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4,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人門
北河
孟津
河道
濟水
濁河
飲河
有易
淮河
南河
宣房
東河
河防
河事
河陰
《漢語大詞典》:人門(人門)
(1).用人環(huán)列護衛(wèi)以為門。周禮·天官·掌舍:“無宮則共人門。” 鄭玄 注:“謂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觀,陳列周衛(wèi),則立長大之人以表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孫子·軍爭》“交和而舍” 三國 魏 曹操 注:“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
(2).人品與門第。陳書·文學傳·蔡凝:“黃散之職,固須人門兼美。”北史·裴叔業(yè)傳:“﹝ 裴植 ﹞自言人門不后 王肅 ,怪朝廷處之不高?!?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柳潭 ﹞以人門第一,選尚公主,拜太子洗馬。”
(3).他人門下。 宋 蘇軾 《贈仲勉子文》詩:“閑看書冊應(yīng)多味,老傍人門想更慵?!?span id="mvi4m1n" class="book">《剪燈新話·金鳳釵記》:“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跡人門,亦非久計。”
(4). 黃河 中的峽名。在 河南 陜縣 東北的 三門山 北側(cè),與 神門 、 鬼門 并列。 賀敬之 《三門峽歌》:“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div>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黃河流至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的稱為「北河」。
《漢語大詞典》:孟津
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孟縣 西南。相傳 周武王 在此盟會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說本作 盟津 ,后訛作 孟津 。為歷代兵家爭戰(zhàn)要地。書·禹貢:“導(dǎo) 河積石 ,至于 龍門 ,南至于 華陰 ,東至 厎柱 ,又東至于 孟津 ?!?漢 史岑 《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 南朝 梁 沈約 《法王寺碑》:“昔 周 師集於 孟津 , 漢 兵至於 垓下 ?!?明沈采《千金記·投閫》:“南征北討,堪除殘暴,把 江 淮 盡掃。義兵咸瞻旗纛,分明是會合 孟津 來到?!?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欲以君主立憲定國,以中流人士執(zhí)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無所濟矣?!?/div>
《國語辭典》:河道  拼音:hé dào
1.河水流經(jīng)的通道。多指能通航的河流水道?!对?。卷六四。河渠志一》:「今歲新開閘河,分引渾、榆二河上源之水,故自李二寺至通州三十馀里,河道淺澀?!埂都t樓夢》第一一八回:「且言賈政扶了賈母靈柩一路南行,因遇著班師的兵將船只過境,河道擁擠,不能速行,在道實在心焦。」
2.清代掌管河務(wù)的道臺。在清代凡與河務(wù)有關(guān)的地方均設(shè)有河道,如江南淮徐河道駐徐州,淮揚河道駐淮安,山東運河道駐濟寧,直隸永定河道駐固安。也稱為「河工道」。
《國語辭典》:濟水(濟水)  拼音:jǐ shuǐ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南流注入黃河。也稱為「沇水」。
《漢語大詞典》:濁河(濁河)
混濁的河流。特指 黃河 。史記·蘇秦列傳:“天時不與,雖有 清濟 、 濁河 ,惡足以為固!”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紛虹亂朝日, 濁河 穢 清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河 水濁,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黃河 兼 濁河 之名矣。”朱子語類卷一三一:“是時已遣 王倫 以二十事使虜,約不稱臣,以 濁河 為界。此便是講和了?!?/div>
《漢語大詞典》:飲河(飲河)
(1).謂喝 黃河 水。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將飲 河 ,而不足也,將走大澤。”事又載《列子·湯問》。 唐 韓愈 《雙鳥詩》:“朝飲 河 生塵,暮飲海絶流?!?br />(2).莊子·逍遙游云: 堯 讓天下于 許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成玄英 疏:“ 許由 ,隱者也……隱於 箕山 ,師於 嚙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飲。 堯 知其賢,讓以帝位。 許由 聞之,乃臨河洗耳?!焙笏煊米鞯涔剩浴帮嫼印北扔魉枨髽O有限。 晉 左思 《詠史》之八:“飲 河 期滿腹,貴足不愿餘。” 唐 王績 《游北山賦》:“飲河知足,巢林必安?!?br />(3).比喻隱退,不追求榮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聞 堯 風沖天, 潁 陽振飲河之談, 漢 德括地, 商 陰峻餐芝之氣?!眳㈤?span id="qtranay" class="book">《呂氏春秋·求人》、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許由
《漢語大詞典》:有易
古部落名。在 黃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詞頭。竹書紀年卷上:“十二年, 殷侯 子 亥 賓于 有易 , 有易 殺而放之。十六年, 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師伐 有易 ,殺其君 綿臣 ?!?王國維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辭·天問:﹞‘ 昬微 遵跡, 有狄 不寧?!?昬微 即 上甲微 , 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國當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 有易氏 在有的文獻中作 有扈 ,是當時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div>
《國語辭典》:淮河  拼音:huái hé
河川名。為黃河和長江間的大川,發(fā)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主流全長約九百公里,流經(jīng)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也稱為「淮水」。
《漢語大詞典》: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guān)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于 江 沱 潛 漢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張守節(jié)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于 南河 是也?!?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fù) 禹 謀?!?br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nèi)蒙古 巴彥高勒鎮(zhèn)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nèi)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眳⒁姟?北河 ”。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黃河流至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的稱為「北河」。
《漢語大詞典》:宣房
亦作“ 宣防 ”。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于 瓠子 ,二十余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fā)卒數(shù)萬人,并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br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fù)舊河流?!?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zhì)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div>
《漢語大詞典》:東河(東河)
(1). 戰(zhàn)國 秦 漢 時,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稱 東河 。與 晉 陜 間北南流向一段稱 西河 相對。禮記·王制:“自 東河 至於 東海 ,千里而遙?!?鄭玄 注:“ 徐州 域?!?span id="vvlqc4o" class="book">《禮記·王制》:“自 東河 至於 西河 ,千里而近?!?鄭玄 注:“亦 冀州 域?!?span id="94ndicl" class="book">《史記·夏本紀》“ 禹 行自 冀州 始”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 黃河 自 勝州 東,直南至 華陰 ,即東至 懷州 南,又東北至 平州 碣石山 入海也。 東河 之西, 西河 之東, 南河 之北,皆 冀州 也?!眳⒁姟?兩河 ”。
(2).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總督為 河南 山東 河道總督(通稱河?xùn)|河道總督),專司 河南 山東 兩省境內(nèi) 黃河 、 運河 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轄的諸河流統(tǒng)稱“東河”。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三·總督
《漢語大詞典》:兩河(兩河)
(1). 戰(zhàn)國 秦 漢 時,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東北流,經(jīng) 山東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滄縣 東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與上游今 晉 陜 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當時合稱“兩河”。呂氏春秋·有始:“ 兩河 之間為 冀州 , 晉 也?!?唐 孔穎達 《毛詩正義序》:“ 晉 宋 二 蕭 之世,其道大行; 齊 魏 兩河 之間,茲風不墜?!?br />(2). 唐 安 史 之亂后,稱 河南 河北 二道為 兩河 。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況今 元濟 承宗 尚未擒滅, 兩河 之地太半未收?!?清 吳偉業(yè)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二室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賦導(dǎo) 三江 ?!?br />(3). 宋 稱 河北 河?xùn)| 地區(qū)為 兩河 。宋史·李綱傳:“莫若於 河北 置招撫司, 河?xùn)| 置經(jīng)制司,擇有材略者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棄 兩河 於敵國之意?!?清 錢謙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之一:“ 兩河 三鎮(zhèn) 全輸卻,殘局休論 十六州 ?!?鄧方 《論詩》:“哀哀望 兩河 ,獨使人肺酸?!?/div>
《國語辭典》:河防  拼音:hé fáng
1.防護黃河堤岸的工程。后亦泛指河流的堤防。
2.掌管防御黃河泛濫事宜的官署。《宋史。卷一六五。職官志五》:「凡河防謹其法禁,歲計茭揵之數(shù)?!?/div>
《漢語大詞典》:河事
治理河流的事宜。多指治理 黃河 。 宋 蘇轍 《再乞責降李偉札子》:“且修 河 司雖罷,而 李偉 不去,姦言時至, 河 事變更不定, 河 朔生靈無時得安?!?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河渠志二》:“如此施行,不獨 河 事就緒,天下臣庶,自此不敢以虛誑欺朝廷。”
《漢語大詞典》:河陰(河陰)
黃河 南岸之地。國語·晉語九:“與 鼓子 田於 河 陰,使 夙沙釐 相之?!?韋昭 注:“ 河 陰, 晉 河 南之田?!?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936' target='_blank'>《文選·陸機〈贈馮文羆〉詩》:“發(fā)軫清 洛 汭,驅(qū)馬 大河 陰。” 李善 注引《穀梁傳》:“水南曰陰?!?/div>
分類:黃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