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趙夢極,字子中,江陰軍江陰(今江蘇江陰)人。乾道八年進士。慶元二年為太府寺丞,嘉泰三年為起居郎。開禧元年為吏部郎中,改軍器監(jiān)、兼資善堂贊讀。二年三月,除少監(jiān),四月為起居舍人。三年十一月,由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十二月,以給事中兼太子詹事。官至太中大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四、選舉二二之一二、選舉二二之二二、刑法六之四六、方域三之二九,《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董居誼,字仁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寧宗嘉定初通判處州(清雍正《處州府志》卷八)。四年(一二一一)為太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遷秘書丞、右正言。六年,為起居舍人,權(quán)工部侍郎。七年,出為四川制置使,十二年落職,永州居住(《宋史》卷三九、四○)。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六五二一董居誼,字仁夫,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淳熙八年進士,歷官太常博士、右正言、權(quán)工部侍郎。嘉定間為四川制置使,大失士心,為金人所敗,落職,永州居住。見《宋會要輯稿》禮六二之八四、崇儒七之三○、職官七四之四二,《宋史》卷三九、四○、四○二,《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泉州南安人,字彥禮。孝宗淳熙間進士。為循州教授,以理義啟迪后進。知寧德縣,考課以最聞。知新州,奏減丁米,以寬民力。官終知興化軍。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四八高之問,字德文,平江府昆山(今江蘇昆山人)。紹熙四年進士及第。嘉定中曾干辦諸司糧料院,知邵州、蘇州。寶慶時以朝請郎主管華州云臺觀。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四九、七五之三三,《吳郡志》卷二八,洪咨夔《平齋文集》卷一九《直秘閣主管亳州明道宮制》,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四七《強齋記》,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潭州醴陵人,字同伯,號愚齋。從胡宏受《春秋》。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授衡陽主簿,調(diào)龍泉尉,皆有惠政。遷四川制置司參議官。元兵入成都,大異從制置使丁黼巷戰(zhàn),身披數(shù)創(chuàng)昏死,次晨蘇醒,免于難。遷大理寺丞,平反冤獄七。以召對極言時政得失,出知澧州。歷提點廣東、廣西刑獄,所至奸吏屏息,凡可以為民興利除害者,必奏行之。以秘閣修撰奉祠歸。卒年八十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華父,號裕齋。馬之純孫。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從真德秀學。歷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入覲歷陳京師艱食、和糴增價、海盜致寇三害。為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減租稅,養(yǎng)鰥寡孤疾,興學禮賢,辟召僚屬,皆極一時之選。以資政殿大學士兼淮西總領(lǐng),進同知樞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參知政事,五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謚莊敏。
全宋詩馬光祖,字華父,一字實夫,號裕齋,金華(今屬浙江)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調(diào)新喻主簿。歷知馀干縣、高郵軍、處州、臨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參知政事。五年,進知樞密院事?!?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隆興分寧人,字公定,號覺齋。理宗寶慶二年進士。歷靜江府司錄參軍,以治獄平恕稱。景定初累知德慶府,奏罷配鹽法及乞用楮券折銀綱等五事,以紓民力。升轉(zhuǎn)運使,劾守令貪橫不法者。擢知廣州,主管廣東南路經(jīng)略安撫司公事,馬步軍都總官。元兵圍襄、樊,日繕器械,蓄裕財粟,以備倉卒,后果賴其用。卒于家。
全宋詩冷應澄,字公定,號覺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進士,調(diào)廬陵主簿。遷靜江府司錄參軍。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德慶府,移知廣州兼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事見清道光《義寧州志》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六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九三四冷應徵,字公定,號覺齋,隆興府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寶慶元年進士,調(diào)廬陵主簿。尋為靜江府司錄參軍,知萬載縣,通判道州,遷登聞鼓檢院,知德慶府,升廣東路轉(zhuǎn)運使。遷直寶章閣、知廣州。后卒于家。見《宋史》卷四一六本傳,《宋詩紀事補遺》卷六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明間浙江新昌人,字則耕,初名必用,字則行。金華黃□弟子。洪武初以經(jīng)明行修,辟授本縣訓導。時兵革初靖,不用以經(jīng)史授生徒,一時翕然向化。后以聾解官,自號石鼓山聾。有《得月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則耕,新昌人。洪武初舉本學教諭以聾辭自號石鼓山聾有得月槁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九字鼓和,號曰青寰,為諸生,家貧,授經(jīng),世居甬上,凡甬上諸生,無不出吳先生門者。先生雖日為諸生論說治經(jīng)生業(yè),然幾上獨置杜工部集,每歲以反故紙立一冊,凡有所作,輒書冊中,有事則藏諸巾箱方去。即其家子弟亦不知先生日何所作也。久之,先生故人子及諸生與其子謀,俟先生出,竊發(fā)其巾箱視之,則其所作詩草也。紙背中淡墨禿穎,幾不可讀。因各取一冊,疾書之,仍置箱中。此后見先生裴回戶庭間,口吟手畫,始知為作詩也。然終不以示人。聞人論詩,輒不答,唯見人以詩書扇上贈人,輒蹙額曰:奚自苦?但持一素扇相贈,亦得生風,奚重廢筆墨為?竟藏其詩,至老且死,終不自言。嗟夫!吳先生生不得與葉鄭朗、楊伯翼同時,其目中所見鹿鹿,誰足與語?故寧抱其詩井枯壁壞,蠹魚飽死篋中,終不肯使單章只句輕上俗人口。此其力堅,其志矯。寧身后千百年,待一人知己始出,亦可謂介之甚,果之甚矣。去先生二十馀年,余始錄甬上耆舊詩。適允誠出宿錢氏,錢氏賢者二,咸戒三即先生故人子,因出向所鈔詩數(shù)本,夜讀之,中有經(jīng)吾友錢退山點定者,允誠為驚喜,錄百馀首來,賞嘆彌日。即余門中向與先生往來者,聞其能詩,俱大詫不信。嗟夫!吳先生誠異人也。雖然,先生身后甫二十馀年,侯芭尚在,巳有能讀太玄如桓君山、張河間者,吾知先生更喜過望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四毒鼓者,常參天臺博山諸宿,愛蓮化峰奇勝,遂棲止焉。每夜下浴湯池,沿路號佛,聲震山谷,歸時達旦,率以為常。高郵故人寂,毒鼓往視之,炷香后,趺坐龕左而瞑。
人物簡介
簡介鄭蘊(??,1569年—1641年),字輝遠,號桐溪、鼓鼓子,本貫草溪,朝鮮王朝中期大臣,以在丙子胡亂后刺腹殉國(未遂)著稱。著有《桐溪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88—1768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字紫岡,號紀堂,別號石鼓山翁,又號花藥山人。雍正二年進士,授刑部員外郎。累遷江西贛州知府,在任十年,有聲。官至辰沅永靖道。有《綠滿山房集》。
人物簡介
簡介朝鮮人,一作任憲龜,字明老,號鼓山、全齋、希陽,謚文敬。