娵訾氏 ,產(chǎn) 帝摯 ?!?span id="xbxdv7f"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 娶 陳鋒氏 女” 張守節(jié) 正義引《帝王紀》:“元妃 有邰氏 女,曰 姜嫄 ,生 后稷 ;次妃 有娀氏 女,曰 簡狄 ,生 卨 ;次妃 陳豐氏 女,曰 慶都 ,生 放勛 ;次妃 娵訾氏 女,曰 常儀 ,生 帝摯 ?!?br />(3).四位妃子。初 唐 有貴、淑、德、賢四妃。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帝王后妃·四妃:“三代有三夫人而無妃號, 漢 有貴人, 魏 始置妃,此夫人號妃之始也。 唐 初皇后而降,有貴、淑、德、賢,是為四妃也。”
《漢語大詞典》:軒黃(軒黃)
即 黃帝 。因其名 軒轅 ,故稱。 晉 陶潛 《讀〈山海經(jīng)〉》詩之四:“豈伊君子寶,見重我 軒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贊曰:史肇 軒黃 ,體備 周 孔 ?!?唐 李紳 《贈毛仙翁》詩:“曾師 軒黃 友 堯 湯 ,混跡和光佐 周武 。”參見“ 軒轅 ”、“ 黃帝 ”。
分類:黃帝軒轅
《漢語大詞典》:帝軒(帝軒)
指 黃帝 軒轅氏 。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昔 帝軒 陟位,飛黃服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019' target='_blank'>《隋書·音樂志上》:“ 帝軒 百祀,人思未忘?!?/div>
《漢語大詞典》:忽恍
(1).亦作“ 忽荒 ”、“ 忽恍 ”、“ 忽慌 ”。(1)謂似有似無,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怳?!?漢 賈誼 《鵩鳥賦》:“釋智遺形,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漢 揚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經(jīng)緯萬方?!?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章炳麟 《徵信論下》:“從是讎質自離者,誠有可知,亦或忽怳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間?!?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班固〈答賓戲〉》:“應龍潛於潢污,魚黿媟之,不覩其能奮靈德,合風云,超忽荒而躆昊蒼也。” 李善 注:“ 項岱 曰:忽荒,天上也?!?三國 魏 阮籍 《答伏義書》:“躍踸踔,陵忽慌,從容與道化同逌,逍遙與日月并流?!?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唐 孫樵 《罵僮志》:“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癡人之暝行?!?br />(2). 黃帝 臣名。善忘之人。《淮南子·人間訓》:“故 黃帝 亡其玄珠,使 離珠 、 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高誘 注:“ 忽怳 , 黃帝 臣也; 忽怳 ,善忘之人?!?/div>
《漢語大詞典》:大撓(大撓)
亦作“ 大橈 ”。 傳說為 黃帝 史官,始作甲子。呂氏春秋·尊師:“ 黃帝 師 大撓 ?!?高誘 注:“ 大撓 作甲子?!?清 龔自珍 《辨仙行》:“九皇五伯升且淪, 大橈 以來未浹旬?!?/div>
《漢語大詞典》:云官(雲(yún)官)
相傳 黃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以云名官。文選·張協(xié)〈七命〉:“教清於云官之世,治穆乎鳥紀之時?!?李善 注:“ 郯子 曰:昔者 黃帝氏 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火職咸允,云官亦熙?!?胡之驥 注:“以云以火名其官職也?!?唐 杜審言 《大酺》詩:“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長地久屬年豐?!眳⒁姟?云師 ”。
《國語辭典》:云師(雲(yún)師)  拼音:yún shī
1.黃帝時各部長官均以云為名號,稱為「云師」?!蹲髠?。昭公十七年》:「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br />2.神話傳說中的云神?!段倪x。張衡。思玄賦》:「云師霮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涂?!埂队讓W瓊林。卷一。天文類》:「云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div>
《漢語大詞典》:刪書(刪書)
孔子 刪訂《尚書》之說。據(jù)《尚書璿璣鈐》稱: 孔子 得 黃帝 玄孫 帝魁 之,至 秦穆公 為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遠取近,定可以為世法者,百二十篇,其中一百零二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又據(jù)史記·伯夷列傳 司馬貞 索隱引《尚書緯》云: 孔子 得 帝魁 之三千三百三十篇,刪定一百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 漢 之 劉歆 、 班固 、 揚雄 , 唐 之 孔穎達 等均尊信 孔子 刪之說,以為尚書源于古代史官,經(jīng) 孔子 刪次成書。但此說后世多有疑議,認為《書緯》及 司馬貞 所引《尚書緯》之說不足據(jù)。 宋 林之奇 尚書集解稱“此說不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書序更引 孫宣侗 之說,謂:“不但《書序》可疑,并百篇之名,亦未可信矣?!?/div>
《漢語大詞典》:黃神
(1). 黃帝 。《淮南子·覽冥訓》:“西老折勝, 黃神 嘯吟?!?高誘 注:“ 黃帝 之神,傷道之衰,故嘯吟而長嘆也?!?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補救世道文件四種》:“慨自水獸洪猛, 黃神 嘯吟,禮樂偕辮髮以同隳,情性與纏足而俱放?!?br />(2).印名。古登山者所佩,以避虎狼。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黃神越章之印,其廣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則虎狼不敢近其內(nèi)也。” 王國維 《游仙》詩:“臨軒自佩黃神印,受籙教披素女書。”
《國語辭典》:俞跗  拼音:yú fū
古代良醫(yī),相傳為黃帝之臣。醫(yī)病不用湯藥,只給病人割皮解肌,洗滌內(nèi)臟。也作「俞柎」、「踰跗」。
《國語辭典》:孔甲  拼音:kǒng jiǎ
人名。說法有三:一說為黃帝史官。一說為夏帝。一說為孔鮒,即孔子八世孫。
《漢語大詞典》:九圣(九聖)
(1).指 伏羲 、 神農(nóng) 、 黃帝 、 堯 、 舜 、 禹 、 文王 、 周公 、 孔子 。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九圣共成《易經(jīng)》,足以彌綸陰陽?!?span id="ttrlxjn" class="book">《隋書·經(jīng)籍志》:“自初起至於 孔子 ,九圣之所增演,以廣其意?!?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業(yè)資九圣,時歷三古?!?br />(2).指道教崇奉的九位真人。 前蜀 杜光庭 《川主九星醮詞》:“伏惟九圣延慈,乘帝車而降福?!?br />(3).九個皇帝。 宋 陸游 《德勛廟碑》:“ 宋 傳九圣, 高宗 是承,化龍渡江,天開中興?!?朱東潤 注:“指 北宋 太祖 、 太宗 、 真宗 、 仁宗 、 英宗 、 神宗 、 哲宗 、 徽宗 、 欽宗 ,凡九帝?!?/div>
《漢語大詞典》:大卷
周 代“六舞”之一。相傳為 黃帝 時代的樂舞。
清 代殿試所用試卷。亦稱書寫大卷的楷體,以光、方、烏為合于標準。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干祿:“應制之書約分二種,一曰大卷,應殿試者也。一曰白摺,應朝考者也。大卷彌滿,體尚正方,非筆力雄健,不足鎮(zhèn)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